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 為減少本文被「砧礙憐蒙」或是恐同人士拿去亂轉的機會, 請不要只轉錄逐字稿的部分。 影片檢舉方式可參考http://images.plurk.com/ba70a1a220e5621f9b1b0f99144358a2.jp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PPpIg2Oqq0 反對100學年度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 加入內含多元情慾、性解放的同志教育 當你目送孩子走進校園的時候, 你是否想過:你的孩子究竟在校園裡學些甚麼? 你是否問過自己:是誰在教育你的孩子? 教育部為了幫助國中國小的學生 學習尊重和接納不同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人, 決定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 另外加入認識同志的單元。 於民國97年編印了《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 98年又編製了國小的教材專書《我們可以教性別》 以及國中的教材專書《性別好好教》, 將在今年八月開學發送給全台3365所國中、國小老師使用。 然而翻開這三本教材及手冊的內容, 不禁令廣大的父母、教師怵目驚心, 因為裡面許多內容已違背課程中 為要「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的目標, 不但混淆兒童對性別的認知,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 並進一步引導學生,發展出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的多元情慾, 變相地提倡男男婚、女女婚或性愛分離的多元家庭。 接下來,就讓我們帶您一同深入了解,這些教材要告訴我的孩子甚麼? 質疑一 喜歡和同性相處=同性戀? 翻開國小的教材專書《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 裡頭的漫畫描述一個男同性戀者 如何在小學階段就確定自己的性傾向。 因為主角喜歡和同性別的同學一起工作、吃飯、玩耍、同歡笑、同悲傷, 並且對異性沒有感覺,長大後自然地成為同性戀者。 然而這樣簡化的敘述,經過國小孩童的認知理解後, 難免誤導孩子認為:只要喜歡和同性別的同學在一起,就可能是同性戀。 在我們的成長經驗中,大部分的人都有過和同性好友特別親密的階段。 根據心理學的兩性人際發展研究,人類的成長是包含一段友伴關係的轉變, 先是幼兒的無性別期,到國小的同性群友期、國中的同性密友期, 再來是高中的異性群友期,直到成年後才漸漸發展異性密友期。 我們認為在國小階段,教材應教導孩子 分辨喜歡、迷戀,和真愛的差別,並且學習尊重少數和個別差異, 不應以「喜不喜歡同性或異性」來誤導孩子以為心動的感覺就是性傾向。 質疑二 未取得共識的社會圖像 Come In, Come Out, 「從入櫃變出櫃」是教材勾勒出的的性別平等社會。 教材中提到,父權體制下的性別定義已消失, 婚姻也不再侷限於一男一女的構成,可以是男生跟男生、女生跟女生, 跳脫傳統兩性組成家庭的框架。 另一段又提到,面對無預期的懷孕, 當事人可享受自己對生命選擇的自主權, 墮胎是一項合法、合理的選擇。 這些教材試圖告訴學生: 人人都可追求自己的自由、權利, 包括婚姻和情慾的表達方式, 不必在意其他人。 但我們不禁懷疑,在法律尚未許可同志婚姻與自由墮胎的現況, 教材提出的,究竟是全體社會的共識,還是少數團體的想像? 一個尚未取得社會共識的圖像, 就這樣透過教育部背書的教材, 強迫全體師生買單。 質疑三 被模糊的性別界線 根據《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的定義, 除了過去已知的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四種性身分外, 現在教育部近一步增至7種。 所謂的同志還包括: 直同志-就是對同志友善,願意加入同志社群的異性戀者; 酷兒-泛指性別社會的邊緣人,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且以此自豪; 還有不確定者,就是不確定性傾向,或不需要明確性別定位的人。 簡單地說,整個社會不再區分男女,只有同志與非同志。 走進教育現場,有的學生喜歡用男人婆或娘娘腔取笑不同性別特質的學生, 學校教育要消除男女性別的刻板印象,教導學生尊重並接納多元性別特質的發展。 但是教材刻意將多元的性別特質引導為多元性別, 並解釋性別的定位沒有一定的標準,完全是根據個人主觀的自我認同。 教材提到: 「認同可能是終身發展的歷程,並不一定是一個終點的,也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 教材認為:「性傾向可以是多變的,並且可以來來回回,終其一生不斷探索。」 完全忽略國小、國中學生正處於確立性別的重要階段, 反而將性別多元化、模糊化,無行中造成孩子對自己和他人性別的不確定感。 質疑四 鼓勵學生展現情慾、盡「性」享受? 《認識同志》告訴老師們 學生可以藉由扮裝確立自己的身分認同、展現自己的情慾, 對跨性別的學生來說,還可以扮異性、注射賀爾蒙,甚至做變性手術等方法 來改造身體、擾亂二性世界中身體與情慾的界線。 教材認為教師應該正視青少年的性經驗, 因為學生可以在性交過程中,學習作身體的認識與探索。 老師扮演的角色,是積極教導學生 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指套、製作口交膜及使用水性潤滑液, 因為「唯有安全的性,才是更好的性」。 有些同志伴侶間,會協議在伴侶關係之外,容許跟他人發生性關係, 將性需求與情感需求分開來滿足。 面對台灣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性氾濫問題, 教育當局不但沒有告訴學童 「在心智尚未成熟前,輕易嘗試性行為將對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 更沒有提醒學生「從事同性間的性行為具有高度危險性」, 反而暗示、鼓勵未成年的國中、國小學生在性交過程中學習作身體的認識與探索。 我們認為 國中、國小的性教育 不應該只著重在教導「安全的性行為」、任由孩子做各種情慾的嘗試, 而是應該教導學生在「負責任」和「成熟的情感基礎」下的性關係。 質疑五 教導違法的「多元」家庭? 若您以為這些教案手冊只是對老師喊話、孩子用不到,那可大錯特錯了, 因為裡頭提供了很多實際的示範教案讓老師使用。 在〈我們都要幸福〉的教案中, 老師先是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 性別不構成愛一個人的條件, 同性別的人也可以共組家庭、生兒育女, 最後提供台灣同志家庭權益網和拉媽電子報的網址,讓同學參考, 並且提到「無論是一個人,兩個人,還是很多人,我們都要幸福。」 教材把多元家庭的課程焦點 完全放在同志婚姻上, 甚至暗示多男、多女的婚姻型態都是可以的, 要學生接受目前仍不合法的同志婚姻, 所提供的網站和書籍資訊 也缺乏傳統家庭的觀點, 全是同志運動者推動的網站, 儼然成為多元家庭教育中的一言堂 質疑六 焦慮?汙名? 為什麼要我的孩子參加同志大遊行? 多元,應該是容納各種不同的意見與聲音, 但是整份教材卻明顯引導孩子走向唯一的答案。 翻開《性別好好教》的課程教案, 裡面鼓勵師生透過參與同志遊行來學習甚麼是多元與人權。 「廢除惡法 性權就是人權」透過孩子的眼,他會看到甚麼? 「未成年作愛,師長別妨礙?」 「怎樣做愛不會痛,老師請你教教我」老師你教不教? 通姦無罪?戀童有理? 不入流標語=創意?援交無罪? 你是否能想像 一個12到15歲的國中生 將如何解讀他所看到的景象? 然而不管學生認同不認同, 教案要學生思考「『參與或不參與』背後的焦慮與汙名」, 若學生不參與,就可能被貼上對同志不友善的標籤。 我們認為 教育在強調多元與尊重的同時, 也應該尊重學生個人和家庭的文化傳承與宗教信念。 支持性別平等教育 不等於就要支持多元情慾的同志教育 我們認為 性別平等教育應教導懸生尊重且不歧視個人的性別傾向, 不應在國中、國小學習階段加入多元情慾、多元家庭、多元婚姻的教材。 我們要求 立即停止發放現行不適當的教師資源手冊教案、教材至全國中小學, 並暫停辦理相關的研習活動,重新編輯。 我們期盼 當重新編輯教案時,應以相當的篇幅納入不同於性解放概念的性別教育論述。 負責編輯的性別教育專家,不能只有單一觀點, 應邀請家長、青少年兒童心理發展學者, 以及生命教育、品格教育、課程專家以及倫理議題方面的專業人士參與。 我們相信 要解決性別歧視、性別霸凌、性別認同、性別氣質刻板印象的現實問題, 應更積極地落實教導生命教育、品格教育與合宜的性教育, 而不只是消極的教導安全性行為、性解放及同志教育。 台灣真愛聯盟是由一群家長、老師、學者和所有關心青少年教育問題的親友與社會人士, 因質疑教案內容而組成的自發性團體。 凡認同我們的理念與訴求,就是珍愛聯盟的成員。 性教育不等於性解放,我們邀請您用行動關心台灣的下一代。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45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