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誇誇&觀後感

好喜歡最開頭的景色描寫!沉默的老屋跟躁動的城市是一種對比,紅色的燈籠本應該讓人想到熱鬧的節慶,此刻卻失去生氣,加上夕陽的景象,更加強了一切都來到了盡頭,美好的過去已經不再的感覺...

「熟悉的門牌號碼」跟「陌生、整潔到冰冷的磚瓦」有很強的割裂感,明明是來到自己最熟悉的地區,卻失去了本該有的溫度。很喜歡李志龍看著自己的臉,卻想到野鹿標本的那段。窗和玻璃櫥窗、他和標本,在他眼裡是相似的,自己就像那頭野鹿一樣,失去了靈魂,只剩面無表情的漂亮空殼。用標本來象徵李志龍內心的空洞真的好厲害!

前面這段先是寫景,之後寫人,閱讀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想像出李志龍走在改建後的街道的模樣,能感受到老房被淘汰時濃濃的悲涼感...真的好喜歡噗主在寫作上的流程設計!很細膩,很能勾起讀者的情緒...


之後怪手出現、老住戶點亮燭火、房屋在歌聲中轟然倒塌的描寫也好棒,對比前面用比較長的文字來描繪靜態的畫面,這段就是用短短的、卻資訊量很豐富的句子來描寫動態的過程,有種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的感覺。
住戶們捧著先人的相片點起蠟燭,還唱著歌來送別住了幾代的老房,光用想的就好心酸...也很能想像房屋倒塌時揚起的塵土中,有點點燭光搖曳著的景象...


李志龍在那天做了關於何天佑的夢,而且還是童年的景象,應該也是表現出他對老家、對過去的不捨吧。老屋倒了,這個曾經乘載著他單純美好的童年的場所,也是最後一個與摯友有關的回憶的地方沒了。老屋的倒塌也讓他的內心某一塊崩塌了吧?
於是這一次夢裡的何天佑開口了,對他說「沒事了,是我。」讓我想到第一篇《孽夢》中寫到,在李志龍的回憶裡,無論自己做了什麼事,何天佑總會溫柔地對他說「沒事了,是我。」此刻的李志龍,非常需要且想念何天佑的安撫啊TT...

但看到接下來李志龍牽起何天佑的手,與何天佑一起向前走,讓我覺得老屋的倒塌似乎不只是結束,也是李志龍的轉變和另一個起點?

也許這篇跟跟第一篇是個對比,因為第一篇的李志龍對夢的感受是很複雜的,夢裡的一切都很美好,卻反而讓醒過來的現實更殘忍。他當時似乎還不太敢承認自己對何天佑的情感,所以對夢境會感到害怕和掙扎。但在這篇文裡,李志龍牽起何天佑並回報笑容的動作,就好像他終於接受了這份情感一樣,而且「自己的手語對方完全吻合」、「抬頭平視何天佑」表示他也變回了五歲的那個單純天真的自己了。也很喜歡「足以燒穿蔓生多年的荒蕪」這個形容,好美又好深刻,只要能感受到何天佑的溫度,李志龍內心的蒼涼就能得到治癒...

《孽夢》的結尾是何天佑的那句「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而本篇的最後一句是李志龍說「走吧」後牽著何天佑向前走,也是好棒的對比。《孽夢》是李志龍回想何天佑對自己的情感,而他當時只是被動地接受著這份愛,並對這份愛有著懷念、惶恐又失控的情緒。但這次由他主動,從懷念到遲疑,再到最終的釋懷,決定帶著何天佑的回憶向前走,這樣的情感轉折真的好細膩又深刻。

不知道這樣的解讀會不會太藍窗了,但最後這篇搭配第一篇看,真的會有濃濃的感動TT...如果噗主確實是在做呼應,那這樣的編排真的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