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一個《弟子規》初踐者的感悟 胡小林

講「孝親尊師」這個題目之前,我首先要說明一點,那就是我在孝敬父母這一點上做得非常不好。這不是謙虛,我心裡頭真的有這麼一個缺憾:孝敬父母這一課,我一直缺著。因為從我十歲一直到現在我五十五歲,大概有四十五年的時間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

我十歲時,「文化大革命」開始,爸爸媽媽被抓進「牛棚」,我就領著妹妹在外邊生活。其實在那個時候,家庭就已經不存在了。「文革」後,政府對爸爸媽媽落實了政策,爸爸在外地,媽媽在北京帶著我和我妹妹,仍然是兩地分居,沒有完整的家庭。

我十八歲插隊到農村,在那邊待了兩年半左右,到一九七六年打倒「四人幫」才從農村出來; 從農村出來以後我又考上大學,到安徽合肥讀書。之後,從合肥又考回北京讀研究生,那時住校,也沒在家裡住。後來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所以,「孝」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在孝親的過程當中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對我來講,確實是一個空白。

師父經常在講經的時候說要「遠離虛妄」,我從二○一○年七月份開始近距離、深層次地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接觸,才對比出什麼是虛妄的生活:貪瞋痴慢是虛妄,自私自利是虛妄,它們都是相對而言的。虛妄的反面是真實, 當你沒有接觸到真實的生活,就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貪瞋痴慢和自私自利為什麼是虛妄。

那什麼是一個人的真實的生活?就是「淨業三福」,就是我們師父常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孝敬父母是真實的生活,不孝敬父母是虛妄的生活;尊重老師是真實的生活,不尊重老師是虛妄的生活。因為我那時從來沒見到過真實,一直生活在虛妄當中,所以不知道真實是什麼樣子。

師父上人希望我把自己這幾個月與父母相處的過程,向大家匯報一下。我覺得我真是沒有資格給大家講如何孝敬父母,因為我之前就沒孝敬過父母,才剛剛做了幾個月,是一個初學者,而且做得並不好, 我有什麼臉面向大家來匯報應該如何孝敬父母呢?很多朋友,比如王希海老師和丁嘉麗老師,還有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比我做得好。但師父說你的體會很重要。他說:現在很多人都不做,你由不做到做,這個轉變很重要,要拿出來鼓勵大家、教育大家。

我曾聽說過有人做過一次七千多人參與的問卷調查,問「在你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結果只有四個人把孝養父母放在第一位,剩下的人不是填金錢,就是填事業、出國留學、買房子等等。這還得了嗎?這個社會到什麼程度了?所以咱們這些人要出來呼籲,要說、要做!

師父常說,抗日戰爭最大的損失是中國的大家庭沒有了。中國傳統大家庭還存在的時候,孝敬父母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過去的大家庭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 甚至六世同堂, 有些大家庭甚至上千人在一起住。可能我們覺得這不過是家庭的一個種類差別而已,可以有兩個人的,有三個人的或者一千個人的,有什麼區別呢? 不一樣。現在越想中國的大家庭越覺得有它的價值。那時候社會沒有那麼大的負擔,什麼養老院、幼兒園……沒有。基本上都是由家庭來承擔。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 家裡基本上把問題全解決了。從功能上來看, 中國的大家庭第一個功能就是養老。

現在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 中國老齡化問題相當嚴重。到了二○二○年的時候,中國人口有四分之一是老年人,沒有勞動能力了。那老年人誰來養? 就得國家養。國家哪兒來的錢?是靠我們現在繳的這個養老金。我們繳的養老金用來養現在的老人,那等我們的孩子再繳養老金,就是養我們這些老人,是由社會來承擔。

社會有感情嗎?社會能跟家比嗎?社會的養老院照顧你是出於什麼目的?那是份工作。那靠什麼約束?靠職業道德約束。有血緣嗎? 有親情嗎? 沒有。所以說, 現在的老人苦、可憐, 對吧?你還得感謝這些工作人員,因為這只是一份工作,他可以在張三的養老院工作,也可以在李四的養老院工作,有比它更好的工作,他還可以辭職。所以說,現在的老人苦、可憐。中國的家你能辭職嗎?我能辭去我這兒子的職嗎?爸爸辭不了職,媽媽也辭不了職。社會的工作可以辭職、可以變化,我跟爸爸媽媽的關係不能變化。所以你看,中國的古人多有智慧—老年人在家裡頭度過晚年!這一段時間是最幸福的。

現在我們上班忙,把父母扔給小保姆,扔給電視機,導致老年人產生了很多心理疾病:焦慮症、抑鬱症、狂躁症……我這四個月跟我父親在一起,才知道為什麼老年人不願意去醫院,為什麼老年人送到養老院就容易得精神分裂症、老年抑鬱症,就是這個原因!

把父母送到外面去,他們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嗎?如果父母不幸福會怎麼樣?父母會瞋恨,父母會埋怨。那麼父母每天生活在怨恨、惱怒中,你好得了嗎?《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今天中國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從本質上說是因為對家的大侵襲、大劫難造成的。為什麼沒有家,這個社會就亂了呢?沒有了家,到哪兒學恭敬啊?沒有了家,到哪兒學害怕啊?

中國的大家庭,對老年人要贍養、照顧,那是發自內心的。爺爺奶奶坐在上座, 逢年過節和生日拜壽要給老人磕頭。在家裡,人人敬重爺爺奶奶、敬重祖上,孩子們就在這種氛圍下長大成人。這是上行下效。比方說我爸爸在,我跟我兒子一起來照顧我爸爸。兒子會看到爸爸是怎麼對待爺爺的,從小他就知道老年人在家裡至高無上。那麼你老了以後,他就會繼承你的衣缽,就會孝敬你。所以中國大家庭這種制度設計、結構安排是非常嚴肅、極具智慧的。

你看我們今天的三口之家,夫婦倆再加一個孩子,他從哪兒
學孝敬呢?你全「孝敬」他了,沒有老年人讓他孝敬。所以現在的孩子連「家」的概念都沒有,都比較叛逆,你不提家還好,一提家就頭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再加上爸爸、媽媽,六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但他覺得家裡很不舒服,那不是他想要的。

師父說,從學佛的角度來講,淨業三福是重中之重,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沒有一尊佛不是從孝敬父母開始的。這對淨宗同修會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多少學佛的人遠離父母, 多少學佛的人不回家孝敬爸爸媽媽!為什麼佛法衰?為什麼社會大眾、政府對學佛的人有看法?哪一份爸爸媽媽的憂愁是學佛的人解除的?哪一份爸爸媽媽的苦難是學佛的人幫助解決的?哪一份爸爸媽媽的需要是學佛的人幫助滿足的?我們要問我們自己,我們何德何能說自己是學佛的?

正是在家、在孝養父母的過程當中,我才發現自己的境界不夠,找出了差距,看到了自己的妄想、分別和執著;也讓我對佛經上講的、淨空老法師講的,還有印光老和尚講的內容,開始有了更深的體會。

現在我對父母非常感恩, 如果不是他們給我提供這個修學的平臺、這個場地,我怎麼能知道我自己不行?怎麼能發現自己的過錯?

當我剛回家的時候, 覺得自己是學佛的, 是淨空老和尚認可的,在全國小有名氣,我回去要度他們。所以,可以說是凱旋而歸,煞有介事,不可一世。「大德」,了得嗎?想著父親歲數大了,又不學佛,我一定要跟他搞好關係,讓他依賴我,走的時候能聽我的話,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要度他。


我最初完全是本著這個目的回到家裡,來到了爸爸身邊。結果發現父母身邊處處是道場,事事是菩提。從餐桌到衛生間,從衛生間到父親的沙發,從父親的沙發到父親的床,都是對自己的考驗。回家後才覺得自己差得太多,在爸爸媽媽身邊才覺得自己的境界不行,心不清淨。於是,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我就與自己對治,發現自己那種執著、那種分別心,一旦放下,你所體會的那個境界,你所迎來的那種喜悅,你通過戰勝煩惱得來的那種勝利的驕傲,不能用言語來形容,只有做了的人才真正知道。不僅如此,因為我和父親多了溝通,聽到了很多父親的故事,讓我更加對他生起誠敬心。而且,通過和父母近距離地生活,有了發現父母問題的機會,「善相勸,德皆建」,在「蓋父母之愆」的同時,也讓自己得到了教育。結果,經過這幾個月和家人的相處,家人對我、對佛法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說起來我學《弟子規》有四年了,這幾個月回家落實孝道,才恍然大悟,發現自己走了一大段的彎路。《弟子規》說「首孝弟」,不是從嘴皮子上滑過,「孝」真正是首,是第一位。所以,我把自己這四個月的真實體會匯報給大家,希望我們一定要從孝門入手,從這裡開始落實傳統文化。這就好像我們賣糖賣了十幾年,一直是隔著糖紙嘗這塊糖,你嘗到糖的甜味了嗎?沒有。你只有剝開這個糖紙,嘗到甜味,你才能跟人家說:糖是甜的,它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真實不虛。那什麼是最經濟、最有效、最方便、最快速、最穩妥、最安全地嘗到甜味的方法呢?回家孝敬父母!
http://www.amtb.org.tw/pdf/EB32-14-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