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 經過昨天一天的驚慌和憤怒,今天大家應該已經冷靜些了吧? 昨天本來在睡覺,忽然接到燦坤的電話說我送修的iPad可能還要一陣子才好。講完電話迷迷糊糊中打開臉書,整個版面都是捷運massacre的新聞,嚇都嚇醒了。 當下真的好難過喔,那些不幸的捷運乘客,心中的無助與恐懼,光用想的就讓人腿軟。 接著第一個跳進我腦海中的念頭,就是去年Boston Marathon的terror attack。 在Boston Marathon的terror attack發生之後,我就把我臉書上的profile pic換成了B-Strong的圖案,一直到前陣子學運的時候才換掉。 臉書上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是死忠的Red Sox fan,所以看到我對發生在Boston的事情那麼激動,大概也只是覺得:「這傢伙又來了。好好好,我們知道,你是和金泰希旅居在Boston的臺灣人。」 不過我那時候對這件事情那麼有感覺,其實還有一些更深層的原因。 美國人啊,在這個恐怖攻擊事件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像我們一樣,驚惶、憤怒、恐懼。他們對死者、傷者表示哀悼,並宣誓一定要將歹徒繩之以法。 和我們臺灣人一樣,他們一開始的時候,是完全用情緒做反應的。 可是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我們開始陸陸續續看到了美國人在網路上、在新聞媒體上大聲疾呼,要大家注意不要讓自己被恐懼給操控,不要因為無法防範的瘋子,就讓政府和警察不合理的無限擴權。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裡,美國人在網路上討論的,是警察是否有權力在這種情況下強制進入任何他們懷疑恐怖分子躲藏的民宅?民眾是否有權利拒絕警察在沒有搜索證的情況下進入自己的房子?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民族真的好偉大。 他們在那麼憤怒恐懼的情況下,還是會有人不斷跳出來提醒大家,對於這個國家而言,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 在大家傷心難過之餘,還是會有人挺起腰桿,鼓勵大家堅強起來,希望大家記住,terrorists真正勝利的時候,就是他們成功在我們心中種下恐懼,且因此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的時候。讓恐怖份子挫敗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我們原來所喜愛的方式,不受威脅的繼續過我們的生活。 在Boston Marathon慘案發生的第二天,Boston的精神領袖,Red Sox的招牌球星David Ortiz在Fenway Park大喊:"This is our fucking city",後來成為了Bostonians人人朗朗上口的slogan,我家還有兩件上頭寫著這句台詞的T-shirts。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Papi那句"This is our fucking city"後頭,其實還有一句話,那句話才是真正讓我覺得最激動,也最感動的台詞。 Papi接下來說的是:"And nobody is going to dictate our freedom." 這就是美國人在這種時候,依舊念念不忘的核心價值。 所以,當昨天的捷運屠殺事件發生之後,緊接在Boston Marathon事件後頭跳進我腦海的念頭,就是要注意政府和警察,抓著大家的恐懼趁機擴權。 我知道在臺灣這個相對保守反動的社會裡,很多人對於自由這件事情,可能沒那麼看重。但我依然希望大家可以不要被情緒所驅使,因為恐懼就讓掌握權力的人,能夠限縮我們的自由。大家心裡應該要有一條底線,在把憤怒的情緒發洩完之後,要想清楚,有什麼價值,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不願意拿出去交換的。 媒體把問題歸咎于殺人電玩完全在預料之中。有人喊著要戒嚴、喊著這是學運以來臺灣社會過度自由的惡果也不令人太意外。支持,或著廢除死刑的爭議,毫無懸念的也再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每一個支持限縮自由的論點、每一個支持侵犯人權的言論,也許背後都有他的理由。但只要仔細思考,也不難找到against這些論點的論述。 譬如說臺灣打殺人電玩的人那麼多,連我這個不太打電動的人偶爾都會玩玩Diablo III,顯然真正被殺人電玩transform成為殺人魔的人寥寥可數。別說因果關係了,連correlation大概都建立不起來。 譬如說如果要限制電玩,那是否也要限制大家買水果刀?畢竟電玩只是一個可能的trigger,但水果刀可是貨真價實的殺人凶器。如果大家反對嚴格管制水果刀的購買販售,那又為什麼要限制大家打電動的自由? 又譬如說,死刑支持者認為治亂世要用重典,但卻忽略了前陣子我們才執行了一場煙火秀,但是卻沒能阻止這個MRT massacre的發生。研究也一再顯示,死刑對於重大刑案,是不俱有嚇阻力的。 這些辯論,短期內大概不會這麼容易settle down,然後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比較偏向限縮自由的那一方。 但我認為,現在的這些討論,有太多太多的情緒用事。 也許我們真正需要的,還是要先想清楚,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到底有什麼價值,是我們死也不願意拿出去交換的?到底有怎樣的底線,是即使發生了這樣的悲劇,我們依舊一定要踩住,不能讓政府跨越的? 防止政府和警察濫權,不能只是和平時期的口號,也必須是動亂時候的信念。 一年過去了。 Boston Marathon今年還是在同樣的時間,照常舉辦。 去年罹難者的家屬,還有受傷的受害者,今年在這一天,齊聚於Fenway Park,接受全場球迷的鼓勵。 我相信在他們接受全場球迷的standing ovation時,想要向這個世界傳遞的訊息是:「我們不會讓恐怖份子成功、我們不會讓恐怖攻擊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也不會讓任何人,尤其是我們自己,奪走屬於我們的自由。」 勇敢的臺灣人,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想要向這個世界,傳達怎麼樣的訊息?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188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