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蕭山

蕭山位處錢塘江下游南岸,西陵、漁浦、臨浦、連山、湘湖、祇園寺等,皆在其境。
蕭山西漢時置余暨縣,新莽時改余衍,東漢初復名余暨,三國滅吳改永興縣。
唐天寶元年(742)改名蕭山縣,以城西有蕭山得名。今為杭州市蕭山區。

贈蕭山彭少府(唐·方干)
作尉孜孜更寒苦,操心至癖不爲清。雖將劍鶴支殘債,猶有歌篇取盛名。
盡擬勤求爲弟子,皆將疑義問先生。與君相識因儒術,歲月彌多別有情。

同蕭山陳長官縣樓登望(唐·方干)
坐看南北與西東,遠近無非禮義中。一縣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綠牽風。
寒濤背海喧還靜,驛路穿林斷復通。仲叔受恩多感戀,裴回却怕酒壺空。

送崔使君蕭山禱雨甘澤遽降(唐·李羣玉)
謝公一拜敬亭祠,五馬旋歸下散絲。不假土龍呈夭矯,自然石燕起參差。
預聽禾稼如雲語,應有空濛似霧時。已向爲霖報消息,潁川徵詔是前期。

和嚴諫議蕭山廟十韻(唐·吳融)
題注:舊說常聞簫管之聲,因而得名,次韻。
澤國瞻遺廟,雲韶仰舊名。一隅連障影,千仞落泉聲。
老狖尋危棟,秋蛇束畫楹。路長資稅駕,歲儉絕豐盛。
默默雖難測,昭昭本至平。豈知遷去客,自有復來兵。
美舜歌徒作,欺堯犬正獰。近兼聞順動,敢復怨徂征。
日出天須霽,風休海自清。肺腸無處說,一爲啓聰明。

送王居士遊越(唐·皎然)
野性配雲泉,詩情屬風景。愛作爛熳遊,閑尋東路永。
何山最好望,須上蕭然嶺。

題蕭山廟(唐·溫庭筠)
故道木陰濃,荒祠山影東。杉松一庭雨,幡蓋滿堂風。
客奠曉莎濕,馬嘶秋廟空。夜深池上歇,龍入古潭中。

任閬中下鄉檢田登艾蕭山北望(唐·薛光謙)
觀農巡井邑,長望歷山川。擁澗開新耨,緣崖指火田。
荒村無徑陌,古戍有風煙。瓠葉縈籬長,藤花繞架懸。
岸高攢樹石,水淨寫雲天。迴首鄉關路,行歌猶喟然。

送友人南遊(唐·劉長卿)
不愁尋水遠,自愛逐連山。雖在春風裏,猶從芳草間。
去程何用計,勝事且相關。旅逸同羣鳥,悠悠往復還。

將遊湘湖有作(唐·杜荀鶴)
一家相別意,不得不澘然。遠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
嶽鐘思冷夢,湘月少殘篇。便有歸來計,風波亦隔年。

祇園寺(唐·綦毋潛)
寶坊求往跡,神理駐沿洄。鴈塔酬前願,王身更後來。
加持將暝合,朗悟豁然開。兩世分明見,餘生復幾哉。

蕭山祗園寺(唐·丘丹)
東晉許徴君,西方彥上人。生時猶定見,悟後了前因。
靈塔多年古,高僧苦行頻。碑存纔記日,藤老豈知春。
車騎歸蕭詧,雲林識許詢。千秋不相見,悟定是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