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瓊台 雙闕

瓊台在天台山西南部、天台縣城北約10餘公里的桐柏山附近。區內有百丈崖、金爐峰、仙人座。隔岸有兩峰對峙之雙闕,故瓊台與雙闕往往連稱。

因話天台勝異仍送羅道士(唐·方干)
積翠千層一徑開,遙盤山腹到瓊臺。藕花飄落前巖去,桂子流從別洞來。
石上叢林礙星斗,窗邊瀑布走風雷。縱云孤鶴無留滯,定恐煙蘿不放迴。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唐·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潨雲漢來。聞君寫真圖,島嶼備縈迴。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幽緘儻相傳,何必向天台。

酬報先上人登樓見寄(唐·許渾)
題注:上人自峽下來
丹葉下西樓,知君萬里愁。鐘非黔峽寺,帆是敬亭舟。
山色和雲暮,湖光共月秋。天台多道侶,何惜更南遊。

瓊臺(唐·柳泌)
崖壁盤空天路回,白雲行盡見瓊臺。洞門黯黯陰雲閉,金闕曈曈日殿開。

步虛詞十首 其六(唐·吳筠)
瓊臺劫萬仞,孤映大羅表。常有三素雲,凝光自飛繞。
羽幢泛明霞,升降何縹緲。鸞鳳吹雅音,栖翔絳林標。
玉虛無晝夜,靈景何皎皎。一覩太上京,方知衆天小。

紀夢(唐·許瀍)
題注:(一作夢入瓊臺。《逸史》:瀍游河中,忽大病,親友環守三日,蹶起取筆,大書於壁。第二句云:“坐中惟有許飛瓊。”明日驚起,又取筆改第二句,兀然如醉,良久漸言,曰:“昨夢到瑤臺,有仙女三百餘人,一人自云許飛瓊,遣賦詩,及成,又令改,曰:‘不欲世間人知有我也。’既畢,甚被賞歎,若有人導引,得回。”)。(一作許渾詩)
晚入瑤臺露氣清,天風飛下步虛聲。塵心未盡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①。
按:① 此首《本事詩》及《唐詩紀事》並作許渾

山陽即席獻裴中丞(唐·趙嘏)
早年天上見清塵,今日樓中醉一春。暫肯剖符臨水石,幾曾焚筆動星辰。
瓊臺雪映迢迢鶴,蓬島波橫浩浩津。好是仙家羽衣使,欲敎垂涕問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