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繪者:芒果覺醒 南蛇 保育等級: 非保育類 無毒 家族 黃頜蛇科、Colubrinae 亞科。 Colubridae, subfamily Colubrinae 最大長度 360 cm 台灣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在台灣(南部較多)、金門、馬祖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區域。(分布地圖) 世界棲地分布 阿富汗,伊朗,土庫曼斯坦,前蘇聯,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安達曼群島),斯里蘭卡,南 中國(浙江,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西藏,貴州,四川),台灣,緬甸,柬埔寨,寮國,西 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 生態描述 日行性半樹棲蛇類,通常喜歡棲息在森林底層、農田以及溼地,也可能出現在人類居住的區域。以青蛙、蟾蜍、蛇、蜥蜴、鳥、鼠還有小型哺乳類為食。獵食方式跟其牠的無毒蛇較為不同,咬住獵物後並不會用身體纏繞絞殺致死,而是將獵物用力的頂在地面上,或是利用石頭甚至其它尖硬的物體,使獵物窒息而死。牠們會在春末夏初交配,母蛇於夏季到秋初 之間產下每窩6 - 15 枚的卵。每枚卵約4 - 5cm x 2.5 - 4cm 的大小。幼蛇大約會在兩個月左右孵化,每條全長約36 -41cm。 南蛇行動快速且容易激動。受到威脅時,牠會抬高頭部、撐大頸部並且發出連續的嘶嘶聲。當被人捕獲時,牠會用力的纏繞並且試圖螫咬捕捉者。人工飼養的環境下,一但受到挑釁仍然有可能出現這樣的行為,常常因為試圖攻擊經過的物體而造成吻端受傷。一些爬蟲學家 (Harry Greene是其中之一) 認為無論是膨脹頸部或是發出嘶嘶聲,皆有可能是模仿眼鏡王蛇 (King Cobra - Ophiophagus hannah)。 學名與俗名 Ptyas 是來自古希臘的一個有關蛇毒噴入男子眼睛的傳說; mucosus/mucosa 是來自拉丁文,有 "黏液" (來源不詳)的意思。 南蛇、華鼠蛇、華錦蛇、水南蛇。 生存危機:寵物咬殺、路殺、棲息地被開發以及蛇夾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4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