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台灣總統誓言持續親中政策
Taiwan's president vows to continue China-friendly policy

記者 Stephan Scheuer, Yu-Tzu Chiu,德國之聲

原文網址:http://www.dpa-international.com/news/asia/taiwans-president-vows-to-continue-china-friendly-policy-a-39667234-img-0.html

台灣總統馬英九仍然想與中國總理在今年的高峰會上見面,同時他表示仍將持續執行極富爭議性的兩岸政策。

在周一與德國之聲和駐台外媒的訪問中,馬說台灣已經收到亞太經合會議(APEC)十一月於北京召開峰會的邀請函。

台灣曾在二月時提出趁亞太經合會的空檔,舉辦馬習會。但此一歷史性會面的希望已經消失。

馬說,北京害怕台灣與中國雙方領導人在APEC會議上的會面,會給外界一個他們已經拋棄「一個中國」原則的印象。

「我不認為這(兩岸領導人不會面)會是永久的......我希望能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來讓此事(馬習會)發生,」馬說,強調APEC的體制設計,是讓經濟領袖能相互碰面,而不使用他們的官方(政治)頭銜。

「這個想法是為了讓我們這樣的國家得以參與。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這是雙方領導人會面的好機會,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揣測,」馬說。

在過去的APEC高峰會是,台灣是以資深觀察員或經濟領袖的身分出席。

國民黨在1949年於國共內戰中失敗,逃到台灣並建立政府。而中國則聲稱擁有自1949年以來就自治的台灣之主權。

馬自2008年掌權以來所通過的台北與北京之和解政策,已令部分台灣人感到擔憂。

反對者說,與中國簽署的21項協議,包括貿易、財務、運輸、農業與其他問題,(談判過程)都缺乏透明度。

今年三月,反對者佔領議會大廈,要求立法機關不得批准與中國的服務貿易協議。他們敦促中國停止與北京的談判,直到新的監管條例制定完畢。

馬說,被稱為太陽花運動的三月民運,只有短期的影響。

「對於台灣來說,我們不可能避免去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而必須進行必要的政策調整,以確保和平與繁榮,」馬說。

馬引用了政府進行的民意調查,說在過去的20年間,超過80%的民眾支持維持現狀,而他的「一個中國」原則,則獲得超過50%的支持。

「這就是為何我們認為應該要繼續進行當前的政策,但應該要多和民眾溝通。」馬說。

吳介民,台灣中央研究院的社會學研究者,表示儘管維持現狀獲得多數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也支持馬的兩岸政策。

吳說,從2008年起,馬的傾中政策與台灣的民主退化,已經刺激台灣年輕一代更加注意兩岸關係。

「就制度創建與提高公民自覺的方面,太陽花運動確實有其長期影響。」吳說。

林非凡,領導三月民運的26歲研究所學生,認為抗議者做出的長期影響包括改變馬深化兩岸關係的速度。

根據林所言,馬的原始計畫是在六月批准服貿協議,在今年底前簽署貨貿協議,明年設立代表處,並在2016年與中國簽署和平協議。

「現在,服貿仍未通過。貨貿協議於九月時在台灣展開談判,但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麟說。

林說馬仍不願正視他傾中政策遭遇到的挫折。

「在太陽花運動後,馬沒有做任何能舒緩人民因將與中國簽訂服貿而帶來的焦慮,」林說,指出新的監管條例尚未被制訂。

林說北京對馬的信心已經受到三月民運的影響,並且已經嘗試透過其他渠道來了解台灣。

「六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時,北京與台灣之間的一些連繫已經為人所悉。」林說。

陳惠敏,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指出民運(pro-democracy)團體在三月民運後的出現,如島國前進(Taiwan March)和民主鬥陣(Democracy Tautin),顯示了該運動已經建立了公民組織的能力。

「長期來說,台灣公民社會深化民主進程的腳步將更加快速。」她說。

中國分析家認為北京已經採取許多方法來支持馬的和解政策,包括提供經濟利益與優惠政策。

「儘管如此,對於台灣民眾來說,還是很難忽視台灣和大陸之間的差別。畢竟,中國不是一個民主政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成曉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