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生理性別不能多元,但你的自我認同性別氣質可以多元
性別多元一直是省略後面兩個氣質,性別氣質多元化才是重點
葉永鋕的事件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性別氣質教育的問題

在這個教材裡面沒有真跨(TS,變性人),TS和TG已經分成兩類
※遮起來的上面可能是跨性,這種時候TG的跨是指社會、自我認同層面上突破或沒突破氣質框架的人的分類之一,而TS又被拉在一起成為了我們理解的跨性。

舉例來說(這邊可能要簡化TG的介紹?)
當你的生理性別+社會性別(社會刻板印象)結合起來之後,得到性別角色(性別氣質)是固定(刻板印象)或流動(突破刻板印象),性別認同是跨性(TG),若有認同障礙的症狀就可能是變性(TS)
你的生理性別男性、社會性別(自我認同氣質框架)男性
→你的性別(氣質)角色(也是刻板印象)是固定,相反的則可能流動

如果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困擾—
每天每秒都對自己的身體性器官感到痛苦,彷彿這個身體不屬於自己而是他人且釐清排除是對刻板印象的社會角色扮演感到厭煩,需要靠性別變更(性別重置)手術改善才能嘗試和改變的身體妥協(有自覺治療手段只是把厭惡的地方排除,本身的性別不會因此成為真正的異性),那就是TS。
如果你沒有上述的狀況,只是深受刻板印象的社會角色扮演感到厭煩,那就是TG。

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自我認同、社會認同
四合一組合包讓你一天之中可以擁有一堆性別的大雜燴主張。
在社會性別自我認同的情況下,這些所謂的社會跨性別(TG)並沒有跨性別者(TS)的需求,所以他們主張人權、堅持不開刀也想拿到身份證。
沒有治療需求的人當然會認為開刀是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而非接受正規治療。

而現在……
這些人把TS和TG混用,發現對自己不利被質疑的時候就搬跨性(指TG)可以有不同樣貌,要玩自己弱勢的時候又說跨性(指TS混著TG)很可憐,得負擔不合理的手術費用和風險。
這個社會一直在教導我們要接受性別氣質多元化(任何選擇與展現都是自我的一部分),但顯然有一群人正在走回頭路,靠著自我認同在否定生理事實,又拉著真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人代言,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