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繪者:趙文郁
赤背松柏根

保育等級: 非保育類

無毒

家族
黃頷蛇科, Lycodontinae 亞種

Colubridae, subfamily Lycodontinae

最大體長 95 cm

台灣棲地分布
分布台灣全島、蘭嶼海拔一千公尺以下。

世界棲地分布
南中國(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江蘇,貴州,海南,浙江),台灣,越南。

習性:此蛇擁有後溝牙(見注示(1),為喜歡棲息在山區地帶與低地森林的夜型性蛇類。牠專吃各種爬蟲類的蛋維生,偶爾也會對自己生的蛋下手。牠特化的上頷齒有著大而窄扁的形狀,可以迅速的割破嵌入革質蛋殼進而取食。母蛇在夏季產下每窩 3-6 枚的卵。通常剛出生的幼蛇約有 13cm 長。

"通常蛇類吃鳥蛋都是整個吞入,然後再整個粉碎。但是赤背松柏根不一樣,牠是以大而窄扁的特化上頷齒快速在革質蛋殼上切割畫痕,最後才嵌入蛋殼內並且吸食其中的蛋黃。牠有效的將上頷骨可伸展的弧度利用到極限,再使用鋒利的特化上頷齒來回的畫弧切割直到蛋殼上出現深刻的畫痕為止。畫弧切割的過程利用下顎平舉蛋殼面,並且將上顎頷骨延展成弓型再施力接觸與收縮". (Source)

赤背松柏根有著與牠學名(kukri snake)上一樣鋒利如刀的牙齒,形狀類似著名的尼泊爾的廓爾喀士兵所持有的刀 (kukri dagger) 。 防禦的時候,這些牙齒有著非常可怕的功效,會造成出血性的撕裂傷口。不過也有傳言是蛇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的成分在內

當遭受威脅或不安時,赤背松柏根會使出一招小把戲 - 將尾部捲起成扁螺旋狀吸引敵人力避免頭部遭受攻擊。

學名與俗名
Oligodon: oligos 是來自希臘語,意思是 "很少, 稀少"; odont 則是指"牙齒";

formosanus是拉丁語"from Formosa (來自台灣的意思)".

赤背松柏根、台灣豹紋蛇、花秤桿、台灣小頭蛇。

附註
(1) "Opisthoglyphous"(有後溝牙的蛇)指的是上顎後方進化出增大的牙齒方便更穩固的咬住獵物的蛇種,類似無溝槽(無毒牙)的蛇類,但是有微毒。後溝牙會隨著蛇嘴的閉合而斜上向上顎方向收入溝槽,並不會垂直往下導致戳傷自己。白話一點又稱 "rear-fanged snakes"

生存危機:路殺、棲息地被開發、寵物咬殺、虐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