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蘇貞昌第一場政見發表會 接受提問回答稿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釗燮提問:如有機會擔任下一屆民選總統,要如何表現出現任與前任總統不一樣的地方?如何在兩岸議題上拉近不同的意見讓朝野之間不再惡性競爭,避免過去民進黨的困境再現,也避免在兩岸政策上唯我獨尊,讓兩岸的政策不再分裂國家,而是團結國家的工具?

蘇貞昌:
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是不該講話時就不出聲,該講話時則不能不講,過去無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外交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台灣很多問題用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和美國利益發生衝突時,曾讓台美關係出很大的問題;但現在中國四處對外宣布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時候,我們的總統卻又講得太少。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只有團結的國家才能一致對外,無論藍綠怎樣競爭,台灣最重要的是團結自己,一致對外,也只有一致對外才有力量;團結自己最大的價值就是民主,所以我強調民主是基石,提出「台灣共識」,「台灣共識」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依據目前憲法,名稱是中華民國,任何要改變現狀,要經過台灣全體人民的同意,這個就是民主,未來的決定也是經由民主程序,這是目前台灣社會最大的共識;我們也要用民主價值和國際上有共同價值的國家在一起,台灣要在全球布局裡和進步的力量、共同的價值在一起,絕不要孤單去面對中國,因為這樣力量當然單薄。但當我們與全球架構、地緣政治、區域和平在一起,相信台灣就有力量,而不會孤單地面對中國。民主是團結內部的最大價值,台灣共識最能超越藍綠,要用這種力量跟世界多交朋友,美國、日本、歐盟固然重要,但現在是亞洲的世代,台灣也應該加強與東亞國家的互動。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提問:請參選人就產業政策部分具體說明,解釋如何讓台灣的產業策、讓人民能夠創新,能夠創造就業?

蘇貞昌:
陳教授去年五月八號發表一篇專文,開頭說:經濟政策過去常常用數字表現成績,但應該要為人民創造幸福、改善生活才是好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台灣過去確實只注重經濟發展與產能,忽略產業除了讓資本家、大老闆賺錢外,也應該要能改善民眾生活,讓員工所得能夠增加,也就是不只是讓經濟發達,而且還要能均富社會、提高就業、創造就業,才是好產業,才是對內需、對國人最有幫助的。

我從擔任行政院長到最近的時間,經常到處走看,我到屏東參訪熱帶魚養殖場,那是一間座落在小農村裡,毫不起眼的公司,但養殖場的神仙魚產量佔全世界三分之一,業者一路研究、改進,從神仙魚到螢光魚,雇用很多員工,創造很多就業機會,而且72小時內,可以將魚運送到美國、南美國家的客戶家中;我也到參訪過一家台中的養菇場,一天可以生產十噸的金針菇,業者需要的其實就是政府替他改善用電,以及不要將兩公頃彷如工廠一樣的農田,視為違建物拆除,這裡也雇用了很多人。我們看到,台灣的產業、台灣的民間充滿著活力,政府要做的是鼓勵業者研發、創新,並且從旁透過各種通路、資訊與鬆綁法令的協助,讓產業可以好好的發展。

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提問:參選人自認有沒有反省能力?民進黨和社運團體有人形容是怨偶,社運團體抱怨民進黨只想利用社運,執政後就跟財團妥協,如果擔任總統後如何回應諸多社運團體的訴求?假如國會還是少數政府,有什麼自信可以走出少數政府的困境?

蘇貞昌:
民進黨沿路走來有對有錯,錯就要認錯,也要反省;包括國光石化,當初民進黨執政時做這樣的決策,我當行政院長時也共同推動,但時空不同,產業環境也不一樣,我們現在反省怎麼做對台灣才是最好的,過去錯誤,我們要認錯,更要謙卑反省。

社運團體是台灣最大的力量,也是民主的力量,要特別感謝他們。社運團體跟民進黨一樣,大家為理想打拚,當民進黨執政時,也許和理想有距離,社運團體之間本身也有不同的看法跟主張,很難完全滿足,民進黨在處理上也有不足,這都要反省。我過去三十年的從政歷練,歷經考驗,我始終是言行如一,講話由衷,對的堅持,錯的反省,我相信謙卑才能學習,反省才能進步。至於轉型正義,錯的就要糾正,不義的就要轉型,民進黨如果有機會再執政,應該讓是非顯現。

關於少數政府,我在擔任台北縣長時,在縣議會裡跟我同黨的只有16位,但我結合整個民意機關讓台北縣脫胎換骨,幾年間做出成績;在行政院長任內,同樣進口美國牛肉,但是我們辦說明會、公聽會,所以雖然在立法院,同黨是少數,但是最後並沒有像現在處理美牛案,國民黨在國會掌握了四分之三的多數,反而被自己的黨給否決,馬政府甚至因此破壞了台美關係。未來,處理任何議題,我還是一秉初衷,會以台灣利益,以民意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