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沃州山

沃州山在浙江省新昌縣南,與天姥山僅一水之隔。道藏經云:「沃州、天姥,福地也。」
沃州山始名沃州,位於剡溪上游石橋溪與津溪(小將溪)匯合處,是一個四面溪流環繞、長里許的小洲,總屬山卬山。後因東晉高僧支遁向竺道潛買山,於沃洲邊上建精舍而隱,到唐時,山卬山已列為兩山,靠支遁精舍一邊的山稱沃州山。

赴無錫別靈一上人(唐·郎士元)
題注:一作劉長卿詩,一作皇甫冉詩。
高僧本姓竺,開士舊名林。一入春山裏,千峰不可尋。
新年芳草徧,度日白雲深。欲問微官去,懸知訝此心。

初到碧澗招明契上人(唐·劉長卿)
漸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白雲留永日,黃葉減餘年。
猨護窗前樹,泉澆谷後田。沃洲能共隱,不用道林錢。

寄淨虛上人初至雲門(唐·皇甫曾)
題注:(一作劉長卿詩)。(一作張南史詩)。(一作郎士元詩)
寒蹤白雲裏,法侶自提攜。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彷彿方知處,高峯是會稽。

寄剡中友人(唐·馬戴)
故人今在剡,秋草意如何。嶺暮雲霞雜,潮迴島嶼多。
沃洲僧幾訪,天姥客誰過。歲晚偏相憶,風生隔楚波。

贈禪僧(唐·馬戴)
弟子人天遍,童年在沃洲。開禪山木長,浣衲海沙秋。
振錫搖汀月,持瓶接瀑流。赤城何日上,鄙願從師遊。

贈江南僧(唐·方干)
機忘室亦空,靜與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風。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終。繼後傳衣者,還須立雪中。

自楊子歸丹陽初遂閑居聊呈惠公(唐·權德輿)
移疾喜無事,卷簾松竹寒。稍知名是累,日與靜相歡。
蹇淺逢機少,迂疎應物難。只思閑夜月,共向沃州看。

送方外上人(唐·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送元敘上人歸上黨(唐·劉滄)
題注:時節鎮罷兵
太行關路戰塵收,白日思鄉別沃州。薄暮焚香臨野燒,清晨漱齒涉寒流。
谿邊殘壘空雲木,山上孤城對驛樓。此去寂寥尋舊跡,蒼苔滿徑竹齋秋。

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唐·劉禹錫)
(節錄)
講罷同尋相鶴經,閑來共蠟登山屐。一旦揚眉望沃州,自言王謝許同遊。
憑將雜擬三十首,寄與江南湯慧休。

送靈澈上人還越中(唐·劉長卿)
禪客無心杖錫還,沃洲深處草堂閑。身隨敝屨經殘雪,手綻寒衣入舊山。
獨向青溪依樹下,空留白日在人間。那堪別後長相憶,雲木蒼蒼但閉關。

月夜過靈徹上人房因贈(唐·權德輿)
此身會逐白雲去,未洗塵纓還自傷。今夜幸逢清淨境,滿庭秋月對支郎。

題靈徹上人舊房(唐·張祜)
寂寞空門支道林,滿堂詩板舊知音。秋風吹葉古廊下,一半繩牀燈影深。

贈靈徹上人(唐·熊孺登)
詩句能生世界春,僧家更有姓湯人。況聞暗憶前朝事,知是修行第幾身。

七十作(唐·齊己)
七十去百歲,都來三十春。縱饒生得到,終免死無因。
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見真。沃洲匡阜客,幾劫不迷人。

謝西川可準上人遠寄詩集(唐·齊己)
匡社經行外,沃洲禪宴餘。吾師還繼此,後輩復何如。
江上傳風雅,靜中時卷舒。堪隨樂天集,共伴白芙蕖。

荆門勉懷寄道林寺諸友(唐·齊己)
榮枯得失理昭然,誰斅離騷更問天。生下便知真夢幻,老來何必歎流年。
清風不變詩應在,明月無蹤道可傳。珍重匡廬沃洲主,拂衣拋却好林泉。

寄題廬山二林寺(唐·無可)
(節錄)
廬岳東南秀,香花惠遠蹤。名齊松嶺峻,氣比沃州濃。

寄湘中諸友(唐·齊己)
碧雲諸友盡黃眸,石點花飛更說無。嵐翠濕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臨湖。
沃洲高臥心何僻,匡社長禪興亦孤。爭似楚王文物國,金鑣紫綬讓前途。

喜彬上人見訪(唐·齊己)
高吟欲繼沃州師,千里相尋問課虛。殘臘江山行盡處,滿衣風雪到閑居。
攜來律韻清何甚,趣入幽微旨不疎。莫惜天機細搥琢,他時終可擬芙蕖。

道林寓居(唐·齊己)
秋泉一片樹千株,暮汲寒燒外有餘。青嶂這邊來已熟,紅塵那畔去應疎。
風騷未肯忘雕琢,瀟灑無妨更剃除。即問沃州開士僻,愛禽憐駿意何如。

遊淮雲寺(唐·牟融)
白雲深鎖沃州山,冠蓋登臨衆仰攀。松徑風清聞鶴唳,曇花香瞑見僧還。
玄機隱隱應難覺,塵事悠悠了不關。興盡凡緣因未晚,裴回依舊到人間。

贈謙明上人(唐·李中)
雖寄上都眠竹寺,逸情終憶白雲端。閑登鍾阜林泉晚,夢去沃洲風雨寒。
新試茶經煎有興,舊嬰詩病捨終難。常聞秋夕多無寐,月在高臺獨憑欄。

贈入內供奉僧(唐·李洞)
內殿談經愜帝懷,沃州歸隱計全乖。數條雀尾來南海,一道蟬聲噪御街。
石枕紋含山裏葉,銅缾口塞井中柴。因逢夏日西明講,不覺宮人拔鳳釵。

與宣供奉攜癭尊歸杏溪園聯句(唐·李益)
千畦抱甕園,一酌癭尊酒。唯有沃洲僧,時過杏溪叟(益)。
追歡君適性,獨飲我空口。儒釋事雖殊,文章意多偶(廣宣)。

送襄陽李尚書(唐·李益)
(節錄)
都門送旌節,符竹領諸侯。漢沔分戎寄,黎元減聖憂。
時追山簡興,本自習家流。莫廢思康樂,詩情滿沃洲。

戲贈韓判官紳卿(唐·李端)
少尋道士居嵩嶺,晚事高僧住沃洲。齒發未知何處老,身名且被外人愁。
欲隨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園在虎丘。獨怪子猷緣掌馬,雪時不肯更乘舟。

山齋獨宿贈晏上人(唐·楊衡)
幢幢雲樹秋,黃葉下山頭。蟲響夜難度,夢閑神不遊。
窗燈寒几盡,簾雨曉堦愁。何以禪棲客,灰心在沃州。

寄貫休上人(唐·吳融)
別來如夢亦如雲,八字微言不復聞。世上浮沈應念我,筆端飛動只降君。
幾同江步吟秋霽,更憶山房語夜分。見擬沃州尋舊約,且教丹頂許爲鄰。

高閑上人(唐·張祜)
座上辭安國,禪房戀沃州。道心黃葉老,詩思碧雲秋。
卷軸朝廷餞,書函內庫收。陶欣入社叟,生怯論經儔。
日色屏初揭,風聲筆未休。長波溢海岸,大點出嵩丘。
不絕羲之法,難窮智永流。殷勤一牋在,留著看銀鉤。

雙桂詠(唐·陳陶)
青冥結根易傾倒,沃洲山中雙樹好。瑠璃宮殿無斧聲,石上蕭蕭伴僧老。

題簡禪師院(唐·貫休)
機忘室亦空,靜與沃洲同。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風。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終。繼後傳衣者,還須立雪中。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 其三(唐·貫休)
氣與非常合,常人爭得知。直須窮到底,始是出家兒。
閣雀銜紅粟,鄰僧背古碑。祗應王與謝,時有沃州期。

喜不思上人來(唐·貫休)
沃州那不住,一別許多時。幾度懷君夜,相逢出夢遲。
瓶擔千丈瀑,偈是七言詩。若向羅浮去,伊余亦願隨。

贈沛禪師(唐·皇甫曾)
南嶽滿湘沅,吾師經利涉。身歸沃洲老,名與支公接。
淨教傳荆吳,道緣止漁獵。觀空色不染,對境心自愜。
室中人寂寞,門外山重疊。天台積幽夢,早晚當負笈。

登沃州山(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羊祜傷風景,誰云異我曹。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唐·賈島)
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人在定中聞蟋蟀,鶴從棲處挂獼猴。
山鐘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心憶懸帆身未遂,謝公此地昔年遊。

送韓湘(唐·賈島)
挂席從古路,長風起廣津。楚城花未發,上苑蝶來新。
半沒湖波月,初生島草春。孤霞臨石鏡,極浦映村神。
細響吟乾葦,餘馨動遠蘋。欲憑將一札,寄與沃洲人。

筇竹杖寄僧(唐·高駢)
堅輕筇竹杖,一枝有九節。寄與沃洲人,閑步青山月。

片石(唐·唐彥謙)
小齋廬阜石,寄自沃洲僧。山客勞攜笈,幽人自得朋。
瘦雲低作段,野浪凍成雲。便可同清話,何須有物憑。

送僧歸天竺(唐·崔塗)
忽憶曾棲處,千峰近沃州。別來秦樹老,歸去海門秋。
汲帶寒汀月,禪隣賈客舟。遙思清興愜,不厭石林幽。

送楊校書還濟源(唐·皎然)
妖烽昨日靜,故里近嵩丘。楚月搖歸夢,江楓見早秋。
鄉心無遠道,北信減離憂。禪子還無事,辭君買沃州。

賦得竹如意送詳師赴講(青字)(唐·皎然)
縹竹湘南美,吾師尚毀形。仍留負霜節,不變在林青。
每入楊枝手,因談貝葉經。誰期沃州講,持此別東亭。

沃洲山(唐·魏證)
一聲清磬海邊月,十里香風澗底松。何代沃洲令夜興,倚欄干聽赤城鐘。

宿沃洲山寺(唐·魏證)
崆峒山叟到江東,荷杖來尋支遁蹤。馬跡幾經青草沒,仙壇依舊白雲封。
一聲清磬海邊月,十里香風澗底松。何代沃洲令夜興,倚欄干聽赤城鐘。

不睡(唐·李郢)
沃洲山裏苦心人,十五年來少睡身。詩句每多閒夜得,鬢毛終為半愁新。
紛紛落燼看將久,歷歷寒更聽轉頻。家寄江南斷音信,一憑歸夢去無因。

五言普門上人蘭若一首(唐·郎士元)
題注:(一作題普門上人房,一作贈普門上人,劉長卿詩)
支公身欲老,長在沃州多。慧力堪傳敎,禪功久伏魔。
山雲隨坐夏,江草伴頭陀。借問迴心後,賢愚去幾何。

又(唐·韋處厚)
船撐鑑湖月,路指沃洲雲。

送王正字山寺讀書(唐·李嘉祐)
欲究先儒教,還過支遁居。山堦閑聽法,竹逕獨看書。
向日荷新卷,迎秋柳半疎。風流有佳句,不似帶經鋤。

送靈一上人(唐·陳羽)
十年勞遠別,一笑喜相逢。又上青山去,青山千萬重。

寄靈一上人(唐·劉長卿)
題注:一作郎士元詩,一作皇甫冉詩。
高僧本姓竺,開士舊名林。一入春山裏,千峰不可尋。
新年芳草徧,終日白雲深。欲問微官去,懸知訝此心。

題中上人院(唐·齊己)
高房占境幽,講退即冥搜。欠鶴同支遁,多詩似惠休。
缾澄孤井浪,案白小窗秋。莫道歸山字,朝賢日獻酬。

一公房(唐·喻鳧)
幽深誰掩關,清淨自多閑。一雨收衆木,孤雲生遠山。
花萎綠苔上,鴿乳翠樓間。嵐靄燃香夕,容聽半偈還。

贈惠律大師(唐·劉昭禹)
秋是憶山日,禪窗露灑餘。幾懸華頂夢,應寄沃洲書。
風月資吟筆,杉篁籠靜居。滿城誰不重,見著紫衣初。

送僧擇棲遊天台二首 其一(唐·鮑溶)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愛空王稍覺閑。師問寄禪何處所,浙東青翠沃洲山。

過堅上人故院與李端同賦(唐·司空曙)
舊依支遁宿,曾與戴顒來。今日空林下,唯知見綠苔。

秋夜肅公房喜普門上人自陽羨山至(唐·劉長卿)
山棲久不見,林下偶同遊。早晚來香積,何人住沃洲。
寒禽驚後夜,古木帶高秋。却入千峰去,孤雲不可留。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唐·孟浩然)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軍。軒窗避炎暑,翰墨動新文。
竹蔽簷前日,雨隨堦下雲。周遊清蔭徧,吟臥夕陽曛。
江靜櫂歌歇,溪深樵語聞。歸途未忍去,攜手戀清芬。

山居詩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唐·貫休)
支公放鶴情相似,范泰論交趣不同。有念盡爲煩惱相,無私方稱水晶宮。
香焚薝蔔諸峯曉,珠掐金剛萬境空。若買山資言不及,恆河沙劫用無窮。

新羅僧(唐·大義)
三千里路禮師顏,師已歸真塔已關。鬼神哭泣嗟無主,空山只見水潺湲。

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唐·李白)
(節錄)
題注: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徵古絕遺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州。

題淮南惠照寺律師院(唐·貫休)
儀冠凝寒玉,端居似沃州。學徒梧有鳳,律藏目無牛。
茗滑香黏齒,鐘清雪滴樓。還須結西社,來往悉諸侯。

題昭上人房(唐·皇甫冉)
沃州傳敎後,百衲老空林。慮盡朝昏磬,禪隨坐臥心。
鶴飛湖草迥,門閉野雲深。地與天台接,中峯早晚尋。

敬酬微公見寄二首 其一(唐·劉禹錫)
淒涼沃州僧,顦顇柴桑宰。別來二十年,唯餘兩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