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轉型三把火燒出台商新危機
2011-11 天下雜誌 485期 作者:文/江逸之 研究 /賴建宇

台商在中國,愈來愈難待。中國領導班子即將換屆,向下釋出龐大的轉型壓力;中美貿易大戰,夾在產業鏈中間的台商,更無辜吃悶虧。中國轉型燒出的三把野火,在景氣寒冬的現在,正逼得台商人人自危。

歐美經濟停滯、中國換屆又轉型,逼得台商們人人自危。很快地,這一把火,也將延燒到台灣。

「中國『換屆』(中央政府領導團隊世代交替),與十二五規劃,給台商很大的壓力,」康師傅控股總裁室幕僚長柯元達坦言。

十一月四日上午九點,江蘇省昆山市郊的慧聚寺,湧入一千多位台商,眾人高舉三柱香,虔誠地祭拜媽祖,祈禱風調雨順。

灰濛濛的天空,飄著綿綿細雨,就跟台商的抑鬱心情一樣,「你們那邊的訂單狀況如何?大家都要捱過寒冬了,」蘇州台商協會總幹事郭貞祥,站在第一排,趁祭祀儀式空檔,頻頻回頭詢問朋友。

郭貞祥沒有說破的是,雖然目前長三角地區的台商,還沒有爆發嚴重的倒閉潮,但大家都是「挫在等」,準備進入漫漫無涯的景氣寒冬。

過去,每年七月是科技產業研發新產品、開新模具的高峰期。「今年,很少廠商在試新模具,聖誕節的訂單都不見了,」昆山和昌機械總經理劉為傳,緊張到連抽三根菸說,「光是這三個月,原本快要談定的客戶擴廠機台生意,就取消一千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

更慘的是,劉為傳去拜訪客戶,推銷塑膠注塑機台,客戶反過來請他幫忙變賣生產線的機台,換取現金,好讓財務報表好看一點。

當台灣社會為了無薪假人數,究竟是幾千人還是幾萬人,吵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大陸台商們卻安靜到很詭異。

最近三個月,合作金庫蘇州分行行長謝欽龍在拜訪台商客戶時,赫然警覺到,「大部份台商工廠的稼動率低於五成,真的很可怕。」

稼動率低表示,傳統的下半年出貨旺季降至冰點,台商大陸工廠訂單迅速消失,馬上影響到彼岸的台灣。

中國政府十二五規劃,帶來的經濟轉軌市場大餅,台商尚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台商最新面對的中國三大挑戰是環保、勞工與產業轉型三把火。

這是從十二五規劃的綠色經濟、注重民富國強、退二進三(從工業轉型服務業)三大方向而來。

第一把火 環保意識高漲,抗議頻傳

中國從今年開始,釋出重視環保的訊號,正等待台商接招。

位在深圳寶安區的台商們風聲鶴唳,一聽到政府查廠,緊張不已。

全球最大的風扇廠艾美特副董蔡正富觀察,寶安區政府正著手清查轄區的數十萬加工廠,嚴查環保與安全生產條件,「目標一年關掉一千兩百家,五年六千家。」這些奄奄一息的企業,有些企業主自己就逃跑,不用等政府來檢查。

今年,有許多台商因為環保,中箭落馬,連台股追捧的蘋果供應鏈,也突然變成了毒蘋果。

其中,可成科技蘇州廠因為「味道」而停工,造成台灣科技業人人自危。

「現在只是『對空鳴槍』而已,中國政府將會採取更嚴格的環保政策,」劉為傳強調。

中國社會與經濟結構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口,「你不能老是期望中國還是廉價的製造基地,所有中國人都要富裕,也對於自身權利更加維護,」昆達電腦總經理李敬平強調。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陸民眾開始不願意為了發展經濟,而犧牲環境保護。

十二五規劃裡,「中國綠貓當道,加上社會瀰漫的民族主義與仇富思想,三者加在一起,不可收拾,」中原大學企管所教授呂鴻德觀察。

台商在大陸的環保公關很脆弱。「台資科技大廠只重視與歐美市場,做好碳足跡等環保規範,卻不在乎與大陸環保團體,建立溝通管道,」呂鴻德不諱言。

走進一家昆山大型台灣科技廠商,三十多坪大的會議室裡,牆上掛滿了世界各國的環保認證書,還花了數百萬美元購置偵測有毒物質的檢驗設備。「但我們不會跟周遭社區打交道,連管委會都很少接觸,」台商李先生強調。

少與外界建立溝通管道,是台商在中國換屆時,必須修正的態度。

以可成停工事件而言,導火線在於廠區排放出來的味道。「味道的裁量權見仁見智,完全取決於政府與民眾的認定,」電電公會副秘書長羅懷家強調。這時候,台商與當地社區的關係,就成為救命仙丹了。

要和社區、居民打好關係

長期以來,台灣以代工為主的經營模式,只重視工廠內的生產效率與良率,在乎與客戶及供應鏈的關係,卻不與當地社區經營關係。

昔日,台商只與大陸政府打交道,「現在必須要與當地社區交心,用當地老百姓來支持你的經營正當性,」呂鴻德強調。一但與工廠周遭的社區交惡,等到出事,就沒完沒了。

「不要頂著風做事情,在中國生產,社會責任也必須要承擔,」李敬平指出,過去台商還可以依靠地方政府幫忙頂住環保壓力,「台商只要投產就好,環保問題都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交代,現在絕對不行了,一切按照規定辦理。」

在昆山市郊的張浦鎮千燈印刷電路板專區,是最典型大陸工業區。

綠色的印刷電路板廢料,隨意堆放在小工廠門外。而不到三百公尺外,一個種滿小白菜的菜園旁,數百個藍白色大鐵桶歪斜地儲放,桶身上寫著「化學」兩字。不知情的小朋友,還穿梭在鐵桶堆裡玩捉迷藏,景象觸目驚心。

「你跑不了,今天面對不了的環保抗議問題,明天還是要面對,」一位蘇州印刷電路板大廠高階主管,一講到敏感話題,馬上改用英文與台語交談,避免惹上麻煩。

縱使這一家台灣上市的印刷電路板公司,都通過了歐美與中國的環保標準,「但我們到中國內地考察設廠地點,還是處處碰壁,」印刷電路板主管透露。

中國吸納各國最先進的環保規定,但執行面卻無法落實,再加上官員的法律裁量權太大,讓台商無所適從。

「法條備而不用,但隨時可用,」正文科技執行董事楊正任觀察。

舉例來說,中國政府限期要求廠商必須回收日光燈,一家蘇州科技台商很認真地回收工廠數千根燈管,「但最後我們發現,全江蘇省只有一家核准的回收廠,根本排不進回收的時程裡,」負責廠務管理的台籍主管氣憤地說。

第二把火 工資倍增,招工困難

台商深陷缺工的泥淖,每年調幅超過一五%的基本工資,也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更讓台商詫異的是,在十二五規劃裡,明定「五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目標。中國要擺脫低廉世界工廠的窠臼,讓財富逐漸分配到大多數民眾身上。

「二○一五年,長三角的雇工成本就追上台灣,」蘇州友達光電總經理朱永銓預估。

未來,中國不再是廉價的製造基地,「就算台商去大西部設廠,也不可能享有低工資的優惠條件,」昆山大震鍋爐董事長李寬信強調。重慶與成都的勞工,也都是之前在沿海省分打過工的,返鄉後,他們也要求與沿海一樣的薪資待遇。

招工困難,是所有台商的痛處,就連股價數百元的蘋果概念股也躲不過。

十月二十七日,TPK宸鴻科技法說會,湧入數百位的分析師與媒體記者。宸鴻總裁孫大明一開口,就澄清宸鴻沒有大陸報載的蘋果供應鏈工安問題。

「我們不會有污染問題,只擔心如何留人,」孫大明強調。就算是冒著提高經營成本的風險,宸鴻還是提高四萬多名作業員的無塵室、通勤與住宿津貼,全都為了降低離職率。

甚至部份生產線的陸籍幹部,給予額外的紅利與加給。並宣布在廈門,蓋了第一棟員工宿舍(過去,宸鴻發放住房津貼)。

對於台商而言,缺工不只限於員工數量問題。而是在於大陸員工流動率太高,影響到熟練的技術工人短缺。最後讓企業的生產良率,一直無法維持在較高的水準。

在深圳與昆山,到處可以看到工廠外牆高掛「本工廠長期大量招工」紅布條。位在馬路裡的工廠,更跑到路口設立招工攤位。

過去在中國,人力仲介公司必須要給企業人資部門紅包,才能做成招工的生意。

現在情勢大逆轉。企業必須要塞紅包給仲介公司,引介一位員工,給兩百元人民幣佣金,才能勉強舒緩缺工潮。「更惡劣的是,仲介公司還勾結勞工,待滿三個月,馬上集體離職,轉往另一家工廠,」鎰勝電子副總經理黃子平指出。

缺工的野火,從小台商延燒到大型台資企業。

十月底,廣達松江廠發出一份公告,在一定期限內,松江廠作業員,每多做一天工作,公司自動加薪五元人民幣。「所有的台商都想盡辦法減少員工流動率,」鎰勝電子執行副總王映承表示。

今年七月,大陸宣布調高勞工的公積金後,企業員工離職率激增。

友達蘇州廠的直接員工(DL),離職率約在一五%,已是去年二.五倍。「我們還算很好的,蘇州園區裡很多公司,離職率高達二五%,」朱永銓強調。

才上任蘇州廠總經理滿一年,朱永銓就感受到中國缺工的危機,「更缺女性員工,要多招募一位女員工,還要額外多給仲介費八百元人民幣。」

他進一步分析,友達在蘇州的液晶模組廠,需要手巧心細的女作業員,早期女男比例為六比四,現在反轉為三比七,很難招募到女員工。

友達只好被迫修改作業流程,提升到在裝配流程上的防呆措施。

九○後員工難管理、待不住

現在的大陸,就跟二十年前的台灣一樣,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工作。

朱永銓透過人資部門的抽樣調查,發現員工離職的前三大原因,「工作太辛苦,嫌薪水太少,與不想穿無塵服。但友達已經是蘇州園區工資第三高的企業。」

這一群九○後員工的工作心態,往往造成台商工廠的管理困境。「日常的判片品質會議,生產線線長檢查不過關,員工馬上轉頭就走,不幹了,」朱永銓搖頭指出。

有鑑於此,最近兩個月友達蘇州廠,還特地開設了一系列線長、領班的「如何與九○後相處」課程。朱永銓更是每個月,定期與二十歲出頭的線長、領班座談,聽取員工的心聲。

遠在深圳,所有的台商也苦於缺工。但深圳寶安區的台商艾美特,卻「永遠不缺工,勞工搶著來,」副董事長蔡正富笑著說。

因為,除了遵守中國政府規定的薪資與社保外,艾美特還幫員工建立起成人學校。學習滿六年後,可以拿到大專文憑,主動幫員工做好各項生活與工作的規劃。

第三把火 退二進三+中美貿易大戰

在中國十二五規劃裡,產業結構「退二進三」,以服務業與金融業,替換掉高耗能與污染的製造業。

地方政府的產業「騰籠換鳥」,往往是騰掉來不及轉型的台商工廠,逼迫台商往內陸搬遷。

十月底,蘇州冠捷科技,因為配合蘇州市政府「退二進三」,計劃遷廠,遭到大批員工包圍工廠抗議。政府更出動兇悍的特警,以維持秩序。

「冠捷馬上通知供應商不要供貨,避免因為抗議造成停工,而領不到貨款,」王映承透露。

把鏡頭拉到蘇州新區的獅山路。十年前,這裡只是一個蘇州市政府規劃的工業區。明基與冠捷,是這一條馬路上的最大廠商。沒想到幾年之後,竟然變成人口密集的商業區,就連香格里拉飯店,都直接蓋在冠捷工廠的正對面。

「當初市政府不是這樣規劃的,我們被『要求搬遷』的壓力很大,」一位冠捷主管不解地說。他指著明基廠區旁的一片黃土地,這原本還是一家陸企工廠,現在也搬了。

許多台商都遭遇到,被大陸政府要求以地易地的搬遷壓力。

在中國長三角的都市裡,很容易看到一個現象:商業區與住宅包圍幾座工廠。然而,這也造成台商經營的困境。

深夜裡,這一座昆山市玉山鎮的台商電子工廠,廠房透露出微微燈光,與一街之隔的四星級飯店燈火輝煌,形成極大的對比。

十多年前,台商來當地設廠時,周遭都是稻田。現在,被商業區三面包圍,政府提議以地換地,搬遷工廠。

「或許我們這一塊地太值錢了,佔地百畝,開發價值超過十億人民幣,」這一家電子工廠主管無奈地指出,「當時地方政府一再保證這個區域是工業區,不會蓋民宅與商店。現在都不照原本的規劃。」

相較於○八、○九年金融海嘯期間,合作金庫蘇州分行行長謝欽龍指出,現階段中國實施緊縮貨幣政策。「許多台商都借不到錢,再加上訂單減少,」他強調,許多中小型台商,面臨資金鏈斷鏈的危機。

同時間,台資科技大廠也開始把購貨收現期限,延長到六個月。再用統籌分配的方式,把這一個月可以收到的現金,變成一個現金池,扣除掉自身要用多少,才分配支付貨款給供應商。

「供應商有苦難言。一但幫客戶開模了,成本都投下去,客戶卻又延後付款,大家急著跳腳,」合作金庫蘇州分行副行長夏友鵬說。

台商辛苦攢下的薄利,快被人民幣升值,吃光光。

位在高鐵昆山南站附近的鎰勝電子,是全球最大的AC電源線廠商。就算是筆記型電腦產業陷入衰退的泥淖裡,鎰勝前三季還是繳出了每股盈餘三.四八元的佳績。

但是,縱使鎰勝的昆山工廠日夜趕工,「還是敵不過人民幣升值的匯損。光是十月份,我們昆山工廠匯損高達一百萬元人民幣,」鎰勝執行副總王映承,站在轟隆作響的生產線旁搖頭說。

話鋒一轉,「這時候還可以隨時聽到生產線運作的聲音,就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情了,」王映承說,昆山與蘇州的大型科技廠商,陸續開始縮編與搬廠。

外派中國七年的台灣租賃業者Peter,深深感受到台商的落寞。「台商在這幾年很少聽到擴廠的聲音,買機器擴廠的都是陸資,」原本他到大陸要經營台商的設備機台租賃業務,結果現在大陸客戶已經佔了七成以上,台商跌破三成。

此外,中美貿易大戰開打,首先受傷的是台商供應鏈,這是所有台商圈裡的共識;但對外時,卻又低調不語。

中美大戰 台商吃悶虧

最近這一年來,愈來愈多台商因為環保與勞資糾紛衝突,被迫停工或是關廠歇業,背後都感受到一股無形的政治力操作。

日前,大陸中央電視台製作一系列的「蘋果的另一面」新聞專題,揭露蘋果供應鏈的環保與勞工問題。「只要成為央視的專題報導,就是揭開大陸政策的開幕式,」正文科技執行董事楊正任,長期觀察中國政策風向指出。

中美貿易大戰愈演愈激烈,吃虧的是外國人與外資企業。尤其是夾在中間的台商,更像是人球一樣,到處被踢來踢去。

「大陸當地政府要求我們不要對外發言,我們的壓力很大,」一位今年才因居民抗議工廠污染的台資企業財務長低調地說,只能默默地進行工廠排放的環保改善工程。

「在大陸經商,我們不像是房客,反而像長工。就算是房客,還可以要求房東改善住房的條件,我們都無法要求什麼,」這一位長三角的台資企業財務長不滿地說。一但中國政府的政策風向球一改變,台商都措手不及。

「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台商必須要低調,」一位台資食品大廠高階主管,點出了台商在大陸的最大困境。

但唯有台商不斷的轉型升級,才能確保不會在中國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慘遭淘汰。

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台商別把自己當外人

台商佔昆山工業經濟總量達到六成,截至今年九月八日,共有3953家台資企業在昆山投資。

針對愈來愈多的環保抗議,遭到停工的台商而言,環保不只是幾家企業所面對的問題,而是所有企業,必須遵守當地的法令與世界潮流來辦事。

昆山市政府不斷地在台商圈裡,推廣企業社會責任,就是「誠信經營,依法納稅,善待員工,安全生產,保護環境」。

企業除了創造就業機會,更應該要融入當地社會,而不是把自己當成外來人,才有可能在當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