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 【幹線】 越州 唐初越州轄區,相當於隋代之會稽郡。 隋代會稽郡,領會稽(今紹興市)、句章(今寧波市,鄞縣、奉化市、慈溪市、舟山市等地)、剡縣(今嵊州、新昌)、諸暨四縣。 唐武德四年(621)析句章縣置鄞州。八年(625)廢州改置鄮縣,屬越州。 開元二十六年(738),於鄮縣置明州,從此越、明各自為州。越州領會稽(山陰、會稽州治)、諸暨、餘姚、剡縣、蕭山六縣。 唐貞元元年(785)析會稽復置上虞縣,屬越州。越州領縣有七。 送宣武從事越中按獄(唐·陸龜蒙) 曉看呈使範,知欲敕星軺。水國難驅傳,山城便倚橈。 秉籌先獨立,持法稱高標。旌斾臨危堞,金絲發麗譙。 別愁當翠巘,冤望隔風潮。木落孤帆迥,江寒疊鼓飄。 客鴻吳島盡,殘雪剡汀消。坐想休秦獄,春應到柳條。 會稽秋晚奉呈于太守(唐·張繼) 寂寂訟庭幽,森森戟戶秋。山光隱危堞,湖色上高樓。 禹穴探書罷,天台作賦遊。雲浮將越客,歲晚共淹留。 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時年十五)(唐·白居易)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餘。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唐·李白) 有身莫犯飛龍鱗,有手莫辮猛虎鬚。君看昔日汝南市,白頭仙人隱玉壺。 子猷聞風動窻竹,相邀共醉杯中綠。歷陽何異山陰時,白雪飛花亂人目。 君家有酒我何愁,客多樂酣秉燭遊。謝尚自能鸜鵒舞,相如免脫鷫鸘裘。 清晨鼓櫂過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樓。 送青陽上人遊越(唐·孟郊) 秋風吹白髮,微官自蕭索。江僧何用歎,溪縣饒寂寞。 楚思物皆清,越山勝非薄。時看鏡中月,獨向衣上落。 多謝入冥鴻,笑予在籠鶴。 秦中送李九赴越(唐·高適) 攜手望千里,于今將十年。如何每離別,心事復迍邅。 適越雖有以,出關終耿然。愁霖不可向,長路或難前。 吳會獨行客,山陰秋夜船。謝家徵故事,禹穴訪遺編。 鏡水君所憶,蓴羹余舊便。歸來莫忘此,兼示濟江篇。 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唐·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譙縣界。幸值西風吹,得與故人會。 君學梅福隱,余從伯鸞邁。別後能相思,浮雲在吳會。 江上別流人(唐·孟浩然) 以我越鄉客,逢君謫居者。分飛黃鶴樓,流落蒼梧野。 驛使乘雲去,征帆沿溜下。不知從此分,還袂何時把。 自洛之越(唐·孟浩然) 皇皇三十載,書劒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艫向前拜。問余涉風水,何處遠行邁。 登陸尋天台,順流下吳會。茲山夙所尚,安得問靈怪。 上逼青天高,俯臨滄海大。雞鳴見日出,常覿仙人斾。 往來赤城中,逍遙白雲外。莓苔異人間,瀑布當空界。 福庭長自然,華頂舊稱最。永此從之遊,何當濟所屆。 將還越留別豫章諸公(唐·獨孤及) 客鳥倦飛思舊林,裴徊猶戀衆花陰。他時相憶雙航葦,莫問吳江深不深。 送紀秀才遊越(唐·李白) 海水不滿眼,觀濤難稱心。即知蓬萊石,却是巨鼇簪。 送爾遊華頂,令余發舃吟。仙人居射的,道士住山陰。 禹穴尋溪入,雲門隔嶺深。綠蘿秋月夜,相憶在鳴琴。 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唐·李羣玉) (節錄) 暝泊遠浦霞,曉飯蘆洲煙。風流訪王謝,佳境恣洄沿。 霜剪別岸柳,香枯北池蓮。歲華坐搖落,寂寂感流年。 明朝即漂萍,離憾無由宣。相思空江上,何處金波圓。 送越客(唐·張籍) 見說孤帆去,東南到會稽。春雲剡溪口,殘月鏡湖西。 水鶴沙邊立,山鼯竹裏啼。謝家曾住處,煙洞入應迷。 送友人下第歸越(唐·李頻) 歸意隨流水,江湖共在東。山陰何處去,草際片帆通。 雨色春愁裏,潮聲曉夢中。雖爲半年客,便是往來鴻。 寄成都高苗二從事(唐·李商隱) 家近紅蕖曲水濱,全家羅襪起秋塵。莫將越客千絲網,網得西施別贈人。 送朱慶餘及第歸越(唐·張籍) 東南歸路遠,幾日到鄉中。有寺山皆遍,無家水不通。 湖聲蓮葉雨,野氣稻花風。州縣知名久,爭邀與客同。 聞友人入越幕因以詩贈(唐·羅鄴) 稽嶺春生酒凍銷,煙鬟紅袖恃嬌饒。岸邊叢雪晴香老,波上長虹晚影遙。 正哭阮途歸未得,更聞江筆赴嘉招。人間榮瘁真堪恨,坐想征軒鬢欲凋。 酬朱慶餘(唐·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沈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越女(唐·王昌齡) 題注:《樂府詩集》作《採蓮曲》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爲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將歸問夫壻,顏色何如妾。 曉井(唐·李郢) 桐陰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甃清。越女攜瓶下金索,曉天初放轆轤聲。 送越客歸(唐·劉得仁) 霜薄東南地,江楓落未齊。衆山離楚上,孤棹宿吳西。 渚客留僧語,籠猨失子啼。到家冬即是,荷盡若耶溪。 越女詞(唐·鮑溶) 越女芙蓉妝,浣紗清淺水。忽驚春心曉,不敢思君子。 君子縱我思,寧來浣溪裏。 送進士趙能卿下第南歸(唐·鄭谷) 不歸何慰親,歸去舊風塵。灑淚慙關吏,無言對越人。 遠帆花月夜,微岸水天春。莫便隨漁釣,平生已苦辛。 南園十三首 其一(唐·李賀)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採蓮曲(唐·李頎) 題注:(一作放歌行)(又齊己有〈採蓮曲〉詩詞) 越溪女,越江蓮。齊菡萏,雙嬋娟。嬉遊向何處,採摘且同船。 浩唱發容與,清波生漪連。時逢島嶼泊,幾共鴛鴦眠。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傳。薄暮歸去來,苧蘿生碧煙。 采蓮曲二首 其二(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採蓮(唐·方干) 採蓮女兒避殘熱,隔夜相期侵早發。指剝春葱腕似雪,畫橈輕撥蒲根月。 蘭舟遲速有輸贏,先到河灣賭何物。纔到河灣分首去,散在花間不知處。 采蓮曲(唐·崔國輔) 玉溆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並著采蓮舟。 竹枝詞(唐·圓觀)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掉上瞿塘。 送崔處士先適越(唐·劉長卿) 山陰好雲物,此去又春風。越鳥聞花裏,曹娥想鏡中。 小江潮易滿,萬井水皆通。徒羨扁舟客,微官事不同。 送韓司直路出延陵(唐·劉長卿) 遊吳還適越,來往任風波。復送王孫去,其如春草何。 岸明殘雪在,潮滿夕陽多。季子留遺廟,停舟試一過。 送人遊越(唐·劉長卿) 題注:(一作郎士元詩) 未習風波事,初爲東越遊。露霑湖草晚,月照海山秋。 梅市門何處,蘭亭水向流。西興待潮信,落日滿孤舟。 無錫東郭送友人遊越(唐·劉長卿) 客路風霜曉,郊原春興餘。平蕪不可望,遊子去何如。 煙水乘湖闊,雲山適越初。舊都懷作賦,古穴覓藏書。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江湖無限意,非獨爲樵漁。 送元簡上人適越(唐·劉禹錫) 孤雲出岫本無依,勝境名山即是歸。久向吳門遊好寺,還思越水洗塵機。 浙江濤驚獅子吼,稽嶺峰疑靈鷲飛。更入天台石橋去,垂珠璀璨拂三衣。 送元使君自楚移越(唐·劉商) 露冕行春向若耶,野人懷惠欲移家。東風二月淮陰郡,唯見棠棃一樹花。 王秀才自越見尋不遇題詩而迴因以酬寄(唐·許渾) 南齋知數宿,半爲木蘭開。晴閣留詩遍,春帆載酒回。 煙深楊子宅,雲斷越王臺。自有孤舟興,何妨更一來。 吳宮詞二首 其一(唐·杜牧) 越兵驅綺羅,越女唱吳歌。宮盡燕聲少,臺荒麋跡多。 茱萸垂曉露,菡萏落秋波。無復君王醉,滿城顰翠蛾。 送友遊吳越(唐·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送謝孝廉移家越州(唐·權德輿) 家承晉太傅,身慕魯諸生。又見一帆去,共愁千里程。 沙平古樹迥,潮滿曉江晴。從此幽深去,無妨隱姓名。 上越州楊嚴中丞(唐·方干) 連枝棣萼世無雙,未秉鴻鈞擁大邦。折桂早聞推獨步,分憂暫輟過重江。 晴尋鳳沼雲中樹,思遶稽山枕上窗。試把十年辛苦志,問津求拜碧油幢。 發越州赴潤州使院留別鮑侍御(唐·劉長卿) 對水看山別離,孤舟日暮行遲。江南江北春草,獨向金陵去時。 送越州裴參軍充使入京(唐·孫逖) 日落川徑寒,離心苦未安。客愁西向盡,鄉夢北歸難。 霜果林中變,秋花水上殘。明朝渡江後,雲物向南看。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唐·孟郊) 嘉賓在何處,置亭春山巔。顧余寂寞者,謬廁芳菲筵。 視聽日澄澈,聲光坐連綿。晴湖瀉峰嶂,翠浪多萍蘚。 何以逞高志,爲君吟秋天。 夜泊越州逢北使(唐·沈佺期) 天地降雷雨,放逐還國都。重以風潮事,年月戒回艫。 容顏荒外老,心想域中愚。憩泊在茲夜,炎雲逐斗樞。 䬓䬔縈海若,霹靂耿天吳。鼇抃羣島失,鯨吞衆流輸。 偶逢金華使,握手淚相濡。飢共噬齊棗,眠共席秦蒲。 既北思攸濟,將南睿所圖。往來固無咎,何忽憚前桴。 越州觀察使差人問師以禪住持依律住持師以偈答(唐·靈默) 寂寂不持律,滔滔不坐禪。釅茶兩三椀,意在钁頭邊。 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 其二(唐·杜甫) 聞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風塵淹別日,江漢失清秋。 影蓋啼猨樹,魂飄結蜃樓。明年下春水,東盡白雲求。 送越州辛法曹之任(唐·李嘉祐) 但能一官適,莫羨五侯尊。山色垂趨府,潮聲自到門。 緣塘剡溪路,映竹五湖村。王謝登臨處,依依今尚存。 送朱慶餘越州歸覲(唐·姚合) 鄉書落姓名,太守拜親榮。訪我波濤郡,還家霧雨城。 海山窗外近,鏡水世間清。何計隨君去,鄰牆過此生。 送劉少府遊越州(唐·駱賓王) 一丘余枕石,三越爾懷鉛。離亭分鶴蓋,別岸指龍川。 露下蟬聲斷,寒來雁影連。如何溝水上,悽斷聽離弦。 送薛良史往越州謁從叔(唐·崔峒) 辭家年已久,與子分偏深。易得相思淚,難爲欲別心。 孤雲隨浦口,幾日到山陰。遙想蘭亭下,清風滿竹林。 送張渚赴越州(唐·韓翃) 白面誰家郎,青驪照地光。桃花開綬色,蘇合借衣香。 暮雪連峰近,春江海市長。風流似張緒,別後見垂楊。 送越州高錄事(唐·喻鳧) 官曹權紀綱,行李半舟航。浦溆潮來廣,川源鳥去長。 筍成稽嶺岸,蓮發鏡湖香。澤國還之任,鱸魚浪得嘗。 越州懷古(唐·張祜) 振楫大江東,前林波萬頃。高秋海天闊,色落湖山影。 行尋王謝跡,望望登絕嶺。荒林草木瘦,古樹泉石冷。 昔遊不可見,牢落餘風景。窮愁心未死,一筆聊復秉 佳辰小燕寄越州七弟湖州八弟(唐·錢弘佐) 角黍佳辰社稷寧,靈和開燕樂群英。樽前只少鴒原會,百里江城隔二城。 江樓望歸(唐·白居易) 滿眼雲水色,月明樓上人。旅愁春入越,鄉夢夜歸秦。 道路通荒服,田園隔虜塵。悠悠滄海畔,十載避黃巾。 送李校書適越謁杜中丞(唐·劉長卿) 江風處處盡,旦暮水空波。搖落行人去,雲山向越多。 陳蕃懸榻待,謝客枉帆過。相見耶溪路,逶迤入薜蘿。 春日留別(唐·孫逖) 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煙。東山白雲不可見,西陵江月夜娟娟。 春江夜盡潮聲度,征帆遙從此中去。越國山川看漸無,可憐愁思江南樹。 送韓司直路出延陵(唐·郎士元) 題注:一作劉長卿詩 遊吳還適越,來往任風波。復送王孫去,其如春草何。 岸明殘雪在,潮滿夕陽多。季子留遺廟,停舟試一過。 送無可上人遊越(唐·姚合) 題注:一作送無可住越州 清晨相訪立門前,麻履方袍一少年。嬾讀經文求作佛,願攻詩句覓昇仙。 芳春山影花連寺,獨夜潮聲月滿船。今日送行偏惜別,共師文字有因緣。 送周判官元範赴越(唐·賈島) 原下相逢便別離,蟬鳴關路使迴時。過淮漸有懸帆興,到越應將墜葉期。 城上秋山生菊早,驛西寒渡落潮遲。已曾幾遍隨旌斾,去謁荒郊大禹祠。 送朱兵曹回越(唐·賈島) 星彩練中見,澄江豈有泥。潮生垂釣罷,楚盡去檣西。 磧鳥辭沙至,山鼯隔水啼。會稽半侵海,濤白禹祠溪。 傷蔣校書德山(唐·黃滔) 誰到雙溪溪岸傍,與招魂魄上蒼蒼。世間無樹勝青桂,隴上有花唯白楊。 秦苑火然新賦在,越城山秀故居荒。如何萬古雕龍手,獨是相如識漢皇。 越中覽古(唐·李白) 越王句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秋懷(唐·李白) 越水遶碧山,周迴數千里。乃是天鏡中,分明畫相似。 愛此從冥搜,永懷臨湍遊。一爲滄波客,十見紅蕖秋。 觀濤壯天險,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歲晚悲東流。 何必探禹穴,逝將歸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越女詞五首(唐·李白) 題注:越中書所見也 其一 長干吳兒女,眉目豔新月。屐上足如霜,不着鴉頭襪。 其二 吳兒多白皙,好爲蕩舟劇。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其三 耶溪採蓮女,見客櫂歌迴。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其四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其五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敘事寄薦福栖白(唐·李洞) 題注:一作聽白公話舊 險倚石屏風,秋濤夢越中。前朝吟會散,故國講流終。 北地聞巴狖,南山見磧鴻。樓高驚雨闊,木落覺城空。 兔滿期姚監,蟬稀別楚公。淨缾光照客,拄杖朽生蟲。 平地塔千尺,半空燈一籠。祝堯談幾句,旋瀉海濤東①。 按:① 栖白有宣宗壽昌節詩 越中行(唐·李頻) 越國臨滄海,芳洲復暮晴。湖通諸浦白,日隱亂峰明。 野宿多無定,閑遊免有情。天台聞不遠,終到石橋行。 早春越中留故人(唐·周賀) 題注:一作早秋別盧玄林 此行經歲近,唯約半年迴。野渡人初過,前山雲未開。 鴈羣逢曉斷,林色映川來。清夜蘆中客,嚴家舊釣臺。 桂州三月三日(唐·宋之問) 題注:一作桂陽三日述懷 (節錄) 越中山海高且深,興來無處不登臨。永和九年刺海郡,暮春三月醉山陰。 越中贈程先生(唐·法振) 紗帽度殘春,虛舟寄一身。溪邊逢越女,花裏問秦人。 古塞連山靜,陰霞落海新。有時城郭去,暗與酒家親。 避地越中作(唐·韋莊) 避世移家遠,天涯歲已周。豈知今夜月,還是去年愁。 露果珠沈水,風螢燭上樓。傷心潘騎省,華髮不禁秋。 思越中舊遊寄友(唐·方干) 甸外山川無越國,依稀只似劍門西。鏡中疊浪搖星斗,城上繁花咽鼓鼙。 斷臂青猿啼玉笥,成行白鳥下耶溪。此中曾是同遊處,迢遞尋君夢不迷。 越中問海客(唐·劉眘虛) 風雨滄洲暮,一帆今始歸。自云發南海,萬里速如飛。 初謂落何處,永將無所依。冥茫漸西見,山色越中微。 誰念去時遠,人經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霑衣。 浮海焉用說,憶鄉難久違。縱爲魯連子,山路有柴扉。 再遊越中傷朱餘慶協律好直上人(唐·許渾) 昔年湖上客,留訪雪山翁。王氏船猶在,蕭家寺已空。 月高花有露,煙合水無風。處處多遺韻,何曾入剡中。 越中山水(唐·孟郊) 日覺耳目勝,我來山水州。蓬瀛若髣髴,田野如泛浮。 碧嶂幾千遶,清泉萬餘流。莫窮合沓步,孰盡派別遊。 越水淨難污,越天陰易收。氣鮮無隱物,目視遠更周。 舉俗媚蔥蒨,連冬擷芳柔。菱湖有餘翠,茗圃無荒疇。 賞異忽已遠,探奇誠淹留。永言終南色,去矣銷人憂。 送淡公 其一(唐·孟郊) 燕本冰雪骨,越淡蓮花風。五言雙寶刀,聯響高飛鴻。 翰苑錢舍人,詩韻鏗雷公。識本未識淡,仰詠嗟無窮。 清恨生物表,朗玉傾夢中。常於冷竹坐,相語道意沖。 嵩洛興不薄,稽江事難同。明年若不來,我作黃蒿翁。 何以兀其心,爲君學虛空。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唐·孟浩然) 八月觀潮罷,三江越海潯。回瞻魏闕路,空復子牟心。 渡浙江問舟中人(唐·孟浩然) 題注:一題作濟江問同舟人,一作崔國輔詩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久滯越中貽謝南池會稽賀少府(唐·孟浩然) 陳平無產業,尼父倦東西。負郭昔云翳,問津今亦迷。 未能忘魏闕,空此滯秦稽。兩見夏雲起,再聞春鳥啼。 懷仙梅福市,訪舊若耶溪。聖主賢爲寶,君何隱遯棲。 越中寺居(唐·趙嘏) 遲客疎林下,斜溪小艇通。野橋連寺月,高竹半樓風。 水靜魚吹浪,枝閑鳥下空。數峰相向綠,日夕郡城東。 越中寺居寄上主人(唐·趙嘏) 野寺初容訪靜來,晚晴江上見樓臺。中林有路到花盡,一日無人看竹迴。 自曬詩書經雨後,別留門戶爲僧開。苦心若是酬恩事,不敢吟春憶酒杯。 越中送王使君赴江華(唐·崔峒) 皂蓋春風自越溪,獨尋芳樹桂陽西。遠水浮雲隨馬去,空山弱篠向雲低。 遙知異政荆門北,舊許新詩康樂齊。萬里相思在何處,九疑殘雪白猿啼。 三月三日義興李明府後亭泛舟(唐·皇甫冉) 題注:一作劉長卿詩 江南煙景復如何,聞道新亭更可過。處處蓺蘭春浦綠,萋萋藉草遠山多。 壺觴須就陶彭澤,時俗猶傳晉永和。更使輕橈徐轉去,微風落日水增波。 越中席上看弄老人(唐·顧況) 不到山陰十二春,鏡中相見白頭新。此生不復爲年少,今日從他弄老人。 越中遇寒食(唐·施肩吾) 去歲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鏡湖西。信知天地心不易,還有子規依舊啼。 送朱可久歸越中(唐·賈島) 石頭城下泊,北固暝鐘初。汀鷺潮衝起,船窗月過虛。 吳山侵越衆,隋柳入唐疎。日欲躬調膳,辟來何府書。 寓題(唐·黃滔) 吳中煙水越中山,莫把漁樵謾自寬。歸泛扁舟可容易,五湖高士是拋官。 徐侍郎素未相識時攜酒命饌兼命諸詩客同訪會稽山居(唐·秦系) 忽道仙翁至,幽人學拜迎。華簪窺甕牖,珍味代藜羹。 洗硯魚仍戲,移樽鳥不驚。蘭亭攀敘却,會此越中營。 醉中即席贈潤卿博士(唐·皮日休) 適越遊吳一散仙,銀缾玉柄兩翛然。茅山頂上攜書簏,笠澤心中漾酒船。 桐木布溫吟倦後,桃花飯熟醉醒前。謝安四十餘方起,猶自高閑得數年。 他鄉敘興(唐·王勃) 綴葉歸煙晚,乘花落照春。邊城琴酒處,俱是越鄉人。 別弟妹二首(唐·王維) 其二 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同居雖漸慣,見人猶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鄉甘水食。別此最為難,淚盡有餘憶。 李中丞宅夜宴送丘侍御赴江東便往辰州(唐·韓翃) 積雪臨階夜,重裘對酒時。中丞違沈約,才子送丘遲。 一路三江上,孤舟萬里期。辰州佳興在,他日寄新詩。 送謝錄事之越(唐·孟浩然) 清旦江天迥,涼風西北吹。白雲向吳會,征帆亦相隨。 想到耶溪日,應探禹穴奇。仙書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贈越客(唐·趙嘏) 故國波濤隔,明時已久留。獻書雙闕晚,看月五陵秋。 南棹何時返,長江憶共遊。遙知釣船畔,相望在汀洲。 代京妓越賓答徐鉉(唐·鍾謨) 一幅輕綃寄海濱,越姑長感昔時恩。欲知別後情多少,點點憑君看淚痕。 送文著上人遊越(唐·姚合) 水石隨緣豈計程,東吳相遇別西京。夜禪月下袈裟濕,曉上山巔錫杖鳴。 念我爲官應易老,羨師依佛學無生。越中多有前朝寺,處處鐵鐘石磬聲。 送姚杭州(唐·賈島) 白雲峯下城,日夕白雲生。人老江波釣,田侵海樹耕。 吳山鍾入越,蓮葉吹搖旌。詩異石門思,濤來向越迎。 再遊聖母閣(唐·錢弘倧) 越地靈蹤多少處,伽藍難上此樓台。有時風掣浪聲到,半夜月排山勢來。 極目煙嵐迷遠近,百般花木雕塵埃。可憐光景吟無盡,知我登臨更幾迴。 送陳司馬(唐·徐凝) 家寄茅洞中,身遊越城下。寧知許長史,不憶陳司馬。 將至妙喜寺(唐·徐凝) 清風嫋嫋越水陂,遠樹蒼蒼妙喜寺。自有車輪與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江上逢故人(唐·韋莊) 前年送我曲江西,紅杏園中醉似泥。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鵑花發鷓鴣啼。 來時舊里人誰在,別後滄波路幾迷。江畔玉樓多美酒,仲宣懷土莫淒淒。 春宮怨(唐·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爲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寄張祜(唐·李羣玉) 題注:祜亦未面,頻寄聲相聞 越水吳山任興行,五湖雲月挂高情。不遊都邑稱平子,只向江東作步兵。 昔歲芳聲到童稚,老來佳句徧公卿。如君氣力波瀾地,留取陰何沈范名。 送朱中舍游江東(唐·李嘉祐) 孤城郭外送王孫,越水吳洲共爾論。野寺山邊斜有逕,漁家竹裏半開門。 青楓獨映搖前浦,白鷺閑飛過遠村。若到西陵征戰處,不堪秋草自傷魂。 投所知(唐·張蠙) 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頭白未酬身。自聞離亂開公道,漸數孤平少屈人。 劣馬再尋商嶺路,扁舟重寄越溪濱。省郎門似龍門峻,應借風雷變涸鱗。 贈殷山人(唐·張籍) (節錄) 志氣終猶在,逍遙任自然。家貧念婚嫁,身老戀雲煙。 放逸栖巖鹿,清虛飲露蟬。鄭逃秦谷口,嚴愛越溪邊。 霄漢予猶阻,榮枯子不牽。山城一相遇,感激意難宣。 贈道者(唐·武元衡) 題注:一作贈送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裏白蓮開。 遊越溪(唐·鄭紹) 溪水碧悠悠,猨聲斷客愁。漁潭逢釣楫,月浦值孤舟。 訪泊隨煙火,迷途視斗牛。今宵越鄉意,還取醉忘憂。 樂府新詩(唐·徐凝) 一聲盧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不羨越溪歌者苦,采蓮歸去綠窗眠。 送李十一尉臨溪(唐·常建)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天際一帆影,預懸離別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瑤華音。回軫撫商調,越溪澄碧林。 越溪村居(唐·戴叔倫) 年來橈客寄禪扉,多話貧居在翠微。黃雀數聲催柳變,清溪一路踏花歸。 空林野寺經過少,落日深山伴侶稀。負米到家春未盡,風蘿閑掃釣魚磯。 繚綾 念女工之勞也(唐·白居易) (節錄)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織爲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20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