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 布局五都 「英」派游刃有餘 * 2010-01-11 * 中國時報 * 【楊舒媚、何醒邦/特稿】 從去年九月雲林立委補選開始,到去年底的三合一選舉,再到這次立委補選,民進黨接連勝選。一次可能是湊巧,但三次絕非偶然;率領民進黨止住跌勢,甚至V型反彈的蔡英文更水漲船高,未來的五都與總統布局,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幾次選舉,大環境的氛圍占了很大的因素,民心思變,台東縣首次變天;台中縣、桃園縣的許多地區也都出現藍天翻轉成綠地的現象,人民接連讓民進黨勝選,不見得是對民進黨有多滿意,而是對國民黨的不滿,讓民意願加重民進黨制衡的法碼。 受扁案拖累,蔡英文接下奄奄一息的民進黨時,的確帶點兒「苦情」角色,黨內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她就是「過渡型」主席,在民進黨一息尚存時撐住民進黨,時間到了,總會「功成身退」。 蔡英文之所以會被接受為「臨時領導人」,還在於她沒人馬、沒戰功,在欠缺政治實力下,其他天王並不將這小女子視為威脅。只是,連戰皆捷後,蔡小英已不是「小鷹」,而是「鷹姿勃發」了,加上班底漸齊,黨內「英」派形成。她自己也開始展現氣勢,縣市長勝選時,脫口而出,「原來當主席這麼爽!」 民進黨五都布局勢必與總統大選連動,先前傳出諸天王有意搶攻黨主席職位作為制高點,但接連打勝仗的小英硬是讓天王們吞下這念頭。此刻,已換成小英意志如何貫徹的問題了。 小英原主張早點定下五都參選人,最近則希望等二月補選後再想五都布局。這一緩,表面為的是先全心打選舉,實際上,打完二月選仗,五月改選黨主席就近了,蔡英文就沒有必要提前交出黨主席。當五月再議黨主席,蔡英文也可以不必被逼於三月就要對參選五都表態,拖到五月,還有黨主席身分,對五都布局以及自己的進退轉折,也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曹常青專欄/對台灣危機不要誤判 2010-1-11 曹常青專欄/對台灣危機不要誤判 三席立委補選,民進黨全贏,振奮了綠營的士氣。但如果把這歸功於蔡英文溫和路線的勝利,則未見得服人。因為很明顯,三席中,兩席是國民黨立委賄選被取消資格,另一席涉嫌政治交易。選舉結果反映的是民眾對賄選的強烈不滿,更是對馬政府無能傲慢的抗議;而不是對什麼路線的支持,因為叫溫和路線也好、中間妥協路線也好,它只是一種策略,而不是理念,不是原則,不是方向。任何一個政黨,靠計謀、策略,而不靠理念原則方向,是不可能贏得最後勝利的。 台灣的現狀是,即使下月的四席立委補選民進黨全贏,也無法改變立法院泛藍占絕對多數、馬政府馬不停蹄奔向「兩岸一中,中國統一」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靠對方缺陷、失誤,或對方陣營沒興趣出來投票而獲得勝利是靠不住的。不僅靠不住,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理念、原則、方向,綠營贏的意義又在哪裡?一個政黨可像某些不顧是非、為贏而贏的律師那樣作為嗎? 我一直強調民進黨必須拿出理念,並批評蔡英文做黨主席至今,不僅始終不清晰表明民進黨的原則理念方向,而且對抗國民黨過於軟弱。有人不滿,認為現在「台灣民主轉型已經完成」,再用這種「對內增強情緒動員、凝聚勇敢抵抗意志」的方式「是沒有出路的」。如果這種想法代表了蔡英文等民進黨高層的認知,他們的政策也是建立在這種認知的基礎上,那就非常錯誤了!因為顯而易見,台灣的民主轉型根本沒有完成,更遠沒有成功。 如果民主轉型成功,台灣怎麼可能還在使用那個國民黨獨裁時代的憲法?一個國家的憲法,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在那塊獨裁的巨石根本沒有搬走的情況下,有真正健全的民主制度可言嗎? 如果民主轉型成功,國民黨怎麼可能繼續擁有其霸占的龐大黨產而不交還國庫?全世界哪個曾經獨裁的政黨可以像國民黨這般耀武揚威地回來? 如果民主轉型成功,怎麼可能在有總統大選之後的近二十年來,國民黨一直占絕對優勢地掌控國會?全世界哪個獨裁倒台後的國家像台灣這樣? 如果民主轉型成功,怎麼可能媒體、教育絕對壓倒多數地被泛藍掌控? 如果民主轉型成功,一個國家的司法怎麼可能多數偏向泛藍,甚至辦綠不辦藍?怎麼會如此滿門抄斬地對待前總統陳水扁一家的司法人權? 如果民主轉型成功,哪個國家的政黨敢去和千枚飛彈瞄準自己國家的敵國擁抱,並公開宣稱要「聯手」對待自己國內民眾的國家選擇權呢? 今天,台灣的兩黨政治如此不對稱,恰恰是因為民主轉型沒有完成所造成的!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馬英九的國民黨,根本不是西方民主政治下的正常政黨。對國民黨的這個性質認識不清,就不會有對台灣危機的真正認知。 在中國勢力急劇上升、美國歐巴馬政府明顯綏靖、國民黨理念清晰地快速推進「統一大業」的現狀下,民進黨根本沒有妥協的餘地。強調中間道路,其實是理念不清的代名詞;而所謂溫和理性,則是沒有魄力和能力的藉口。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http://caochangqing.com) 林義雄:民進黨沒有明顯改變 * 2010-01-11 * 中國時報 * 【朱真楷/台北報導】 儘管民進黨連戰皆捷,前黨主席林義雄接受電視台專訪時卻表示,比起執政階段,他沒看到民進黨有很明顯的改變,民進黨的五都人選要怎麼安排他都沒興趣,但相互爭奪的人要維持好風度;否則,「如果連在黨內都爭得很難看,不可能成為好的政治領袖,就算初選選贏了,也不該出來選!」 林義雄對是否參選二○一二總統大選語帶保留,要「到時候再說」。對此,民進黨內熟悉林義雄的人私下表示,林澹泊名利,參選總統的機率非常非常低,林的話是說給那些天王聽的,要他們不要搞得太難看,「必要時神主牌會出來制衡這些人」。 林義雄說,如果馬英九總統繼續維持相同步調,民進黨確實有機會再起;但前提是,必須不斷培養人才、推出好政策,給人民清晰的未來,否則如果只想靠看馬政府出錯來翻身,這樣台灣永遠都不可能有好的領導人,「民進黨就沒價值了」。 呼籲培養人才 推出好政策 林義雄更不假辭色地說,政黨要設法為人民創造更好的未來,但現在看來,雖然馬政府的表現令人搖頭,但「藍、綠看起來也都差不多」;而且很多人也都像他一樣,沒看見民進黨有多大改變,從未徹底檢討為何當初會輸掉。他說,如果問題始終沒解決,就算未來重新執政,對國家未必是好事,因為,「過去民進黨也贏過很多次,結果對台灣人民有什麼好的幫助嗎?」 至於何謂民進黨必須檢討的?林義雄點出兩大方向,首先是「為什麼扁執政不好」;第二,則是要檢討容易引發黨內紛爭的初選制度。 建議檢討黨內初選制度 其中,面對同室操戈的局面,林義雄意有所指的說,在民主國家,任何人都不需要拒絕當公職人員,畢竟為民服務是件好事;但如果連黨內爭執都沒有風度,什麼手段都用得出來,「你這樣子要告訴人家說你是誠心為人民服務,誰會相信?這種人應該淘汰掉!」 林義雄強調,政治人物爭奪權位的風度不好,絕非社會可以接受的現象;因此,民進黨若想贏回政權,就要先解決黨內競爭問題,否則就算有人真的因此出線,「乾脆不要選都沒有關係」。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13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