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何處是創作的泉源?

創作泉源來自視覺的感受

當人類周圍環境開始變化時,藝術家便試著從這變化的環境中,找出新的視覺架構,再融合自身對外在的意識,透過創作表達個人對新世界的體會,於是另一個藝術創作的手法變誕生了。
從19世紀以來由於都市及傳播媒體的急速變化,使得圍繞人類的外在環境改變得十分劇烈,因而孕育出許多吻合各階段變化的美術及設計如超現實主意、未來派、普普藝術、CG數位藝術、後現代等學派。

普普藝術提出『存在於現代』的理念,排除從前著重手繪的藝術創作的方式,而以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為題材,用攝影、印刷、影像等機械工具創作,這種新型的表現方式,不但突顯當時大眾的生活觀,也使消費者因為在視覺感官上受到強烈的衝擊而產生共鳴。
不只是藝術創作者受到普普藝術的影響,商業設計者也常用普普藝術的表現手法,特別是平面廣告。平面廣告與普普藝術的相互關係起因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在當時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時代,消費者需要有充分的訊息來告知產品性能,於是「訊息性」廣告便興起,所謂的「訊息性」廣告就是以形象(image)傳達情報。

相對於大量生產時代,現今我們所處的科技時代對產品訊息的需求便大不相同,光是就語言、影像及傳達訊息的媒介而言,就有無數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對藝術和廣告也產生了影響。
就電子科技的技術革新對創作所造成的影響來說,80年代蘋果電腦公司推出麥金塔後,便促使藝術創作不停地變革,無論是「創作的製作過程」,還是「創作作品」的概念,甚至「創作者」本身的立場都有重新定位的必要。
擅長CG創作的藝術家藤幡正樹曾說:「電腦控制著整個製作的過程,它使我們能客觀地看到全部的創作過程,就好像將腦子盛放在盤子上,然後注視著腦在動的感覺。」

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人類終於可以擴張身體了,也就是說,電腦及其週邊設備就像人的腦部及四肢等,創作者可以透過電腦的各種功能,將個人的機能擴張且外化。然而不只創作的表現方式(style)有著巨大的變化,真實(reality)本身也發生大規模的變革,資訊的數位化宣告科技與藝術再統合的時代來臨了,這項革新不單是美的意識產生變化,社會的價值觀也有了轉換,它們都將以全新的表現手法傳達訊息,在這變化萬千的情報商品社會中,藝術創作將不斷受到環境變遷而解剖、構成,然後形成新的潮流且產生新的『藝術創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