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繪者:NORI(海苔) 鎖蛇 保育等級:保育類(第三級) 毒性:強 家族 蝮蛇科;蝮蛇亞科 Viperidae ; subfamily Viperinae (True vipers) 最大長度 128 cm 台灣棲地分布 分布在台灣南方與東南方海拔500公尺以下地區。罕見。 全球棲地分布 分布在中國大陸南部(福建,關東,關西,湖南,雲南)台灣,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尼(爪哇,科莫多,弗洛雷斯,龍布陵,Endeh東部) 這種陸棲的鎖蛇偏好出現在開闊而有些乾燥的地域,很少在陰濕黑暗的地方出沒。主要以囓齒動物為食,尤其是鼠類特別喜愛。然而,事實上牠們幾乎什麼都吃,包括老鼠、鼩、松鼠、陸蟹、蠍子和其他節肢動物等。幼蛇於黃昏時出沒,性格較暴躁,專挑體型較小的蜥蜴捕食。轉變為成蛇後,變為挑選鼠類獵殺。由於嗜吃老鼠,所以大量老鼠出沒的人類居所成可能為牠們的主要獵場。 鎖蛇為主要在夜間活動的卵胎生動物,在較冷的天氣牠會進而增加白天的活動量。儘管任何時間都可看見懷孕的母蛇,但基本上年初是牠們的交配季節。 母蛇的懷孕期間超過六個月,幼蛇會在五月至十一月間出生,但大多在六月和七月之間出生。鎖蛇屬於多產型的蛇,普遍一胎產下20~40隻幼蛇,但有時會生下較少的數量,甚至少至僅一隻幼蛇出生而已。根據報告記載鎖蛇最多一胎生了65隻的幼蛇。甫出生的幼蛇身長 215–260 mm,而懷孕中的母蛇中最短身長約100 cm。鎖蛇大約在兩~三歲間會達到性成熟,在一次實際案例中,母蛇共花了將近四個半小時生下了十一隻幼蛇。 僅管鎖蛇沒有響尾蛇亞科(腹蛇科)一般所具有的頰窩來感應熱源,但牠仍然會對熱源有反應,鎖蛇的感熱器官究竟是什麼至今仍無法確定,但可發現位於鼻上氣囊的神經末梢結構,與其他蛇類的熱能感測器官相似。 成年的鎖蛇行動偏向遲緩,但只要牠受到超越耐性極限的挑戰後,便會變得相當兇悍及具侵略性。相對於成年鎖蛇,幼蛇性情較為積極,容易因受到輕度挑釁便發動咬擊。鎖蛇受到外界威脅時,牠們會把身體蜷成「S」狀,並仰起身體三分一的前軀,發出比一般蛇類更響亮的嘶叫聲,向敵人示以威嚇。當牠在這個狀態下發動咬擊的話,牠們能爆發相當大的體能以緊叼著對手,甚至可以將一些體型頗大的對手咬離地面。要徒手抓起鎖蛇是相當困難的,因為牠們體格強壯、身段靈活之餘,對於被挾持的反應更是相當猛烈,動輒發動攻勢。牠們的咬擊可能是一發即收的,也有可能緊咬對手達數秒之久。 鎖蛇的毒性非常強,想當然被牠咬傷是非常致命的。被在亞洲的鎖蛇亞種咬傷的致死率相對其牠亞洲毒蛇來說是最高的。不過在台灣由於鎖蛇的分布區域很小,所以被牠咬傷的案例很少見到。雖然台灣有製作血清,但假如不幸被噬仍須謹慎處理。 每條鎖蛇所能分泌的毒液份量相當重,成年鎖蛇的毒素分泌量幅度約由130至250毫克到150至250毫克乃至21至268毫克。十三條幼蛇(平均長度為79公分)的平均毒素分泌量約有8至79毫克(中位數45毫克)。 以老鼠為試驗品的LD50測試中,利用鎖蛇的毒素在老鼠靜脈注射LD50為0.08-0.31 μg/g,腹膜注射為0.40 μg/kg,皮下注射為4.75 mg/kg。對於人類而言,40至70毫克的毒液已足以致命。其實鎖蛇的毒性主要由五種不同的毒素組成,當這些毒素分別被測試時其毒性反應是偏弱的。而毒素的毒性亦會因應族群及所經歷的時間而有所變化。 一般中毒後徵狀主要由傷口疼痛開始,然後立即感受到腫脹。被咬傷中毒後流血亦是常見的徵狀,尤其在齒齦位置及分泌唾液時,更有機會出現血絲達20公鐘之久,這是由於血壓急降及心跳率減緩的原因所致;接著傷口所位處的肢體會出現起泡現象,表皮以至附近肌肉組織開始壞死,程度有時還可能相當嚴重。嘔吐、臉部腫大等徵狀也會隨機發生。 S被咬傷後劇痛會維持二至四週,時間因應肌肉受破壞的程度而定。而在被咬後的兩至三天內,不論是肢體還是軀幹都會是傷口腫脹的高峰階段。如果身體腫脹達1至2個小時的話,這就屬於嚴重的中毒跡象。腫大的傷口附近亦有機會因為紅血球及血漿大量流失而出現血色褪去的現象。當傷者在被咬後的十四天內沒有接受治療,隨著呼吸系統及心臟的破壞,出現敗血症等情況,均會導致傷者死亡。 由於鎖蛇的毒素能有效地誘發血液栓塞現象,因此一些醫療所曾對此蛇毒進行過活體外實驗,測試其對血液凝塊的功效。這種測試在西方命名為「稀釋鎖蛇毒素時間(Dilute Russell's viper venom time)」。實驗證明,毒素中的凝結劑直接催動了X因子,將V因子及磷脂中的凝血素轉化成凝血脢,稀釋的毒素能於23至27秒間產生凝結作用,確實是頗為有效的凝血劑。另外,在印度,有製作專門針對鎖蛇毒素的血清,以治療被咬傷時的中毒現象。 學名與俗名 此物種命名用以紀念較早在文獻上描述介紹此物種並給予印度文屬名的Dr. Patrick Russell (1726–1805), 印度文屬名意思是[隱藏的謊言」或「潛伏者」。 鎖蛇、鎖鏈蛇。 附註 鎖蛇(D. russelli) 是屬於 monotypic(單型屬) 的物種,牠是現在公認的兩種亞種之一。 (另依種是 D. r. russelli). 影片(鎖蛇的警告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jnK5dODRI&feature=youtu.be 附註:這種蛇的個性非常兇暴,甚至可以說是起笑的地步,假如在野外聽見影片中那種聲音時趕快離開現場就好 如果手賤去打牠抓牠很容易被咬傷 在野外遇到任何蛇類都不要去傷害,繞路避開或是站在原地等牠離開都沒關係,一般蛇類不會去主動攻擊人類 簡單來說,不要手賤就沒事了 生存危機:虐殺、被泡酒、棲息地被開發、蛇夾、寵物咬殺和路殺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4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