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瑞麗需要祖國的關愛》作者:無意炒作,我寫的都是老百姓正常訴求

@新浪新聞 2021年10月29日18:05

希望這個城市能盡快變好

  中緬邊境小城瑞麗在過去一年經歷了三次“封城”。

  近日,在國務院新冠疫情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的媒體直播間裡,一些瑞麗網友發布留言,呼籲外界關注當地疫情;一些公眾人物也公開發文,希望社會為瑞麗提供必要的幫助。

10月24日,《瑞麗需要祖國的關愛》一文刷屏,其中提及,“長期的封城,形成了這個城市發展的死結,政府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兼顧大局和局部、民生和管控的各個側面,綜合考慮治理方案”。“國家應該給予瑞麗大量的財物支持”。

  據了解,該文作者戴榮裡曾在2018年掛職雲南德宏州瑞麗市委常委、瑞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並在一年後離職。“前副市長”的身份使得這篇文章備受關注,也讓瑞麗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據澎湃新聞報導,10月28日,瑞麗市委書記毛曉回應稱,目前上級給予很多支持,接受援助需要相關程序和審批;瑞麗市長也回應,戴榮裡已不是當地副市長,不代表組織,其文章資料過期,目前暫時不需要援助。

  10月29日凌晨,瑞麗市召開新聞發布會稱,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期、攻堅期,疫情仍有零星散發。10月1日以來,瑞麗共檢出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19例,其中確診病例2例,無症狀感染者17例,發生社區傳播擴散的風險仍然存在。

  瑞麗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尹忠德介紹,按照每人補助1000元標準,為抵邊村民、低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大病家庭、下崗困難職工、自然災害受災群眾、企業困難職工等八類困難群體總共68780人發放救助金6878萬元。為疫情期間生活困難的常住居民和流動人口發放大米、麵條、食用油、肉類蔬菜等生活物資23000份,餐飲、農貿商超、日用品消費券300萬元,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愛心包”7萬餘份。

  另外,為確保瑞麗邊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瑞麗市在距邊境線50米~200米的範圍劃定了疫情防控緩衝區,將緩衝區內的居民臨時轉移安置。同時,對被轉移的群眾給予每人每月600元的臨時安置補助,對臥病在床等特殊情況做特殊照顧。

  瑞麗市長尚臘邊也在發布會上再次表示,將進一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困難問題。

  10月29日,戴榮裡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雖然早已離開瑞麗,但一直在關注當地疫情。他只是以普通寫作者的身份寫下《瑞麗需要祖國的關愛》這篇文章,沒有任何企圖或目的,也無意炒作,“把我炒作為前副市長,這個有點拔高了”。

  戴榮裡說,他的建議可能也不太準確,但總體上還是希望瑞麗有所改進,希望這個城市能盡快變好。

  以下是戴榮里和《中國新聞周刊》的對話。

  中國新聞周刊:你是怎麼想到去寫《瑞麗需要祖國的關愛》這篇文章的?

  戴榮裡

  那篇文章中,我在前面寫了瑞麗原來的美好,後面也寫了瑞麗在疫情之後的停滯。如果你看過瑞麗原來的優美風光和生機勃勃,與疫情之下的狀況形成強烈的反差,你會作何感想?我覺得當一個城市開始沉寂或者停滯,對於它的長遠發展來說還是不太好的。

  中國新聞周刊:發這篇文章之前,你是看了近期一些公眾人物的發聲,以及一些網友發布的“求助”信息嗎?

  戴榮裡 但是我每天都在關注瑞麗疫情變化,我在瑞麗的朋友也一直在跟我反映他們在當地的情況。所以我得到的都是客觀、如實反映當地情況的一些視頻、信息,而且我是綜合了很多信息反饋,加之嚴格的甄別之後,才發了這篇文章,我寫的都是老百姓正常的訴求。

  中國新聞周刊:你何時在瑞麗就職的,這篇文章是以什麼身份發布的?

  戴榮裡 我去那裡掛職常委副市長,其實只是個鍛煉,並沒有做什麼,把我炒作為前副市長,這個有點拔高了。

  事實上文章和這個(“前副市長”的身份)沒有任何關係,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寫作者,在我的公眾號上發布了篇很平淡的文章,並沒有說是出於什麼企圖或者目的,或者是一種拔高的社會責任感,不是這樣的。清者自清,我也不是一個喜歡標榜的人,只是平鋪直敘地陳述了當下瑞麗的客觀情況而已。

  中國新聞周刊:你的公眾號之前發過不少關於瑞麗的文章,看得出你對瑞麗懷有很深的情感。

  戴榮裡 我是山東臨沂人,當時一到瑞麗就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反差——瑞麗之美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歡愉,讓我非常震撼。在掛職期間,我看完了瑞麗的市志,也幾乎走完了瑞麗的山山水水。

  除了自然風光,那裡還有傳統革命、歷史文化、少數民族特色、佛教文化等等;那裡的老百姓也很質樸,他們對你的喜歡完全是發自內心的;還有一些民族和原始村寨,他們還保留了一些原始的民族習俗和風情。那個地方特別適合寫作者去,你不可能不喜歡。

  雖然已經離開,但我對瑞麗的感情還是很深的,我也經常會收到當地朋友的信息。最近瑞麗很多朋友發來關於疫情的信息,我看了很有感觸,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是怎麼發布、火起來的?

  戴榮裡 早上9點多發出來,到了中午12點左右,閱讀量就接近10萬了,很多朋友,甚至很多陌生號打電話給我,我一看,感覺太驚人了,完全意想不到。

  這裡說明幾個問題。一是疫情本身帶來的政府和老百姓感受的錯位,就是政府防疫工作的不容易,和老百姓在防控之下的心聲,可能是這篇文章成為熱點的主要原因;二是這個公眾號在我去瑞麗掛職之前就在運營;三是媒體的關注,以及“前副市長”名頭的推波助瀾,使得文章很快得以傳播。

  我需要澄清,“副市長”這個也不宜炒作的。如果把它(“前副市長”的身份)作為宣傳的由頭,那我覺得就失去了這篇文章的分量,這會嚴重誤導公眾。事實上瑞麗市政府也一直在關注和解決民眾的訴求,這兩年來,他們做了大量的努力工作,一些公務人員也很辛苦,他們要值守巡邏,真的很累。

  中國新聞周刊:你了解的瑞麗目前是一個怎樣的狀況?

  戴榮裡 根據官方的信息,目前瑞麗生活安定,秩序正常,疫情正在有序開展,這是瑞麗的客觀事實狀況。但瑞麗也存在困難,疫情之下,老百姓生意無法正常持續經營,孩子沒法正常上學,還有人出現了生活上的困難,很長時間不能回家,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

  中國新聞周刊:寫這篇文章,是希望瑞麗得到哪些關注和支持?

  戴榮裡

  我國其他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做得相對比較好,是因為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人力、財務、科技等各方面的支撐。但瑞麗作為邊境城市,它的特殊性使得當地疫情防控確實很難,而且瑞麗的人財物相應的還是有一點匱乏的,比如先進的科技人才的支持、大數據的運用、心理疏導人員的介入、醫護人員力量的支持等等。

  當然,我的建議可能也不太準確,但總體上我還是希望瑞麗有所改進,我們都希望這個城市能盡快變好。

  中國新聞周刊:雖然“副市長”的信息造成了誤會,但這篇文章確實也讓瑞麗得到了關注。

  戴榮裡

  瑞麗是一個很美好的城市,只要政府和民眾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現有的一些抗疫方案作以調整改進,我想民眾也會理解政府開展的工作。

  中國新聞周刊:後續你還會繼續為瑞麗發聲嗎?

  戴榮裡 如若我的這篇文章未能真實、深刻地描述瑞麗的真實情況,今後我還將會適時推出我的相關後續文章;如認為我發文章有其他企圖的,請看完我的文章再做表態、批評發言;如以各種名義想阻止我發相應文章的,請免開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