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从狮子山下到断背山下—香港第一代男同志的故事
2014-6-27 13:26:16
【文:江绍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凯亮(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哲学博士候选人)】

每当我们讲起香港人值得骄傲的地方,大家定必联想到罗文的《狮子山下》,歌词强调上一代人那种努力奋斗、自强不息、无畏无惧和同舟共济的香港精神,而伴随而至的往往是一个个男性的、雄纠纠的和异性恋的身影,并且是符合社会期望的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换言之,这是一个「直」得非常的大香港故事。但是,在这个主流论述之下,你我有否曾经想过这些为早期香港社会默默耕耘的第一代香港人(即战前出生的年长一辈)会有可能是同志呢?你又可曾想过他们有些喜爱扮装、在建立异性恋家庭以外也会纵情于男色之中呢?又或者迟至暮年的六十多岁才找到自己的那些年呢?他们这些「挛」得很的小故事虽然一直不被社会所重视,但却成为他们永誌不忘,以及在多年之后仍然津津乐道的粉红回忆。

无可否认,本土论述均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将他们的声音掩盖。首先,香港虽然有不少老人研究,但牵涉老人与性的课题则甚为罕见,更遑论是有关同志身分的讨论;第二,过往以社会历史的角度探讨香港人身分认同的研究亦颇为「主流」,致使女性和性小众的身分鲜有被提及;第三,香港的同志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战后的同志生活。因此,生于战前的香港老(男)同志是长久被忽略的一群,社会大众对他们所知不多,而最新出版的《男男正传:香港年长男同志口述史》(江绍祺着,进一步多媒体有限公司出版,下称《男男正传》)则补足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空白。

香港第一代男同志的口述历史

受到《又喊又笑:阿婆口述历史》(新妇女协进会主编)和《四代香港人》(吕大乐着)的启发,《男男正传》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记载了十二位60岁或以上(即在1950年或以前出生)的第一代香港男同志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过去现在的生活,刻划他们置身于超过六十年的香港历史长河中所呈现出来的複杂、流动、暧昧和矛盾性,特别是在性取向上所面对的种种困难。书中所描述的并非是甚麽惊天动地的情慾故事,反而是这些长者娓娓道来的生活点滴。

例如陈伯所代表的是一个典型狮子山下精神的故事,他年少时从大陆偷渡来港从事「走片(运送电影拷贝)的工作,后来在辗转之间因为经营眼镜店而成功养活了妻子和几名子女;明哥是一个真正的左派老「同志」,他由最初目不识丁到后来因为工会的关係而得到读书认字的机会,故任何事情都顺从党的指示,后来因为1989年发生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而彻底改变了他对党国的看法;施魅力则代表着一个平凡得很的都市小人物,相识满天下,无论在社交、性慾和恋爱上均极为活跃,年轻时更喜欢扮装和易服,现时积极参与同志热线的义工工作,成为万千男同志的解语花。

在当时那个同志身分极为模煳,甚至还没有性身分的年代,他们就只馀下传统男性的角色,需要肩负传宗接代和养妻活儿的责任。同性的情慾往往要在家庭以外,又或者是完成作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的本份后才能够实现。不少要等到晚年才开始恋上男色,例如书中的陈伯和李叔要延至六十岁才鼓起勇气向心仪的男性说一句「我爱你」。再者,他们活于一个只有书信而没有网络的世界,若要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实在谈何容易。加上当时保守的社会风,亦令他们敢在书信徵友时直接道明来意,致使整个书写、寄出、收信和回复的过程,非常漫长,但正正是这些期盼等待,而令整件事情充满质感。信件的笔迹也能反映笔者的个性和写作时的心情,施魅力在访问中的一句「有诚有信」更加突显了书信往来的深厚情意,令大家珍惜彼此得来不易的关係。

这与第四代(即1976年至1990年出生)甚至第五代(即1990年以后出生)的同志那种快来快去的关係形成强烈的对比,资讯科技的发达无疑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智能手机的普及就更加促进同志之间的联繫,但亦因此而选择多了,拒绝和放弃的情况也不少。他们虽然羡慕现今的年轻同志可以充分享受网络空间所带来的快捷与方便,但却认为感情是真的需要用时间和精神去苦心经营的。从他们崎岖不平的情慾故事,所学习到的虽则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至理名言—「珍惜眼前人」,性可以是顺手拈来、随心所好,但感情确实是要经历酝酿、培养、沉淀和思考的过程,藉此寄语年轻的同志要学懂珍惜,尝试给自己和对方多一个机会,不要轻言放弃。

老年男同志互助网络

《男男正传》的整个成书过程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由最初纯粹的学术研究,慢慢建立了一个香港老年男同志的社区互助网络。藉着访问和焦点小组讨论,受访男同志在每月举行的私人茶聚中,可以就不同的主题畅所欲言,例如年少时怎样「钓鱼」、现时如何结识对象、如何面对老年的单身生活、以及忘年恋和隔代恋的可能性等。通过这些聚会,他们得以将过往一直埋藏在心裡的经历坦诚地与人分享。

老年男同志因为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狭隘的同志空间和传统的成家观念,而错失了不少结识朋友的机会,他们大多形容自己过往在情路上吃尽不少苦头,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认为一对一的恋爱模式就是最理想的。他们有些仍然活跃于同志桑拿,或者找寻男性性工作者。有时未必是单纯地为了性的满足,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找个朋友聊聊天、说说笑。其实,他们或多或少都感到孤独,当中有半数属于单身,有男朋友的也未必同住,另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是已婚或离婚人士,但大部分时间都孑然一身,而参与这个口述历史的计划,意外地让他们建立了一个老同志互相交流的平台。

同志路不好走,唯愿无忧安享晚年

《男男正传》一书的完成并不代表这个相互支援的友好平台会顿然消失,不少老同志均表明希望组织一个属于年长同志的团体,并且暂定
字为「晚同牵」,意指步入晚年的同志彼此可以手牵手,互相扶持。同志步入晚年,其实与其他非同志的长者一样,最关心的是健康问题,当中不少受访者的身体状况愈来愈差,患上长期病患,甚至要经常进出医院,陈伯就在去年与世长辞了。因此,他们现时最渴望的是可以活得健康和开心,能够与志趣相投的同志朋友聚首一堂,愉快无忧地安享晚年。当香港现正热烈讨论全民退休保障和争取资助老人院舍之时,希望老年同志的需要能够得到社会关注,或者同志安老院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的城市。

相比他们,现在年轻同志的生活确实是幸福得多,不像前人般要兜兜转转大半生才能踏上同志之路,既然早已认定自己的性身分,理应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是甚麽,而作为同志更加不能独善其身,香港同志运动的长河实有赖大家共同努力和付出的。

最后,年老男同志的路走来不易,他们的故事也是香港的故事。

《男男正传》新书活动:

一、《男男正传─香港年长男同志口述史》新书发佈会暨摄影展开幕礼
日期:2014年6月28日(六)
时间:下午3:00-5:00
地点: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赛马会教学楼MC3@702室内
主持:吕大乐教授
对谈嘉宾:江绍祺博士、吴俊雄博士
艺术家:沉嘉豪、陈家祺、黄勤带及Gyorgy Palos

二、《男男正传》新书座谈会
日期:2014年7月12日(六)
时间:下午3:00-5:00
地点:油麻地Kubrick -百老汇电影中心一楼
地址:九龙油麻地众坊街3号骏发花园H2地舖
讲题:年长男同志,你们好吗?
嘉宾:江绍祺博士(本书作者)、施魅力(受访者)、伍梅神婆(受访者)

三、《男男正传》摄影展
展览时间(1):6月30日至7月11日,下午2:00-晚上7:00(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除外)
展览地点: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赛马会教学楼MC3@702室内
展览时间(2):7月12日至8月10日,下午1:00-晚上8:00(逢週二至週日)
展览地点:湾仔轩尼诗道365号富德楼14楼艺鹄书店

*更多《男男正传》新书活动,敬请密切留意Facebook Event「《男男正传》新书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