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何明修教授所寫的《為何需要「公立大學生過半」》一文,主要倡導應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就讀國立大學,但所提出的理由與立論逾半與事實不符、且有誤導讀者大眾之效,身為私立大學的一份子,筆者有必要加以釐清以正視聽。

首先,該文暗指我國仍未達成「高教的大眾化、普及化」。試問,超過90%的大學錄取率不算大眾化和普及化嗎?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就讀公立大學與「高教的大眾化、普及化」何干?
該文最大的敗筆在於主張「公立大學優於私立大學」,並提出學雜費、生師比之間的關係佐證。該文作者應該告訴大家,生師比並不等同於教育品質,錢有無花在刀口上、教授們是否用心教學生,才是學生與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品質。該文提到「看看台灣社會的一般評價,大部分的公立學校在志願排名都是在私立學校前面。」這也是似是而非的。當一般考生的父母親在為孩子們選校系時,都是以公立為主、私立為次;為何如此?該文作者應該知道,這是因為念公立大學只須繳私立大學的一半學費啊!自然吸引成績較好的學生進入就讀。但國立大學的教學品質就一定比私立好嗎?恐怕是沒有定論的。

馬兒缺糧還嫌慢
該文作者的最終訴求是,「如果能夠增加公立學校所佔的比率,未來的高等教育機會將會更均等」,意指讀國立大學、繳1年約5萬元學費才是機會,而讀私立大學繳一年約10萬元學費就不是高等教育機會。以繳學費的多寡來區分是否為高等教育機會,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各位讀者應該知道國立大學學生少繳的錢,是從你我納稅人的口袋貢獻出來加以補貼的。若今日果真公立大學學生所佔比率高於一半,試問在今日我國的財政情況下,是否能負擔雙倍的對於國立大學的經費補助?你我是否願意再多交一些稅來彌補缺口?若不得已必須調高國立大學學雜費,是否反而更降低了所謂的「高等教育機會」?
世界上其他公私立大學並存的先進國家如英美等國,其名列前茅的大學以私立者為主,台灣為何被評為是「公立大學優於私立大學」?這是因為台灣未能給予私立大學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所致。該文作者的想法,就好像不給某些馬兒吃一樣多足夠的糧草,現在反而倒過頭來嫌他們跑得慢,還要將他們淘汰一樣!
各位讀者是否知道,您若捐款給私立大學,因而在節稅上所得到的好處,是比不上捐款給國立大學的?追根究柢,台灣的教育當局應該給予國內的公私立大學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在此少子化的衝擊下,展望未來,教育當局是應該要有一套公平客觀的標準一體適用地來決定包括國立大學在內的所有大學的去留。套用該文作者的話說,需要「精實」的,不是只有私立大學,無法通過評估標準的國立大學,絕對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不能與庶民同罪的王子。

作者為東海大學主任祕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