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摘自張大春《大唐李白‧鳳凰臺》 〈第11章 與君論心握君手〉 P. 130-131 從抵達江陵的第一天起,吳指南就毫不掩飾地煩躁、鬱悶著。無論如何盤桓,白晝間,他只到處即臥,臥處即睡;昏暮時欠伸便醒,接著就遍地找酒喝。飲過子夜,神智已倦,思語不能自主,有時佇眼癡望,有時悵然吟歌,所唱的都是兒少之時,在綿州鄉間跟從南詔諸蠻的族人們所學來的村曲里謠,其聲也戚,其辭也悲。說他憂悶,問也問不出可說的心事;說他耽酒,好像又別有傷心喪志的懷抱,而不只是杯中陳醪而已。 李白原本並不在意,直以為吳指南急於趕路,兼復思鄉。想想,這倒也容易消磨,便在行旅之間,隨手指劃,說些古楚渚宮中的舊聞,勉為應對,一逕說到吳指南昏盹欲眠而作罷。…… 在這一段散漫無聊的時日裡,他有兩首風味獨特的詩。第一首,是在見識了「賽烏鬼」之後,當場以民樂改寫而成的〈荊州歌〉: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荊州麥熟繭成蛾,缲絲憶君頭緒多,撥穀飛鳴奈妾何! …… P. 132 質言之:〈荊州歌〉不應被看作描述地裡、時節、風土的作品,在更幽微的層面上,李白借取了他初來乍到之地的民歌曲式,表現的則是梁簡文帝宮體之作的主題。所思之「君」是詩人自己,而假擬的「妾」,則深刻埋藏。 「『妾』是何人?」吳指南終於像是來了精神,追問道。 「必有其人。」 「彼日在峽中,汝道:有一鳥吟時,說的也是婦人與汝不得相見。」 「是『佳人與我違』!」李白不覺笑了,道:「汝若不明白,某更作一首。」 這第二首,便是〈江上憶巴東故人〉: 漢水波浪遠,巫山雲雨飛。東風吹客夢,西落此中時,覺後思白帝,佳人與我違。瞿塘饒賈客,音信莫令稀。 恰如〈荊州歌〉虛擬「妾思君」的情境、而不明言「妾是何人、君又是何人」一般,李白江上所憶的「故人」,也不便直指直呼。這「故人」究竟是誰?便十分耐人尋味了。 …… P. 133 便在逆旅之中,吳指南逞酒任性,吵鬧糾纏,非要李白把那「佳人」是誰給說明瞭不可。李白只不依,推說詩中無人,毋須顛倒妄想。一陣祟亂之下,那吳指南像是倦了,不發一言,合身臥倒,呼呼吐息,直似一頭喘吁吁的牡驢,噴嘶猶不能解忿,繼之以吼嘯,接著又一骨碌坐起身,亢聲言道:「汝道與某為知交,卻凡事不與某同,漫天情義只恁一嘴說得!」 李白滿不在乎,依然玩笑道:「情義若不說得,如何便知其有?」 P.134 吳指南被他一激,更動了怒意,虎瞪著兩眼,道:「汝好生來去,真個自如!彼年去投那趙黑子讀書,便不回昌明;西走峨嵋玩耍,亦不同某商量,更無一聲呼喚;某伴汝出峽辦事,汝今日要見古人、明日要見神仙……」說到這裡,吳指南眼圈鼻頭都泛了紅暈。 李白搶忙安撫道:「汝不愜意居停於此,吾等天明就道,逕赴九江也可──」 吳指南一拂大袖,背轉了身,居然哽咽起來:「汝早來寫詩,晚去作文,那些字句東藏一事、西指一事,好大衣冠模樣,好大學問造化;便只某昏懦小人,不知不曉?汝詩文儘教得意,其中有些甚麼機關,亦不同某說。汝顧某畢竟是何人?一奴僕耶?一狗馬耶?卻總然不是朋友。」 一口氣說罷,吳指南仰頭向壁,自發了半晌癡,隨手扯過榻旁的罩袍服被,矇頭睡去。星夜過半,忽然驚起,似已不計前事,只把方才睡穩的李白搖醒了,道:「嗚呼呼呀!汝大沉甸,壓某直欲死!」 在那個幻念之中,吳指南化身成一頭白騾,索縛在舟,沿江而下,來到漢水之濱,忽然間成了李白的坐騎,一反於晝間醒時情態,夢境中李白卻奮力驅之西行,吳指南則鬧起了驢脾氣,執意不肯回頭。於是鞭楚如雨,催趲他逆流泅泳,直向三峽而去……醒來時,吳指南一身熱汗,浹背淋漓,還緊緊捉握著李白的手,道: 「汝終須不與某為伍!」 「此言甚矣!」李白被他攪擾得也煩躁起來,甩脫手臂,道:「寧不知手足骨肉,分離即死耶?」 P.135 吳指南鬆了手,翻身復睡,口中卻忍不住喃喃道:「臨行時趙黑子同汝說了許多呆話,某全不曉其義,便只記得『身外無家』四字──汝並家且不要,則情義付之何用?」 對於吳指南的疑惑與抱怨,李白固有確鑿不疑之答,然而他更知道,哽咽在喉的「某當以身繫天下」之語,吳指南不會懂得。李白沉默了許久,直到滿室惟餘酣雷陣陣,才低聲道:「龍吟曾未聽,幽抱讀長掩。」 P.242 吳指南大口喘息,艱難搜憶,勉強連綴起字句,斷斷續續地道:「『春水月峽來』、『揚帆海月生』……『拾此瑤臺月』、『月下飛天鏡』、『月光欲到長門殿』……還有『夜懸明鏡青天上』、還有『提月嚬蛾看紫陌』、『只今借月無何事』……縱令汝不寫天上之月,也禁不得要寫歲時之月,『十月三千里』、『三月下瞿塘』者儘是。」 P.243 「似如此。」李白道:「不意汝果能誦得。」 不料吳指南隨即亢聲問道:「汝同汝家師娘有情否?」 霎時間,李白滿臉燥熱,一腔翻騰,垂眉低目,不能作答。正忸怩著,寺中那僧卻推門探身,朝屋裡掃視了一眼。 榻上的吳指南看那僧一眼,笑道:「尚未死。」 那僧趕緊縮身出去,不一轉瞬卻又回來了,招手換了聲:「李郎。」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14aPydZkJEG8O0JHxD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