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想分享一下有關「教師兼行政」的一些觀察&個人看法。
先說結論,我認為學校內需要有部分老師身兼行政職,是為了有效擔任「校內師生」以及「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樑,另外這同時是更少一部分懷抱更高的教育理念的老師,需要走的一條路。

首先先來看一下學校內聘用的人員身分有哪些,包含教師(含正式、代理、兼課)、公務員(考高普考地特進來的、調任等)、約聘、約僱、工友、外包人力(保全等)。

再看看以上這些人員在各處室如何配置(沒寫「由教師兼任」代表該職位由非教師身分擔任):
教務處、學務處、圖書館:主任、組長由教師兼任,各組底下配置組員、計畫助理等
總務處、輔導室:主任由教師兼任,下設組長以及組員(我有點不確定輔導室內還有沒有再分組,可能沒有)
人事室、會計室:主任組員皆為公務人員或約聘僱人員
健康中心:護理師
秘書(僅高中才有此職位):由教師兼任
校長:本身具合格教師身分
撇除以上行政單位,其餘教師都沒有兼任行政職,不過在科內可能會出現科召集人、年級負責人等,但這些不算行政職所以先不納入討論

接下來再來看教師在各處室的位置多寡,以及與學生&校內其他老師的關聯密切程度。像是連組長都是教師兼任的教、學、圖,他們業務內容包含但不限於課務安排、教師研習、學生註冊出缺勤獎懲、全校性活動、資優資源鑑定、載具設備網路維護(資訊組被劃分在教務處或圖書館底下)等,處室同仁多半會對接到的服務對象是師生,另外如果有辦理跨校的教學、交流活動,理論上也都是辦給師生參與。

這時候先跳出來講不同身分的人群之間多少還是會有隔閡存在,因為背景不同,應該不難想像教師vs純行政人員兩類人從求學階段(可能主要大學以後)所學習的技能跟接觸的人們或工作會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教師會比公務員還要更知道教育圈生態,連帶地也比較清楚如何跟教師還有學生這兩種身分的人互動;反過來說,一般教師(這裡指未兼任行政職的教師)中如果有比較難以溝通(?)自視甚高(?)的人,這時候也會需要派出同為教師身分的行政老師來跟他接洽。除此之外,教學圖三個處室的工作不會到難以上手,意即工作中使用到的工具以及能力,通常不太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特地培訓,過了最前面的摸索上手期,不管是誰都可以來做這個位置。

因此回到教、學、圖這些業務與師生緊密相連的處室內,我認為主要是以上兩個原因讓這三個處室會安排比較多教師兼任的職位。回想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也可以發現我們較常進出以上三個處室辦理事務,較少去總務處(通常是領粉筆電池或繳費之類的),更別說會去人事室跟會計室。

對比前面我說教學圖工作內容不那麼特殊,再來看看其他處室所需要具備的會是什麼:
總務處:採購、招標、修繕(含校內所有物品設備水電校景等)、工程、出納、文書、財產管理
人事室:教職員差勤、福利、撫卹等
會計室:會計、審計(人事會計字打起來很少但學問很大)
輔導室我們先不說因為我真的太不熟了講不出來
以上這些處室職位會需要相對應專業的法規知識以及證照等,才可以擔任,所以會是由純行政職的人來擔任。甚至會計主任還需要按法規規定(拍謝了我不知道確切的規定名稱是啥),每五年會需要更換服務單位,應該是為了防止舞弊之類的狀況,畢竟管錢責任重大。

那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思考,既然這麼專業,為何總務主任還是教師擔任?我覺得一樣可以回歸到前面第一個理由「需要擔任校內師生以及學校的橋樑」,總務處提供學校內部所需的用品,也需要維護校園環境,所以若有安排大型施工會影響師生活動、其他處室有各種採購或標案等,遇到需要向師生說明狀況、需要和校長還有各處室同仁協作,一樣是請教師身分的人來擔任這個位置。

再來還有一點是我們可以觀察接任行政職的老師通常會是哪些情形:
1. 沒有其他人要接,我看起來好講話,也沒有很排斥+被說服了所以接
2. 我已經接了一年了有想要下來但是哭啊我找不到接班人哭哭哭只好繼續做
3. 在教育現場中我好像不一定只需要侷限於「教師」這個位置,我有更崇高的教育理念想要實現,為此想要往上走走看

以上是很粗暴的分類一定有我沒想到的,但反正先這樣。我要說的是,大部分兼任行政職的老師屬於1或2,但剩下的少部分你會發現他是3。這時候他可能會開始思考自己在學校還可以嘗試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且人處在愈高位,才更具備話語權、影響力、執行力等等,比如當校長、進局裡當幕僚、當局長等等。那如何開啟這條路?就是需要從擔任學校各處室主任開始。綜觀學校校長的經歷,一般而言都是待過起碼3個處室的主任多年,因為實際待在那個位子上,才有機會以不一樣的角度去更了解一間學校的運作機制,同時結合先前在教育現場的歷練,讓這位有抱負的人可以看到學生、教師、學校不同角色各自的需求以及定位,進而有能力管理校園,甚至表現出色得以晉升,有能力推動有意義的政策等等。

好的以上大概是我個人的觀察以及想法,沒想到打一打竟然也是要2000字了怎麼會這樣,看看小菜或是其他朋朋有沒有什麼其他想法或是想到其他還沒討論到的點,提出來應該都會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