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許信良總統初選(三)結論稿

蘇院長常常強調執行力,我個人非常認同。總統雖然只管大方向和大政策,不必親自執行,但是,如果本身不懂如何執行,就很難冀望好的方向和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不變質。

我當省議員的時候,力爭提高穀價,要求政府以高於市價四分之ㄧ的價格向農民增購稻穀,後來這項主張被當時的蔣經國政府所接受。這本來是對農民有利的補貼政策,政府也每年花上百億執行這項政策,可是,事實上農民並未獲利。

理由是,這項政策由農會執行,農會百般刁難農民,讓農民不可能享受這項權益,然後由農會勾結糧商,只給農民少數補助,就由糧商代替農民繳交稻穀,享受高額補貼。

我當桃園縣長,推行服務到家,就是要解決這個弊端。我要農會直接到農民的曬穀場,把農民應該交給政府的稻穀,收到農會倉庫,並把該給農民的錢送到農民家裡。這項政策是臺灣的創舉,當時轟動一時,連蔣經國親自看了都非常感動

中國古代的法家認為,國家領導人並不需要天縱英明,雄才大略,只要中等資質,就有條件成為好的領導人。

但是,前提是:要有好的國家體制。

在民主體制成熟的國家,尤其是在承平時代,國家領導人的個人條件,真的並不重要。

美國總統雷根,出身演員,並沒有很好的政治知識和歷練的背景,他能成為美國總統只因為他是媒體寵兒。但是,他的八年政績,還是很讓人稱道,很讓人懷念。

這是因為除了美國本身健全的民主體制以外,雷根還得到美國西部財團的大力支持。美國西部財團提供給他一流的治理專才,一流的專業幕僚。雷根的優點,只是放手讓他的一流團隊執政,不自以為是,不自作主張。

日本的首相,雖然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也大抵屬於雷根型的國家領導人。他們完全依賴中央官僚的意見治國,很少有個人的政治主張。

英國的官僚體制是世界最好的。仿效英國制度建立起來的日本官僚體制、新加坡官僚體制、香港官僚體制,則是亞洲最好的。

日本的官僚體制,不只是政策的執行者,事實上也是政策的制定者。

由於治國可以依靠最好的官僚,所以日本的政治領袖在政界的人和遠比個人的才幹重要。

我們的民主,每四年選出一個孤獨的皇帝,給他一切大權,卻沒給他任何幫助。

他不像美國總統,一旦當選,就有由財團或政黨提供的有經驗的治理和幕僚團隊;他也不像日本首相,有最好的官僚體制可以依靠。

臺灣的官僚體制,李光耀先生說,至少落後新加坡20年。

臺灣新當選的總統,沒有現成的團隊,他必須自組團隊,因此,他必須知人善任、唯才是用。他不能只用自己喜歡的人,他不能只喜歡和自己同類的人。

他不能依賴官僚體制,相反地,他必須改革官僚體制。

他必須打破藍綠,因此,他必須超越成見,超越自己。他不能連對自己的黨內同志,都心存顧忌。

總之,他不能是雷根,他不能是日本政客,他不能是古代法家心目中的中等資質的人。

臺灣的民主還是草創的民主,甚至是民粹的民主。

對於這樣的民主,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深惡痛絕,因為這樣的民主,把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判處死刑。

柏拉圖因此認真思考替代這種民主的方案。

柏拉圖的名著理想國,主張讓哲學家君王治國。

柏拉圖的哲學家君王,是通過嚴酷的體能訓練,嚴酷的知識訓練,嚴酷的道德訓練,嚴酷的哲學訓練,最後揀選出來的領導者。

柏拉圖認為,天生愛錢的人,就讓他成為生意人好了,從事生產和貿易,也對社會有貢獻,就是不能把他培養成為哲學家君王。

柏拉圖的理想國,雖然是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烏托邦,但是,他的思考難道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參考價值嗎?尤其「天生愛錢的人不適合當君王」的論述,不是很值得我們民進黨人再三反省嗎?

深陷重重歷史對立情結不能自拔的臺灣,難道真的不需要哲學家總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