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蕺山

在紹興市城區東北,蕭甬鐵路南側。《嘉泰會稽志》卷九:「蕺山,在府西北六里一百七步,隸山陰。舊經云:越王嗜蕺,採於此山,故名。晉王右軍羲之故居也。案羲之傳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今山下有題扇橋。墨池、鵝池、戒珠寺,寺有右軍祠堂。唐衢州剌史趙璘直寺碑云:句踐故城東北三里有山曰蕺,蕺,蔬類也,傳云:昔越君所嗜,常採於此,遂用名之。」
蕺山又名王家山,因王羲之別業於山南麓而得名。後王羲之捨宅為戒珠寺,故又名戒珠山。明季劉宗周嘗講學於此,人稱「蕺山先生」。與(臥)龍山、塔山鼎足而立,合為紹興城區三大名山。屬會稽山脈。海拔52.5米。蕺山書院遺址尚存。

送廣利大師東歸(唐·吳融)
紫殿久霑恩,東歸過海門。浮榮知是夢,輕別肯銷魂。
明發先晨鳥,寒棲入暝猨。蕺山如重到,應老舊雲根①。
按:① 大師善於草聖,故云

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唐·武元衡)
共將纓上塵,來問雪山人。世網從知累,禪心自證真。
境空宜入夢,藤古不留春。一聽林公法,靈嘉願寄身。

白馬峰(宋·釋延壽)
湖外層峰瀉危瀑,天際陰陰長寒木。南北行人望莫窮,秋雲一片橫幽谷。

新樓詩二十首 其九(唐·李紳)
寺深松桂無塵事,地接荒郊帶夕陽。啼鳥歇時山寂寂,野花殘處月蒼蒼。
絳紗凝焰開金像,清梵銷聲閉竹房。丘壠漸平連茂草,九原何處不心傷。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唐·孫逖)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
天路雲虹近,人寰氣象遙。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覽古嗟夷漫,凌空愛泬寥。更聞金剎下,鐘梵晚蕭蕭。

看天王院牡丹(唐·王貞白)
前年帝里探春時,寺寺名花我盡知。今日長安已灰燼,忍隨南國對芳枝。

宿越州天王寺(唐·李紳)
太和八年。自浙東觀察使又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始發州郭。越人父老男女數萬,攜壺觴至江津相送。
海隅布政慙期月,江上霑巾媿萬人。休按簿書懲黠吏,未齊風俗昧良臣。
壺冰自潔中無玷,鏡水非求下見鱗。清夜佛宮觀色相,却歸前老更前身。

和王舍人崔補闕題天王寺(唐·黃滔)
郭內青山寺,難論此崛奇。白雲生院落,流水下城池。
石像雷霆啓,江沙鼎鼐期。嶽僧來坐夏,秦客會題詩。
岡轉泉根滑,門升蘚級危。紫微今日句,黃絹昔年碑。
歇鶴松低閣,鳴蛩徑出籬。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層支。
啼鳥笙簧韻,開花錦繡姿。清齋奔井邑,玄髮剃熊羆。
極浦征帆小,平蕪落日遲。風篁清却暑,煙草綠無時。
信士三公作,靈蹤四絕推。良遊如不宿,明月擬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