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 若非知道越汐不是個會撒謊的人,蘇沁實在無法相信自家徒弟竟是出身唐家堡的弟子。 那個仗著一身詭祕身法及精巧致命的暗器揚名天下,武林中人人聞之色變的蜀中唐家。 行走江湖這麼多年,他清楚的不僅僅是關於這個家族繪聲繪影的各類軼聞,更曾和行蹤詭祕的唐家子弟打過幾次照面。 不得不說,眼前這胸無城府的瓜娃子與當年碰上那形如鬼魅出手如電的黑衣刺客實在相差甚遠。 但蘇沁也明白,在一個以家族做為中心的縝密組織,外姓子弟與直系血脈間的隔閡是不可避免的。 或許越汐註定一輩子不能觸及高層核心,也和更為艱深高妙的武學無緣。但對他這樣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而言,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蘇沁從未見過徒弟穿著屬於唐門的裝束,倒常看著他在窗櫺下對著日光細細檢視千機匣內的機關,偶爾也將鍍銀的鐵面放在手上賞玩。 越汐總把自己打點得乾乾淨淨的,像初出江湖的遊俠一般將髮絲攏在腦後,領口紮一條青巾,走路時一束烏亮亮的馬尾便隨著步履左搖右擺。 但比起那些意氣風發神采飛揚的少年俠士,那清秀的面龐搭上這身裝束倒顯得生嫩了。 這刻不離身的獨當一面和千機匣,倒成了他作為一名唐門子弟唯二的證明了。 蘇沁也曾打趣問道:「這麼喜歡,怎麼不見你戴上這不外傳的面具?」卻見越汐將覆面重新放回懷裡,抬起頭微微一笑:「人皆知我唐門弟子出師之日堡主授以獨當一面,自然會對配戴之人多上一分提防,反無助於達成使命。」 「再說,」越汐接著說道:「師父不覺得這裝束太過招搖了嗎?」 後來蘇沁常想,徒弟能博得唐老太太青睞,又屢屢接到任務牌子的原因或許便是如此。 越汐實在太平凡、太不引人注目了。 人往往關注著顯而易見的威脅,卻對身邊無足輕重的物事不屑一顧。 但最後給予致命一擊的,卻偏偏常常是這些平日入不了眼,貌不驚人的無名小卒。 波瀾不起的水面下往往暗潮洶湧,當人察覺當中危機卻常常已是身陷漩渦,無法抽身了。 真正危險的並非暗湧,而是深信自己不會犯錯的那種輕忽。 這本是十分容易想通的道理,卻也是許多人的盲點。 意念及此,便不禁對那未曾謀面的唐老太太生出幾分敬意。 --即便為敵,也不失是位可敬的對手。 阿汐從不過問蘇沁苗疆的事。 做為一種默契,蘇沁也不干預他自信使處接到的書信。 他從不清楚阿汐接著的任務是什麼,只知道當徒弟開始收拾行裝就是遠行之時。少則十天,多則數月,這不知讓他操過多少心的孩子便又風塵僕僕歸來。 有時阿汐會帶著傷回來,有時不會。 但他必定會帶著一路上新鮮有趣的見聞及來自各地的物產。 若見著了湘繡雲錦,蘇沁便知道阿汐這回去了江南,偶爾也有來自漠北的甜瓜美酒,更有一次,阿汐不知自那兒替他尋了頭四蹄踏雪的馬駒。 蘇沁每一回在外地遇見阿汐,總見他以不同面貌示人。 有時是搖著博浪鼓的貨郎,有時是替人看相解卦的書生,有時甚至成了茶館裡殷勤攬客的跑堂。 有一回在揚州,他竟看見阿汐據著路邊一席備好紙墨,賣著一幅幅雄渾氣派的書墨江山。 那日市集裡人來人往,卻是誰也沒有往一襲布衣的唐門子弟身上留神。 他的徒弟望著身旁來來往往卻從不駐足的過客,瞥見人群中他的身影也僅是輕輕頷首,便又怡然自得地攤開一方宣紙,將羊毫吸飽濃墨開始運筆。 揚州一行,阿汐只給他帶回一捲畫稿。瘦西湖畔綠柳垂岸碧波蕩漾的景緻躍然紙上,每幅畫上都有個長髮及腰,走在油紙傘下的黑衫醫者。 便是不執行任務時阿汐也畫圖,畫的依舊是山川河岳人物花鳥,偶爾則以工筆勾勒出繁複細密的機關。 蘇沁對丹青素無研究。他看不懂其中的門道,對畫上揭示出的訊息及其即將在江湖上掀起的種種風波也是興趣缺缺。 但他著實喜愛阿汐研墨落筆的神情。 就像他閒暇時分喜歡看著阿汐就著窗前日光將千機匣拆解成數個部件,仔細地上油研磨,再一一組裝還原的樣子一樣。 那專注而虔誠的神情毫不遜於少女望向情郎的眼波。 那日曙色方自雲後透出一線時蘇沁起身,洗漱後轉出臥房卻撞見就寢前案上阿汐點著的一截殘燭仍在微弱地亮著,搖搖頭嘆了口氣緩步踱了過去。 桌上依舊擺著文房四寶,石青藤黃硃砂各色顏料一樣不缺。硯台鎮著一方完成不久的青綠山水。 望著伏在案上唐門恬靜的睡顏,又看了看擱在一旁的墨筆,蘇沁突然起了童心。 察覺冰冷的觸感落在臉上時越汐登時驚醒,縱然他非暗部出身不必在刀口上求生存,這點警戒心還是在的,抬眼但見蘇沁展顏笑著,毫不掩飾地揚了揚手中墨筆:「睡得可好?還不去添件衣服?」 越汐訥訥地應了聲「是」,卻沒立即動身,一雙明澈的瞳子只是盯著蘇沁手上的墨筆直瞧。 那是自己未曾見過的豔麗色彩,鮮妍過於胭脂,濃郁勝似朱砂,有一瞬他甚至閃過那色彩是否出自鮮血的瘋狂想法。他不禁將視線轉向師父。 「沒碰你的寶貝顏料。」蘇沁沒好氣地擱下筆,伸手自懷裡摸出一只掌心大的木匣送到越汐跟前。「給。」 雖不知道裡頭會是什麼樣的蛇虺毒蟲,越汐慢悠悠地接了過來,跟著小心翼翼揭開一角。 匣中盛的也是硃砂,看上去倒和他平日所用的差不了多少。越汐瞧了瞧沒看出半分異樣,剛要用指尖沾上一沾又忽然想到了什麼,抬頭望向蘇沁。 「師父。」 「怎?」 「這該不是……能置人於死的顏料吧?」 「你認為呢?」一挑眉,看見越汐困惑的神情蘇沁又是忍俊不禁,食指在硃砂點了一點,又在他臉上兜了一圈。 這下看上去更像熊貓了。 這娃子看上去更不是普通的瓜了。 恣意取笑了一陣,蘇沁還是取出帕子遞給這愣頭愣腦的徒弟,一邊說道:「確實不是普通的物事呢,阿汐真是冰雪聰明。」 「這是守宮飼以硃砂多年搗製而成的產物,你應該聽說過吧?」 「咦?」 「仙教從未有這種說法,但谷內一直有人要我幫忙煉製。適巧多了一份,就給你了。商行那兒喊得到好價錢的。」 蘇沁看著沾濕帕子卻遲遲未有下一步動作,顯然正在發愣的越汐,禁不住伸手就朝他的額頭拍下一記,笑著:「還愣在這兒做啥子,快去洗臉!」 只是大半個時辰後依舊頂著兩個紅眼圈的唐門備好早點,請他前去用膳時,他就真的笑不出來了。 桌上一碟蔥爆肉丁,一碟醬蘿蔔炸兒原都是蘇沁平素喜食的菜式,今日卻不見他下筷子。 那碗文火慢熬的桂花糖藕粥也只喝了一口便擱在那兒。 莫不是味道不對,或是天氣熱了胃口不好?越汐暗暗揣度,琢磨著或許趕明兒一早該去鎮上轉轉,覓些當令的菜蔬瓜果。 「做啥子不吃?」只是想著,碗裡就突然多了一塊蘿蔔。「裡頭加了料想藥死我?」 越汐連連搖頭,連忙捧起碗來扒了兩口飯。 「別噎著了。瞧你餓死鬼投胎似的。」蘇沁拿起調羹,卻是一點兒食慾都無。只是他知道自己再不動手,徒弟怕是寧願自個兒餓死也不敢吃上一口的,胡亂吃了幾口便一頭鑽進書房去了。 他本以為江湖中流傳已久的唐家人情緣便是他們日日夜夜相伴的木樁僅是一句笑談。 不,守宮砂也好、木樁情緣也罷,一切本該是茶餘飯後閒嗑牙的消遣。 他記得他曾看過阿汐箱子裡壓著女兒家用的脂粉釵環的。 他記得阿汐懷裡揣著一只繡工精緻的紫荷香囊,和千機匣與那獨當一面擱在一塊兒,不時還會拿出來看看的。 他記得每回閒談時阿汐提到遠在巴蜀的他的師妹時那神采飛揚的神態。 苗疆兒女熱情大膽,敢愛敢恨,兩個青年男女看對眼了,便是藍天為帳大地為床也無礙他們行那歡好之事。 蘇沁當真沒想過,越汐至今還是個守身自持的孩子。 這下真是捅了馬蜂窩了。 【T.B.C.】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2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