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轉FB] 【Shin-Hong Ng】林鳳營的優惠策略顯然又開始奏效了。為什麼「臺灣人就是這麼貪小便宜」呢?

https://www.facebook.com/shengfeng.huang.9/posts/10205331121427215

[雜想]
林鳳營的優惠策略顯然又開始奏效了。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看到之後對臺灣人覺得很失望、覺得臺灣人根本沒救了吧?因為同樣的事情似乎總是一再發生。好像每次抵制廠商的行動到最後都是不了了之,不管廠商之前做過多麼惡劣的事情,彷彿只要祭出優惠策略,臺灣人就買單了,一切就船過水無痕了。

為什麼「臺灣人就是這麼貪小便宜」呢?

對於這件事情,我是覺得大家不必急著懷憂喪志、傷心難過。因為這樣的狀況不論是從當下經濟面或是過往歷史面都是可以找到合理解釋的。

台灣人過著豐富物質生活的時間其實並不長。特別是大多數老一輩的(年齡 50+)都是「苦過來的」。他們在人生的前階段經歷過那種物力維艱、三餐不繼的年代,在那個「只求有、不敢求好」的時代洗禮過之後,「有就好」、「便宜就好」、「趁便宜的時候多買一點」就深植在他們購物潛意識裡。在這樣的潛意識背後所隱藏的是對於「饑饉再現」的深層焦慮。這樣的焦慮是難以消除的。而也是這樣的焦慮讓許多老一輩的臺灣人對「折扣」,特別是飲食類的折扣難以招架。對他們來說,「別讓一家人餓著了」是極為重要的任務,甚至就連步入空巢期也是一樣。而在這任務目標的驅策下,「廠商惡質不惡質」不重要,「廠商的產品能不能餵飽肚子」比較重要。

家母的購物習慣就是這種類型。不過因為小弟有「抵死不從」的臭脾氣,所以在購買品牌商品時,抵制特定品牌的效果很好。不過在非品牌商品,例如在傳統市場購買的食材,這種便宜就會買(而且多買)的現象就很明顯,導致冰箱裡總是塞滿了食材。然後因為老家只有兩張嘴吃飯,所以許多食材就這樣擺到壞掉。

像家母最常說的就是:「今天看到OO好便宜,所以就買了XX(單位)。」那是一種驕傲語氣,一種「我不會讓家人餓肚子」的驕傲語氣,一種令人心疼的語氣。

我不知道有多少走入商場拿起林鳳營的人是在這潛意識下做出選擇。對這些人,我捨不得責備他們。

至於當下經濟面造成的,我想就更不要說了。在薪水倒退、物價上漲的情況下,飲食這類基本需求佔支出的比例是越來越高了。我想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去苛責這些被廠商推出的優惠所吸引的人。因為他們少花一點錢在飲食上,就能有多一點錢用在提升生活水準、自我能力的地方(被「競爭力」迷思洗腦這點先不談)。

對於惡質廠商,消費者的抵制是最直接的,但卻也是效果最不確定的。當消費者因為種種因素別無選擇或被迫選擇的時候,抵制的效果是非常小的,更不要說這是需要眾人齊心才能達成的目標,氣力隨時間竭散是必然的事。而真正能對惡質廠商造成確切、實質懲罰的,仍舊是法律制度。

所以,我覺得我們實在不需要去感嘆「臺灣人貪小便宜、鄉愿、健忘」,而應該去關注立法、行政機關究竟有沒有建立並確實執行一套有效的制度來懲罰這些廠商。畢竟,並沒有任何一個台灣人有義務配合我們「抵制消費」的訴求,但領我們薪水的公僕們絕對有義務妥善建立及執行讓我們免於惡質業者傷害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