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近日瑞銀的最新報告顯示,台灣的億萬富豪人數顯著增加,一個朋友不屑的表示:有嗎?
我則看了看我的朋友圈,表示還真的有喔,過去幾年來我很多朋友慢慢崛起,億萬身家的應該不只10個。

他傻眼說,因為你認識很多網紅吧!網紅那麼賺!我耐心回答:其實沒有,雖然早年就投入自媒體產業的人的確不少都發展得不錯,也是有一兩個億萬富翁,可是90%以上後來就漸漸淡出,或頂多算過得還可以。

我知道的這些新興富豪,只有極少數是網紅,更多的源於與之相關的生意,比如集資、線上課程平台、行銷公司和經紀公司等。

背後的道理讓我想起,一位商學院老師說:短視近利的人喜歡跟隨潮流,一窩蜂投入看似熱門的行業,看到人家賣什麼,就跟著賣什麼;大家都賣同樣的東西,很快便供過於求,結果後期進來想分一杯羹的基本無利可圖。產業過熱,大家一哄而散,又繼續尋找下一個商機。

這聽起來是不是超耳熟?我們都會嘲笑大眾愛一窩蜂,但是捫心自問,羨慕某些網紅很賺錢的時候,大多數人的思考是不是又只有「去當網紅就能賺錢」?

真正的商業智慧,是在眾人擠向一個方向時,找到別的角度去挖掘商機。

猶太商人素來的經營哲學就是,總能在人潮匯聚的產業中,找到獨特的盈利點。

舉例而言,當你看到某人開餐廳賺得盆滿缽滿時,並不意味著你也應該去開一家餐廳。相反,應該考慮在這個餐廳周圍做些周邊生意,像是影院、停車場、加油站、花店。因為真正的商機並不僅僅在於餐廳本身,而是在於吸引顧客的那股人潮。

網紅產業亦是如此,新機會不在於成為另一個網紅,在於理解和把握人潮背後的經濟動力。當我們談論風口和賺錢的機會時,關鍵不在於跟隨眾人做同樣的事,而是要洞悉背後的本質:人潮的流動。

現在還有人請教我,想賺錢,怎麼當油土伯,或是鼓勵我做回以前的事「再創高峰」。我也不諱言告訴他們,這個行業已經不是風口。5年前如果成功率有1%,現在大概只剩下0.01%,當然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做自媒體,去做無妨,但不要存著日子能過得多滋潤的願望。

現在正在進行的風口,是「線上課程」,即將退燒的是「團購」。

而就在今年第一季開始,AI 科技已經開闢了最新戰場。還停留在「ChatGPT很會瞎掰」這個階段的人,呃,我覺得多少陣風刮過來可能都與你無緣。

以上是看到新聞後,看到朋友的反應後想分享的事 XD



這篇文章的主要架構和 30% 的內容由學習我文字風格的 ChatGPT 生成,圖片由 DALL-E 試著畫出蛋撻小販(屋頂看起來比較像瑪德蓮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