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推論死因:

  以裝水的容器來看,兇嫌應當也宿於三樓,否則除非要待在圖書館很久不然無需以水瓶裝水。

  再者現場遺留的鈴蘭,恐怕是刻意誤導死者死因的手法。除了蓄意把花留於現場太過突兀之外,因為鈴蘭中毒速度快但僅限於靜脈注射,而口服後活性降低且不易被吸收,且以水杯內減少的水量判定,非中毒身亡。加上倘若是中毒身亡,也因先昏迷後方才進一步死亡,但死者明顯是尚有意識時缺氧才造成舌頭微吐,臆非鈴蘭中毒後昏迷致死。

  而死者面色呈瘀紫而非蒼白,所以推論為死後放血,並估論砍頸為掩飾。而吐出的舌證明死者死於缺氧,但並非中毒所以應當為被兇嫌以物勒斃,而頸上的雜亂砍痕——一方面為兇嫌不善使刀、一方面為掩飾勒痕。

  然而任何人除非心理因素否則不會如此容易被殺害,兇嫌一定花了些時間卸下死者的警戒,扣除掉交際手法與性格之外,兇嫌應當是年幼者或為女性。

  後腦的傷創口不大而腫起,應非利器所傷,而以死者倒下的地方判斷,唯一隨處可得的兇器即是、書。而為了不讓他人發現,才將許多書本抽出置散各地佈局假象。腦部重擊導致失衡且無法行動可想而知腦震盪的程度十分嚴重,進而也會影響到意識與精神狀態,才會在勒頸至缺氧而亡其間,沒有劇烈的掙扎和猙獰的痛苦神色。

臆測兇嫌:

  恕空缺不填寫。

推論者:布列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