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轉FB]【Ying-chuang Chen】為什麼三十歲以上更應該反課綱微調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yingchuang-chen/%E7%82%BA%E4%BB%80%E9%BA%BC%E4%B8%89%E5%8D%81%E6%AD%B2%E4%BB%A5%E4%B8%8A%E6%9B%B4%E6%87%89%E8%A9%B2%E5%8F%8D%E8%AA%B2%E7%B6%B1%E5%BE%AE%E8%AA%BF/10207138291684921
2015-8-02 22:29

經歷過真正黨國體系下的歷史教育的我們這個世代,才是真正應該站出來反課綱微調的受害者。但是,我們也是最不具備反課綱微調的基礎知識的一群人。甚至微調後的課綱都還是比我們當時念過的歷史教科書好得太多。我想不只是林冠華同學的父母,周天觀同學的父母,大部分的大人(年齡大於三十歲,在「認識台灣」教科書適用的1997年之前上國中的世代),都無法感同身受地理解課綱微調必須用生命來反對的意義。



畢竟微調後的課綱就和我們以前念的歷史教科書一樣不是嗎,明鄭,清廷,日據,光復,這些用語有甚麼不好嗎,就算不好,非改不可嗎?濱田彌兵衛是誰,刪掉會怎麼樣嗎?開羅宣言好像很重要,把它重新寫入課綱不好嗎?



關於用語的問題,這牽涉到我們是誰,還有我們想要我們是誰,今天我們如果是中國人,我們就很容易帶入日據,光復這樣的歷史情感。如果我們想要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會希望大清是我們過去的朝廷,鄭成功是大明的在台延續。但是今天我們到底是誰?我們想要成為誰?



關於濱田彌兵衛,簡言之是日本人和荷蘭人為了貿易在台灣產生爭端的事件,當時新港社的原住民(那不就是我們南部人的祖先!)也參與其中,此事讓我們認識台灣在大航海時代和世界互動的過程。這個事件為什麼微調要刪,除了這些微調的非專業者看到日本人就想刪以外,也許更深的理由是,從頭到尾沒有一個中國人出場,不就証明了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關於開羅宣言,身為1997年大學聯考歷史科92.x分的保持人,我可以明白的說,這是歷屆聯考出題次數之冠,必背重點。憑甚麼它這麼重要?國小,國中的社會課和歷史課簡答題必背的我只記得兩個,一個是開羅宣言的內容,一個是十大建設。但有什麼事情這麼重要,是需要舉全國小朋友之力背熟記誦的?因為它提到「歸還」台灣,這是蔣氏政權在台灣的唯一法理基礎,就算他只是個新聞稿,也要被迫集體高潮。至於1952年的舊金山和約,只寫了日本「放棄」對台澎主權,沒寫主權交給誰,就算它是國際條約又怎樣,黨國不要你記得,你就不會記得。



還好課綱微調的召集人王曉波本來就不是歷史專業,他召集的這批人的能耐也不過是把過去國編本的觀點跟意圖,植入已經是二十一世紀過了十五年後的新課綱。今年要入學的高一新生,他們要和我們這些三十歲以上的老人念同樣觀點的歷史教科書,想來就讓人心痛。



在我們這個重理工輕人文的國家,歷史教科書編得怎樣,也許很難引起像是反黑箱服貿那樣的集體共鳴。但我想說的是,過去國民黨統治下的歷史教育,讓我們成為永遠都在追尋自我的殘缺心靈。



如果我們在戰後能立即延續日治時期對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和語言的研究,我們會在二十一世紀痛惜最後一個會講巴宰語的潘金玉女士過世嗎。更不用說,我們身在南島語族的起源之島,一般人沒有任何管道在義務教育中認識任何一種原住民的語言,那我們要怎麼認識原住民的心靈。除了在金曲獎唱HOHAIYAN我們是不是應該也要知道數詞的邏輯,由時態表現的對時間的認識,用文法來表示的你我他主被動使役受身的區別。



如果我們能多了解大航海時代台灣在東亞貿易圈的位置,那個鹿群馳騁,原民狩獵,荷西經商,漢人海盜的時代,能不能啟迪更多魔幻的想像,能不能更理解台灣應該面向世界,不是只有面向中國的區位意義。



如果我們能多了解日治時期,透過政策性的建設和戰爭的同仇敵愾,塑造的台日一體的情感,我們會不會更容易想像家裡阿公阿婆的青少年時期,我們會不會因為同情的理解而不用「皇民」去指責那個時代的選擇。我們會不會因為更了解日治五十年正負兩面的評價,不要那麼地哈日,彷彿急切地要找尋自己失落的前世。



如果我們能了解,中國國民黨如何失去整個中國的民心,如何翦除台灣的知識份子,毀壞台灣的山林,我們會不會有一個更傾聽民意,清廉自持,用人唯才,重視環保的台灣國民黨,我們會不會更同情理解,鐵杆深藍的心情。



我想引周婉窈教授在2008年發表的文章〈高一生、家父和那被迫沈默的時代──在追思中思考我們的歷史命題〉,歷史教育也許最好是沒有課綱,用史料讓學生獨立思考,但在我們這個不正常的國家,歷史教育自然不能自外於島嶼悲哀的文本,在這個脈絡之下,我們該思考的歷史教育的走向應該就在這裡。



「在我們成長的時代,對於正在進行的恐怖統治,不管知與不知、略有所覺或毫無所覺,我們都錯過了『活在』台灣的歷史文化中的機會,今天我們努力『補習』,但是,我們必須了解以童稚的眼光、以童稚的心靈,在歷史文化中成長,和我們已經長大成人再去吸收,是很不同的。我們的世代被剝奪了和自己的歷史文化一起成長的機會,這是我們永恆的缺憾,但也因此是我們的歷史命題。我們必須面對它,做出解答。」



「今天我們回頭看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八七年國民黨四十年的統治,我們必須從精神面來看,我們必須從被剝奪面來思考,才能了解國民黨黨國軍警統治對臺灣社會所造成的破壞和斲傷。否則國民黨帶來的經濟成功、社會『安定』,將讓我們陷入肯定威權統治的迷思中。精神面的思考,不是很容易的。今天我們社會的許多問題源自於此,源自於我們的被剝奪。只有了解這一點,我們才能在被剝奪的空洞、虛無中重新出發。也只有從剝奪面思考,我們才能在享有自由和民主之後,繼續關懷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