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未知的實相p688 (在九點五十六分停頓良久。)我十分贊同這事,因為廣義來說,我並不特別適合你們的客廳。我的實相比任何幽靈的要遠較明顯多了。魯柏做得很好,因為他如此聰明的探索,而把他的實相之束保持得井然有序(註三)。 (在十點一分停頓良久。)其他人的確曾感受到我——好比說蘇.華京斯——但在那兒的關係是非常不同的,並且對魯柏而言,他有清楚界定的區域是很重要的,而我也尊重這點。 附帶的說,任何這種顯現也都會增加許多迷信的廢話。在另一方面,關於我的實相魯柏還有很多可學的呢。除非他瞭解事件的向內規則(註四) ,否則他是不可能在這兒與我碰面的——所以圖書館在那方面對我倆都有用。 (在十點五分停頓。現在賽斯開始進入涉及了珍比較個人性的一些區域;同時,他給了我在上一節休息時寫下的第三個,然後第一個問題的答覆。我想,我要把他談兩個問題的一部分放在這裏,同時刪掉完全無關的部分。我認為關於珍的資訊對她的工作與她的一般生活都是十分中肯的。) 請等我們一會兒……我在這兒並不想詳談魯柏的事,但我的確有一些資料。顯然他是在一個學習的探險中間,試著以他平常的意識作比大多數的人多得多的事,並且試著不仰仗舊的信念結構去解決他的問題並且面對他的挑戰……他已辦到了,縱使他是在相當陌生的領域工作,而在那兒彷彿沒有什麼必然的事物。 《個人實相的本質》是在那兒讓其他人去跟隨的。不過,其他人並沒有參與其製作。他們有許多人會盡可能的試試那些概念,並且學到及得到很多——同時(有力得多的)一直安全的繼續握緊通俗信念的旗幟。但魯柏並沒容許自己這種安適,他應該記住,許多人有遠較大的困難……在健康、個人關係、財務及職業方面,而沒有任何令人滿意的成就去平衡他們的不幸。 (在十點二十三分停頓良久,雙眼閉著。)時不時的我作了些建議,而時不時的你們覺得合適時就採用它們……就魯柏的挑戰而言,他做得極好,因為他清除掉了真的圍繞著大多數人生活的殘渣……以一種方式而言,他的進步是依賴著他的學習狀態,所以他曾藉由拉進來其他的「束」(註五)來伸展正常意識的能力。然而,因為他是那個捲入其中的人,他必須試試每一束:而在同時他仍然必須對付他的舊意識及其習性。 這資料是無窮盡的,我為你們的利益而組織它。如果你想把它分成兩卷也沒有問題,你會找到好幾個可以這樣做的地方,而我會回答任何你有的問題。 以一種方式,當你在準備我們這本書時,魯柏的書(《心靈的政治》)會由另一個觀點繼續我們的資料。 願老天保佑你的手指—— (「它們沒問題。」) ——並祝晚安。 (「謝謝,賽斯,也祝你晚安。」 (十一點一分,那麼,《「未知的」實相》卷二就到此結束。現在,我想短短的為讀者講一下有關ESP班的事,請見註六。) 註一:見第七二四節最後一段摘自第十四節的資料,並見第五一四節。 註二:那麼,按照這些段賽斯資料,當然就有其他的珍和羅忙碌的在一簇相關的可能實相裏過他們的日子——而所有那些珍與羅對賽斯而言都與我們一樣的真實。我以前也想過那個,我開玩笑的對珍說,它多少是個折磨人的想法,因為它意味著從賽斯的觀點我們可能只是眾多的我們中之一而已。 這兒發生了各種有趣的問題。也許賽斯喜歡我們自己的那些眾多版本中之一些比他喜歡我們更多(但是,卻沒問他我對下對)。甚至可能他偏愛的珍住在一個可能的實相,而他偏愛的羅卻在另一個。賽斯如何能分辨所有的我們?在我們之間有何年齡的差別?在那個實相我們製作出《「未知的」實相》之「最後」版本呢?或最差的?還有——所有那些其他的珍和羅對他們的賽斯作何感想呢?等等…… 註三:我們認為,賽斯在此談到「實相之束」,因為今天珍曾經閱讀過她《政治》的第二十及二十五章,談意識的階段及意識束等。 註四:附錄十八包含了涉及珍—魯柏—賽斯(以及羅—約瑟)之複雜關係的許多資料。珍把《探險》的第十五章完全用來討論事件的內在規則及「非官方的」感知。 註五:見第七二五節的開頭,以及那節本身談意識束的資料。 註六:這個最後的註是在珍完成《「未知的」實相》一年多之後補充的。如我在第七四O節一開始時寫的,珍在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暫停了ESP班,以給我們時間不只去準備搬到坡居的事,並且也讓我們有時間安頓下來。如可預期的,那課的缺口很快開始有了一個漣漪效應:我們越遲遲不能決定我們是否有時間恢復上課,珍的學生越開始分散了。較年輕的人,尤其是那些一開始就非本區居民的人,開始散開到全國、甚至到外國,去繼續尋找更多他們許多人稱為「真理」之不可定義的精髓或特質。不過,他們隨身帶著賽斯的觀念,而珍和我相當感興趣的想,他們不只在尋找真理,也還在會見自己的對等人物。真的,為什麼不呢?按照賽斯的觀點,這種與他們全我的其他部分之接觸將會是無法避免的。 我們也將對等人物的概念應用在我們身上。賽斯在第七三二節裏說出在班上同學之間的幾個對等人物——(計算珍和我之間的心靈關係)來說,涉及了一共九個對等人物——而我在附錄二十五裏寫了那些關連。 由於我們自己的怠忽,當ESP班漸漸的消褪成記憶,珍和我與一些我們在班上的當地對等人物保持聯繫,而越來越少見到某些其他的了。每個選擇彷彿都是在所有有關的人之間的一個相互的、未明言的協議,而我們記在心裏,每個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去選擇要不要與我們保持聯繫——正如我們在我們與他們的關係中一樣。 那麼,關於我自己除了珍之外的三個班上的對等人物,諾瑪.普來爾與傑克.皮爾斯很快就開始走上了他們自己的路,那幾乎很少與我們自己的相交,雖然我們住得並沒那麼遠。而彼得.史密斯與我仍常相見。在珍那邊,她的一個對等人物,日爾達,旅行到遠方去了,雖然仍維持著薄弱、稀少的通信。珍只見過亞倫.柯屈兩次,卻覺得與他是同盟。蘇.華京斯與我倆都保持親近,雖然她現在住在艾爾默拉北邊一小時多車程的一個小社區裏。而自從課停了以後,珍只見過她第四個對等人物「從賓州來的年輕人……」一次。 我們越久沒上課,珍和我就越看出來其解散是多麼平行於《「未知的」實相》之結束,我們終於瞭解,兩件事都是不可避免的:兩件事的「時效」都已過了;對這兩者的結束我們真的感到遺憾,雖然同時我們衷心的同意,在這個物質——或「偽裝」——實相裏的生活本質就是一種無止境的改變與更新。縱使我們也許再也見不到我們已知的許多對等人物,我們也瞭解我們全都是不可分解的相連的。而我們有幾個人在身體上是分開的(或彼此見不著)這事實也沒多重要了,因為如賽斯最近在一節私人課中告訴我們的: 「當然,以一種奇怪的方式,『不可見性』這個字只有在你們這種世界裏才有意義。並沒有真正心理上的不可見性這種事……物質世界是依賴著從電子到分子,到山岳,到海洋每樣東西的關係,而在實相的設計裏,這些全部以精緻無比的秩序、自發性、以及超過任何你們熟悉的一種邏輯交織在一起。 「對等人物的概念只是暗示那個相互關係——一個當然包括所有族類及生命形式之相互關係——之一個小小的企圖。」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29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