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分享一下今天看到的好文:Santini Cycling Wear Taiwan

▎強大心理素質,荷蘭女將van Vleuten終得金牌

還記得女子公路賽,因不知情奧地利數學博士 Anna Kiesenhofer 已過終點,以為自己奪金而舉手慶祝的荷蘭女子公路自行車高手 Annemiek van Vleuten ,今天終於一償宿願,拿下女子公路計時賽項目金牌。這面獎牌粉碎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嘲諷,以56秒大幅領先第二名,含金量百分百。

在之前的文章裡頭,許多讀者難以理解公路自行車賽的運作,認為公路自行車賽就是一個靠個人實力的比賽,第一名的選手體能一定是最佳,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公路賽混合了許多影響賽況的因素。

公路自行車賽看似個人,但又實則需要團體合作,例如:單打獨鬥1人頂風一整路,與有5個隊友互相輪替頂風以節約體力,就能造成不同的競賽結果。因此很難簡單地去無腦結論:「第一名的人體能一定最好。」因為有可能是戰術讓他獲勝。

當然數學博士能以一擋十能除了自己體能優異外,缺乏無線電,導致集團中溝通與決策失能是最主要因素。主集團中遲遲沒辦法形成一個結論說:「我們一起快追前方的人吧!」。沒共識的因素除了溝通失能外,還有另個可能是每個人都怕花太多力氣追趕後,終點前沒力,被其他少做工的人反手揀走冠軍。太多想法,讓集團的意志無法一致,最終讓博士有機會拿下冠軍。
而週三的公路計時賽就是一個把所有不確定因子降到最低最低的公路自行車比賽形式,又稱「與時鐘對抗的比賽」。每一個選手輪番上陣,靠自身的實力與單車來獨自完成里程。每個選手間隔出發,經過的賽道都一樣,唯一的變因是天候。有時候第一位出發跟最後一位出發差到2小時以上,天候會改變影響賽況,但這就是老天爺的意思了。為了消弭這個差距,因此計時賽的出發排序會按照選手的年度積分來排名,積分越高的越晚出發,讓實力近似排在一起,避免被天候所影響。

這一次的女子計時賽,全長22.1公里,不是完全平坦筆直而是上下起伏甚至有爬坡,而數學博士則不在計時賽出發名單,本屆奧運規定要參加計時賽者必須同時參加公路賽。而荷蘭隊派出兩名選手最終都上了頒獎台,一金一銅(Anna van der Breggen) 。而金牌選手van Vleuten 以56秒狂贏第二名,這種實力場上無人能及。後面2-3名的差距都是個位數秒來計算,56秒的領先完全可說是完全制霸。頒獎台上三名有兩名荷蘭女子隊,更彰顯荷蘭的女子公路車實力。

而第一名的van Vleuten在公路賽失利又錯誤慶祝,影像被全球放送,當然心情大受影響,因此van Vleuten說:「她賽後完全不看社群媒體,盡量不要讓留言影響心情,因為她在週日競賽的當下,她知道她的狀況是非常非常好的,她要盡力維持這樣的狀況到計時賽。」這承受的壓力真的是不為外人道的,也要有極大的心理素質挺過這幾天。恭喜她終於用最純粹的速度競技贏下這一面金牌,這也是她人生第一面奧運金牌,上一屆里約奧運她不幸在公路賽嚴重摔傷,錯失奪牌機會,已年屆38的她,可能是最後一次鍍金的機會,用這一面成色十足的金牌,證明自己在公路車上的真實力!
1 . Annemiek Van Vleuten (荷蘭) 30:13:49
2. Marlen Reusser (瑞士)+00:56:47
3. Anna van der Breggen (荷蘭) +01:01:63
圖片來源:Cycli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