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性別平等教育宣導的隱性失敗> 一個台灣女子的小小心聲
對於性別的歧視已漸漸降低,這是多麼可笑的證明,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不平等存在,只是不能用數據呈現。
因為我們是客觀的將數字、圖表做一個主觀的解釋,這沒有錯,只不過是選擇性的忽略不利的證據,將有利的事證放大,作為一份有效的研究這是必然的控制。
會對於性別歧視會又這麼大的反應,莫過於生活環境的因素,舉個實例來說:當妳有一個同齡的兄弟,與妳一樣人不在家,外頭下著滂沱大雨,妳的兄弟接到家中長輩的關心,然後提出要開車載他回家,而妳沒有一通電話,一個人走在大雨之中,淋了一身濕,回到家要全身濕漉漉的到房間拿衣服,滴的到處都是還會被罵,而兄弟呢?淋了雨,長輩就要他趕緊去浴室,長輩來拿衣服,說來可笑,不過經歷過後你就知道這多麼讓人心痛。
本是同根生,同源不同命。
有點複雜的例子,那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一位同齡的兄弟,可以坐在電腦桌前玩遊戲,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做家事,收拾碗盤,而妳得卻背負著女孩的性別期許,要洗碗、要打掃、要幫忙煮飯,在廚房內揮汗如雨,妳有何感想?
這讓我覺得性別教育宣導也該適當深入家庭了吧!學校教育當然能讓學生暫時表現性別平等,但最大的訊息來源是家庭,家庭若是存有性別不平的狀況,教育做的再好,也無法改善性別歧視。
一定有人想跳出來說:「特例」、「妳妒忌」,我只想回你說:「當你過了20年這樣的生活,在來給我建議」,你不是我,永遠不知道這樣的忍氣吞聲是多麼令人氣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