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蛋餅處女作
中餐烹調丙級證照訓練班的課程全部結束了,今天上午收到考場寄來的學術科檢定測驗准考證及注意事項,我排定於11月17日星期六檢定,還有十七天之遙,近中午練完五個多小時的靜功後,臨機起意就煎了兩個蛋餅來吃吃。
回憶當初在中餐烹調訓練時,一位東北大妞現場包韭菜盒給我們吃時,在一旁看看前製作業完成的麵團與餡料,再看後製過程的趕麵與包餡,大概有了初步製作麵點的梗概觀念,回家後在10元雜物店買了一支12塊錢的趕麵桿,準備有朝一日朝中式麵點發展。
我的中餐烹調課程在丙級證照檢定是屬於『中餐葷食類』,此外還有『中餐素食類』、『中餐麵食類』之檢定項目,所以在訓練課程中沒有麵食之教授,將來我也不會參加後兩者之訓練與檢定,畢竟在台灣只要有中餐丙證,你就可以經營餐飲行業了,何必再參加那麼多的訓練與檢定,再加上我沒有一張廚師臉與廚師身材,就不考慮這方面的就業機會。而參加中烹訓練的動機就是學會煮菜與用料,也就是改進未參訓前我只會煎蛋與炒青菜這兩項大家都會的烹調技術,受完訓後我已經會使用勾芡、知道醃製、如何油炸、糖醋料理、涼拌料理、會使用蒸籠、會自製鹹酥雞、會做出有水準的蛋炒飯……,整個人烹調技術一下子提升不少。
今天這個製作麵團與趕麵的動作是生平的第一次,其實在整個的中餐烹調課程還有今早麵點製作經驗這些技術,上一代的男男女女長輩們都會,我仍然記得小小孩時過年過節所有女性長輩一起『煮妻操』的熱鬧狀,還有父親趕麵、柔麵、包水餃的能力,只是那時大家都小,只顧著玩不想學就把技術斷了,如今年近半百,心思靜得下來又有時間,才驀然發現這些技術有印象但沒人可以傳承,因為我已經是家裡的活祖宗了,只有向社教機構去學習了。
本想做蔥油餅的,因為家裡沒有蔥而改成蛋餅,在調麵團與柔麵團及趕麵團的過程中,反復回想著我的一位綽號『蔥油餅』的師兄及光顧過他現場製作蔥油餅的動作,如法泡製,第一步製作麵皮的技術成功了,然後下鍋煎,打蛋入麵皮,剩下的動作就可以用中烹訓練課時的煎技,一張又一張的蛋餅就成功了。
中烹技術的訓練是成功的,我一個月半的學習是值得的,這是一把鑰匙,一把引領我進入烹調世界的鑰匙,進入以後無限寬廣的餐飲世界才開始。吃著我調製的陽春蛋餅,以外面的售價來看我省了50元的餐費,在物價漲薪水不漲的時候,這是最佳的省錢之道,我感覺這麵餅沒有失敗,以後會隨著經驗累積逐漸精進技術,享受自烹自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