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赤楚衛二的六個真實

01

波多野本身也是負責平衡氣氛的角色,所以我很重視和大家之間的空氣感。

因為只有我年紀稍微大一點,演出經驗也比其他人多,所以我原本想著,自己要努力融入大家。
但實際上大家都非常好相處,馬上就打成一片了,所以我什麼都沒做(笑)。
與其說是帶頭的人,不如說是被大家捉弄的角色,像濱邊美波就常開玩笑叫我「大叔」(笑)。
波多野這群人在最終選角前有一起相處一個月,我們拍攝期也是整整一個月,這段時間我們培養出了像親人一樣的感情。
因此拍攝結束後,我真的很失落。


02

作品本身有緊張感,但拍攝現場卻是非常和樂融洽的氛圍。

大家切換模式的速度都很快,讓排練時能夠放鬆、卸下壓力。
總覺得大家一直都在聊天(笑)。
因為開關分明,該認真時就認真,該放鬆時就放鬆,所以能在很好的氣氛下工作。
導演佐藤祐市基本上也很信任我們,讓我們自由發揮,同時掌控整體節奏,這讓我很感謝。
導演的指導方式也很有趣,都是用這裡不能說出口的奇特暗語(笑),非常特別又有趣。


03

在小組討論時被大家懷疑是犯人的那場戲,真的很難受。

那時真的感到非常悲傷,還有點生氣。
特別是矢代那句「好可怕!」的說法,實在太過分了(笑)。
會議室裡,袴田爆發的那場戲也讓人印象深刻。
從那場戲開始,故事的氛圍明顯轉變,袴田和矢代把那個氣氛營造得非常好,讓我受了不少幫助。
還有就是九賀了。
雖然我們飾演的角色都已經知道誰是犯人,但看到九賀的時候,心裡並不會覺得他是犯人,
反而更強烈感受到「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的痛苦。
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演戲的樂趣。


04

在飾演波多野這個角色時,我最重視的是對大家的夥伴意識。

以對嶌的感情作為軸心,同時從更高的視角看整個局面,努力扮演平衡氣氛的人。
波多野討厭衝突,重視和人之間的圓滿關係,還有他相信他人的態度,我覺得這些地方跟我本人有點像。
但如果像小組討論那樣的情況真的發生在我身上,我大概無法像波多野那樣機智地自白自己是犯人,
反而更可能像袴田一樣情緒失控(笑)。
這部分是我和波多野很大的不同,也讓我覺得波多野真的很了不起。


05

關於波多野燒掉的嶌告發信中寫了什麼⋯⋯。

在原作中那封信是被保留下來,內容也有揭露,
但無論如何,波多野是沒有讀過那封信的。
想像如果以電影版嶌這個角色的性格來推測,
我覺得裡面應該不是出於惡意,
反而更像是基於善意而引發的行動。
比如說,嶌可能偶然目睹了某個人做壞事,但考慮到對方的情況,選擇了視而不見之類的。
如果是嶌的話,好像真的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不只是波多野,我想嶌也是一個相信人性本善的人。


06

濱邊美波不只是作為演員,作為一個人也真的很了不起。

無論是對現場還是對角色的投入態度,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讓我覺得自己也必須更加努力才行。
而且,比起第一次見面時,濱邊美波的溝通能力明顯提升了很多,
這次聊天下來,才驚覺「原來她這麼有趣啊!」(笑)。
即便只是閒聊,她也總能說出既機智又有趣的話,真的很厲害。
當然,在演技方面更是無可挑剔。
她可以自然地投入角色,演出情緒激昂或流淚的場景時,表現得非常細膩又精彩,讓我深受感動。


備考1

稻垣優製作人 證言
〜選角理由〜

赤楚衛二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正直的人」,這點與原作中波多野的角色形象完全吻合。
不過,電影版本與原作在高潮部分有些不同,我認為如何讓觀眾在那個場景產生共鳴,是這部作品最大的課題。
而能否呈現好那場戲,關鍵就在於波多野這個角色。

赤楚衛二另一個印象是「具有凝聚大家的包容力」,
這點也在他的演技中毫無保留地發揮出來,
讓那個場景成為只有電影才能展現出的精彩橋段,讓我非常有信心。


備考2

佐藤祐市導演 證言
〜赤楚衛二在拍攝現場的模樣〜

只能說,他就是「超級好人」,就這麼一句話。
他真的是個好青年,我覺得應該沒有人會討厭他吧。
這樣說起來,其實他也跟波多野有點重疊——非常單純又認真。
他總是面帶笑容,絕對不會說出傷人的話。

一般來說,玩笑話常常是黑色幽默比較有趣,
但赤楚的話,他反而會對自己試圖說那種話感到好笑(笑)。
他真的就是個很好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