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轉FB]【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孩子學不來「道德勇氣」,只能做到「明哲保身」!
https://www.facebook.com/3goodboys/posts/592661767533309

2015-1-07 12:41
【孩子學不來「道德勇氣」,只能做到「明哲保身」!】

你以為一雙雙兒童澄澈的眼眸裡總只有無邪的童真?

你以為一彎彎孩子們畢恭畢敬的鞠躬道早安,總因服貼於大人世界裡的是非善惡?

其實,每一個早晨,當孩子簡簡單單、甜甜蜜蜜和我們擁抱揮別之後,

一轉身,他們極有可能立刻穿戴起截然不同的面貌與身段。

他們從家裡走入學校,意味著從「被呵護與依賴」走向「獨自面對與自我掌控」;從單純的「下對上、一對一」,走向「多角複雜的人際」。

那一顆我們解讀為純稚可愛的心,既不可能簡簡單單、也不能永遠甜甜蜜蜜。

白日,孩子必須獨自在人聲鼎沸中面對人來人往,一群一群截然不同的朋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聆聽一個發聲,在在都能掀起無可預測的掌聲或噓聲、歡聲或嗆聲、靠攏與算計,磨練與傷害。

於是,學習,不只有知識,更有真實殘酷的人性問題。

孩子必須自己面對,自己觀察,自己感受,自己解讀,自己承受,然後自己創造自己的生存法則,自己演繹自己的人際哲學。

把「教室」黑的白的明的暗的全攤開來,那是血淋淋的生存競技場,是活生生的社會化歷練所。

咱家二兒子六下時就跟我分享了班上的人際問題。

他說班上出現了一批說話很酷、喜歡嗆人、講話愛帶髒字的同學,他不是很欣賞,但偏偏這群同學如龍捲風一般,愈捲愈多人,有的功課好,有的體育好,有的才藝好,因此凝聚成班上的「主流派」。

為了保護自己,孩子說,即使他即不欣賞這派作風,但為了不被邊緣化,他仍舊選擇西瓜窩大邊。

「馬麻,我覺得我目前沒有能力改變他們嘛,但為了保護自己,這是我的唯一選擇啊。」

從孩子面對愈來愈複雜的人際關係後,便自動覺悟起「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

四年級么子也跟我說,最近班上有幾個主導性強的男生喜歡玩「戳鳥遊戲」(用手去戳男生的小鳥),他覺得很低級,非常不喜歡,但是他知道他若是疾言厲色,好朋友一定翻臉。

「所以我用手臂在身體前比一個大叉叉,但是我都笑嘻嘻的,所以他們都不會生氣,但他們也碰不到我!這招不錯!」

三個兒子跟我的感情一直很親密,所以天天都會聽他們跟我分享班上各種光怪陸離的人際現象。二兒子今年升上國中,說班上有一個同學功課一級棒,但是人緣很差,但不是因為太驕傲、太自以為是,而是----太有禮貌。

這是什麼怪答案?禮貌,不是維繫人際關係的基本要素嗎?

「馬麻,拜託啦,他每一句話都是『請、謝謝、對不起』,上國中後同學都喜歡酷酷的說話,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跟他講話了,時間久了,就沒人想理他!」

老大上國中後一開始也曾經歷過人際上的衝擊與磨練,比如說話太直,不懂得隱藏光芒,所以弟弟一上國中,他便和弟弟曉以大義:

上課不要沒事一直舉手發問,太愛現,會被人扁;

要靠近主流派,不要落單,不要邊緣化;

有時要有一點酷,但又不要太酷;

要有一點壞,又不要太壞,不然會被人笑「娘砲」;

說話不要太直接,會被圍攻,會被嗆…

不要老愛告狀,要告也要神不知鬼不覺,

要嗆別人別直接嗆,幽默的諷刺一下,才不會得罪人。

若是當上幹部,一定要樹立威嚴,不然根本沒人甩你,指揮不動,但是私底下要幽默風趣…

孩子接著聊起班上總有在人際關係上駑鈍不靈的孩子被邊緣化、慘遭霸凌,在人際角落裡淒苦悲哀,我聽了不勝噓唏,萬萬沒想到,那真實社會裡的詭譎風雲,早就在我可愛孩子的生命中上演。

高年級之後,孩子們開始用我們難以捉摸的價值觀念思忖衡量著人際互動與生存之道。

雖然,我慶幸孩子及早便已掌握了「明哲保身」之道,但是,我直覺感到這一套生存哲學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亦即:

道德勇氣。

在這,我不是要拍柯P的馬屁,不過他說過的一段話,我覺得挺有意思:

「道德勇氣這句話是錯的,做有道德的事,為什麼需要勇氣?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所以,當做道德的事需要勇氣的時候,不對的是這個社會。」

我問孩子:

「為什麼你不直接告訴他們『戳鳥遊戲』非常不好?為什麼你不站出來挺那個有禮貌的同學?為什麼你不站出來『反髒話、反嗆人、反霸凌』?」

孩子反問我:「馬麻,若你是我們,你怎麼做?」

我一時語塞,確實,我未必會做得比孩子們好吧?!

凱凱回答我:「馬麻,真的,我目前還做不到。但是,我目前有做到的是,使用臉書的『私訊』,用寫的,一對一的告訴那些我看不太慣的人,有什麼地方不太妥當,怎麼做比較好!」

這,或許也是一個值得嘉許的起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