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繪者:陳禹豪
羽鳥氏帶紋赤蛇

保育等級: 保育類 (第二級)
毒性:強

家族
蝙蝠蛇科,Elapinae 亞種

Elapidae, subfamily Elapinae

最大體長 98 cm

台灣棲地分布
罕見蛇類。分布在海拔500 - 1500 m之間。台灣中部和東部都有紀錄,但是主要出現在南台灣。

世界棲地分布
台灣特有種。

習性

Sinomicrurus 是一種屬於有毒的 elapids 底下的種名,例如 珊瑚蛇(Oriental) 和 東方珊瑚蛇 (Eastern Coral Snakes), 在台灣有三個特有種:羽鳥氏帶紋赤蛇(S. hatori), 梭德氏帶紋赤蛇(S. sauteri) 以及環紋赤蛇 (S. macclellandi)。

羽鳥氏帶紋赤蛇通常是為夜間出沒,可是白天也有機率出現在陰影區的卵生蛇類。
喜歡棲息在山區林木底層、石縫與腐植堆中。
侵略性不強,只有極少數的記載有出現過攻擊行為;但是牠的毒液含有強烈的神經毒素,所以仍然有致命的危險性。由於資料不足,所以幾乎沒有人了解牠的生活習性。
不過可以猜測牠的主食是蜥蜴與小型蛇類。另外在遭受威脅時,牠會舉起牠尖尖的尾巴戳刺威脅者。

學名與俗名
Sinomicrurus 是一個的複合組合詞,Sin 是來自拉丁語 "中國的", mikros 是來自希臘語意思是"小的",ura 則是 "尾巴" 描述牠尖銳而短小的尾巴。

hatori : 是來自一個在1905年於宜蘭採集到樣本的日本有名的學家 Juro Hatori (羽鳥重郎),與他的同伴 Seiichi Takahashi (高橋精).

羽鳥氏帶紋赤蛇、羽鳥氏華珊瑚蛇。

附註
羽鳥氏帶紋赤蛇和梭德氏帶紋赤蛇乍看之下非常相似,牠們的差別在於羽鳥氏帶紋赤蛇體側黑色縱帶約有18-21處中斷的白色短斑。

但是此物種的正確分類仍然值得探討。 Slowinski 在2001年發現羽鳥氏與梭得氏不管在頭骨形狀、毒液還有洩殖腔等等的比對上都是相同的。根據 Ota 在1999年的研究數據,兩種蛇的腹下鳞數目也是相同的。另外,已經有人發現有少量的羽鳥氏有不清晰的白斑。

生存危機:路殺、棲息地被開發、被泡酒、虐殺以及寵物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