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重啟人生視角:用《換框思維力》改變你的世界


「換框」,為人生換一副新的眼鏡,讓我們的視野和對世界的看法從此不再一樣。

我們要閱讀的書,正是《換框思維力:透過重啟人生改變視角,讓你看事情的眼光、看這個世界的角度會從此不再一樣》。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老朋友、也是好朋友的賴婷婷Tracy老師(教練),來與大家分享她在這本新書中,如何幫助所有人在人生、職場及各種生活面向中進行有效的「換框」——換個眼鏡、換個思維。



從「OS」到「SO What's Next」


這本新書有個引人注目的副標題:「把OS轉成SO,不內耗、不糾結,重啟人生的視角」。Tracy老師解釋,這個概念源於她多年的教練經驗。當人們遇到問題時,心中總會充滿各種「OS」(抱怨、小聲音、內耗),說著「很狗屁倒灶的抱怨」。但我們不能「坐困愁城坐在問題上」,而是要問自己:「SO what's next?(然後呢?下一步是什麼?)」



從內心的OS轉變成SO,是一種轉變思維的文字遊戲,目的在於引導大家從情緒和痛點中抽離,將注意力轉向解決方案和下一步行動。



換框的五個關鍵步驟


Tracy老師在這本書中,系統化地拆解了換框思維的實用方法,提出了進行換框的5個關鍵步驟:



1.承認:首先要承認我們每個人都會被既有的框架(來自原生家庭、教育、人生經驗等)所影響。



2.辨識:辨識出這些影響你的信念和價值觀中,哪些是提供「資源的框架」(帶來正向能量),哪些是「干擾的框架」(帶來沉重或負面感受)。我們要放大有資源的框架,減少干擾的影響。



3.重新詮釋:這一步至關重要且較困難。要鬆動那些我們緊抓不放的既有觀點,嘗試用不同角度去看待,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對事件的認知。



4.選擇:在新的、不同的詮釋中,選擇一個最能幫助你實現目的和目標的框架或觀點。



5.行動:僅有想法和選擇是沒用的,必須付諸行動,事情才會有實質的變化。



許多人感到卡關,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意願」不夠高(用老師的話說,就是「還不夠痛」)或「能力」不知如何下手。但無論卡在哪一步,看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四大換框法:時間、空間、角度與系統


書中提供了多種實用的換框技巧,包括:



1.時間換框法:與過去和解,與未知共處

這是相對容易上手的技巧。對於過去,無需否認,也別過度美化那些你沒有選擇的道路。而是要接受當下的選擇已是「在那個時候的狀態所能做出的最好的決定」。我們應思考從過去的事件中「得到了什麼」或「教會了我們什麼」,從中淬鍊出力量。



對於未來,因為充滿不確定性,容易產生焦慮。我們可以做「未來編劇」,為未來設計多個「好玩、好棒棒」的版本,而非只專注於可怕的劇本,藉此向未來借力。當下盡力而為,才能避免未來的遺憾。



2.空間換框法:面對有毒的環境

面對職場或人際關係中的「有毒」環境(充滿指責、PUA或壓力),短期內可以利用人類圖中提到的能量場概念,暫時離開現場,換個空間(如上廁所),以避免過多負面能量影響。



但中長期來看,問題往往不在環境,而在於我們自身。為什麼同樣的批評別人沒事,唯獨自己有事?如果我們不處理自身需要穿越或面對的課題(如溝通、討好等),這些議題會以更大的力量在下一個環境中重現。因此,我們應該從不舒服的感覺中,看見自己需要學習和成長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3.角度換框法:放下不公平感

當感到不公平、憤怒時,要縮短沉浸在情緒中的時間,並問自己:「那現在到底怎麼辦?」



要從更高維度看待公平,這涉及到自我決定論(SDT)。當你有一個真心想要的願景或目標時,為此付出的代價(如面對雙標老闆)就會產生一種「甘願感」。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詮釋意義,如將老闆的嚴苛視為磨練能力的機會,你的情緒就會跟著轉移。



4.系統換框法:找到持久改變的底層邏輯

系統換框強調的是從整體而非單一因素進行改變,讓整個系統朝向健康的方向運作。



Tracy老師以自己成功的減重經驗為例:以前只追求「快速減重」這個單一目標,但效果短暫。直到她將動力轉為「健康」的目的,並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從「睡眠、飲水、飲食」等多個系統層面進行調整,才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健康與體重控制。她發現,當系統健康時,改變會變得更舒適、更有效。



卡關就是突破的機會


Tracy老師鼓勵大家,人生卡住的地方,就是一個突破的破口,是「光進來的地方」。她分享自己曾被時間追著跑、處理不完待辦清單的痛苦,最終因為「受夠了」,才痛定思痛去改變自己與時間的關係,最終反而成為時間管理和教練方面的專家。



她提醒,最大的資源是自己。與其期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如找出自己最擅長、最有熱情的三個關鍵能力,將其發揮到極致。這些能力應是能讓你產生高能量、能輕鬆獲得好結果,且走到任何場域都能為他人帶來價值的。



活出自己想成為的典範:Be Do Have


在所有框架中,範疇換框法中的BeDoHave觀念,對Tracy老師影響最深。這與世俗的Have Do Be(擁有金錢→去做某事→成為快樂的人)路徑相反。



Be Do Have的邏輯是:

1. Be (成為):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I am...)。Tracy老師選擇成為「豐盛且自由的人」。

2.Do (做):自然而然地做著與該身份相符的行動(例如:帶著餘裕和享受的心態去工作)。

3.Have(擁有):自然而然地擁有你期望的結果。



這個轉換使她的座右銘從「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變成了「過程就是獎勵,不是得到就是學到」,讓她從一個目標導向的人,轉變為能夠享受目標與過程平衡的人。



結語:行動帶來改變


最後,Tracy老師給予大家最真誠的祝福與提醒:「有練就有,沒練就沒有。」所有的舊框架都是過去有效或省電的方式,我們應心存感謝。但因為我們在成長,想要的東西也不同,所以要更有意識地選擇最有效的思維和做法。



換框思維力是一個讓人生達到「省力且有效」境界的禮物。但請記住:想法不會使事情改變,做法才會改變你的人生。只有搭配足夠的「量變」去產生「質變」,我們的人生才能擁有不一樣的彈性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