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轉FB] 【嘴炮出版社】 就業結構失衡第二集
「將軍鬼扯蛋,圖文不相干…」

本文題目叫「就業結構失衡第二集」,
哇賽,沒想到將軍居然扯蛋能扯出第二集,
可見在這幾年的寫作之中,將軍扯蛋的功夫不只是增進了一個層次,
但重點是第一集呢?
請看一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4826695352173&set=a.114823695352473.22154.100004745294418&type=3&theater
我也知道,也明白,也清楚,
沒幾個人會乖乖去閱讀第一集的,
所以將軍只好熱心地幫讀者把第一集的重點整理出來,
逆砍砍,能把讀者服務得這麼好的作者已經不多了,
希望讀者能感受到將軍的好,找個機會請將軍吃個飯,
順便帶幾個大胸脯的辣妹朋友來給將軍認識…

就業結構失衡第一集重點:
First,「專業與工作不符」是常態。
Second,就業困境將導致更多的高學歷人才產生。
3th,企業與學校無法針對未來趨勢而預先訓練人才。

我想,許多直一定會不贊同上面第三點,
沒關係,你不相信才能讓將軍多扯些充版面,
如果,大家都能這麼簡單相信,那我幹嘛還扯,
以後直接貼結論不就得了…
DDT,是二次大戰期間研製來保護美國士兵不受帶病原昆蟲侵襲的,
後來,一些科學家改良後來保護一般民眾不受蚊蟲侵咬,
但這些「高端的DDT專業人士」卻沒人想到一件事:
DDT會造成對環境的危害,而更諷刺的是,
一群農夫與森林工作者發現了這件事,沒有透過什麼科學或專業的研究。
另一個例子,二次大戰後,許多專家預測,
私人飛機會像汽車一樣,在世界各地都變的普遍且便利,
當時,許多都市計畫專家、工程師、建築師都建議紐約市不要修建或拓寬馬路,
應該沿著哈德遜河岸多蓋小型機場,但私人飛機到現在仍不普及,
而當時,卻沒有人知道不久之後,反而是大型飛機佔據了天空,
商業空中運輸讓旅客在一天內飛越大西洋,
只是當時的專家都把資金投入到船運去了。
40年代末期,電腦是一項重大的科學革命,
但每個人都認為電腦主要只是用於戰爭與研究,
當時的市場研究評論是:「2000年以前,全球電腦市場最多能吸納一千部電腦。」
而25年後,全球已經裝設超過15萬部電腦,
在電腦普及後,又有專家預測電腦將取代中階管理階層,
「哈佛企管評論」寫道:「中階管理階層過時了嗎?」
至於後來又怎麼了?
很抱歉,事實總是與專家預測的不一樣,
但專家就是改不了這壞習慣,而聽眾也戒不掉去相信這種預測的毛病…

簡單來說,有太多的例子證明了預測是沒意義的,
社會上存在著太多的變數,所以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前陣子看到了HBO在播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trilogy,
第二集裡,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幻想著2015年車子都能在天上飛了,
但2015年車子能飛嗎?我不知道,那純粹是導演的想像,
但將軍能確定的是,2015年,鬼島的經濟仍不見起色,
為何這件事我能確定?這就是本文要討論的「就業結構失衡」,
回到本文正題,我們怎麼改變就業結構失衡問題?
首先,我們要停止去「預測未來」,
尼馬,這不是坑爹嗎?
台灣經濟都不好了,還不去預測未來走勢,那怎麼有競爭力?!
當初就是張中謀有先見之明搞了個「科技代工」才讓台灣有點起色,
我們需要的不就是有遠見的預測與規劃嗎?
上面那段自問自答應該很符合讀者心裡的疑問,
至少,將軍是這麼想的,是台雞店讓科技代工業”蓬勃發展”嗎?
說穿了,是台雞店帶動了代工產業的起飛,
但在此之前,有人預測到這件事嗎?沒有!
那之前,有人規劃嗎?也沒有!
那請問,台雞店剛設廠時,人才哪裡來?
人才稀缺,沒有意外,很多都是找專業不符的,
你不相信,也沒關係,你可以去問張伯伯,
將軍從小看著張伯伯長大的,我跟他很熟,
你找他,嗆我名字,我相信他一定會抽空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你還不信,那沒關係,建議你買幾張台雞店股票,
股東會時上台問問他,他一定跟我一樣的答案。

所以,很諷刺,當初台雞店找的到人才來湊數,
甚至用專業不符的人才也可以,為何現在企業就不行?
因為打從科技業開始發展壯大,學校也開始重點培育這類專業學生,
科技新貴這響噹噹的頭銜與報酬更吸引了更多的莘莘學子就讀理工專業,
當然,坊間的媒體、記者、新聞更是大力鼓吹科技業的「成功」,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通通加入了科技業崇拜的行列裡了,
於是,一年、一年、一年、一年,四年過去了,
理工新鮮大軍畢業後全往科技業裡頭擠,而再來的幾年,
理工新鮮人大軍沒有變少,只有更多,
直到,擠破了頭,供過於求,科技業不再有這麼多的理工職缺,
在過多的理工學生追求過少的理工職位,
於是,現在科技業的理工職位都是”符合專業”,
但多數沒找到相關工作的理工新鮮人呢?
他們只能轉往「不符專業」的工作領域去了…

所以源頭是什麼?「預測」,簡單直接,
因為對未來的預測,導致一窩瘋,然後失衡,
當時,許多專家也沒想到,科技代工是條死胡同,
更沒人想的到台灣的科技業會落到這樣困境,
如果,預測有用,我想沒人會鼓勵孩子去這樣沒前景的一個產業賣肝賣命,
當然,預測有用的話,沒有政府會投入這麼多資源去扶植這樣的產業,
至於,為何當初台雞店能找「專業不符」的人湊數?
因為,那個時代的大學生,至少代表著會思考能學習,
教育的本質不是考試也不是灌輸,而是知識的傳授與辯證,
但現在教育變樣了,教育像工廠一樣生產專業的學生,
他們懂自己領域的專業,但對其他領域則不聞不問,
而更多的學生是,考試得分畢業證書,
所以,學生的素質下降也讓企業必須強求專業符合。

剛有提到,台雞店剛創辦時也找不到人才,
那時大學生沒這麼多,可說是稀缺的很,
而那時的台雞店也沒太大本事與形象去吸引大學畢業的菁英任職,
那怎麼辦?「破格任用」,很簡單,
剛發跡的企業都是撿別人不要的,通過訓練與培育,為我所用,
所以說,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推力,這句話有點漏洞,
因為很多企業初期是找不到適合的人才的,
但這些企業能成長,靠的不是人才嗎?
更深入來說,是人才,但是是非主流的,人家不要的,
所以,在這時候,「識人用人」是非常重要的,
看的不是你的學歷、經驗、證照,
經營者挑選的是人才的發展性與可塑性,
然後企業也會致力於教育與訓練來提高人才的能力,
到此很明白,為何過去能發展,現在卻停滯了,
因為企業放棄了「識人用人」,改以主流的證照、學歷、經歷來挑人,
所以,就像挑對象,有些人怎麼挑都是爛貨,
是因為這人眼睛瞎了,不是是沒有好對象,
企業老是靠北找不到人才,也是因為企業瞎了,
瞎了就算了,還不承認自己瞎就是問題,
不想挑人又不想培訓人才,所以永遠沒人才,
大家都在搶經歷最亮眼、學歷最高貴、證照最多張的人,
而那些所謂有潛力的,雖然瞎了,但至少這些還看的見,
所以,在職場上很普遍的現象就是,
低階一票人,高階一票人,
但中間幹部,稀缺的很,跟大貓熊差不多稀缺,
更諷刺的是,這些中間幹部都是靠年資上來的,
沒什麼訓練沒什麼專業、更沒什麼見識,
佔著毛坑不拉屎,放屁還臭死人,
但企業最重要的偏偏就是這一區塊的主管幹部,
他們絕對了企業承先啟後的動能,
所以,企業停滯了,無法回饋與創造更多工作和價值給社會,
而且,這些老主管,你能奢求他具有「識人用人」與「培育英才」的能力嗎?
或許,找七顆龍珠會比較容一些…

好比當初王品集團剛發跡時,那時可沒什麼餐飲科人才好選,
你去面試也不會有人問你:「你端過幾年盤子?你讀過端盤子大學嗎?」
人家看,長的像人,活潑大方,那就用用看吧,
「破格任用」,非常簡單,然後「教育訓練」,
所以王品發展壯大了,你說人家沒人才嗎?
為何企業大了,就只找「主流人才」?
因為這比較簡單,比識人容易多了。
為何學生讀書,就是要先預測未來市場趨勢?
因為要有所依靠,讀書不就是為了找好工作。
也因為供給方想找個依靠,而需求方只求簡單,
所以我們得到一個失衡的就業環境,
結果,逢甲夜市賣衣服的店員收入比工程師還高,
但賣衣服的缺人,工程師不缺人,
你去面試工程師,人家要看台大畢業證書,
你去面試賣衣服店員,人家問你拿畢業證書來幹嘛?
你苦口婆心告訴你的孩子,別像爸爸一樣,
書不要讀多,多學學賣衣服,以後賣衣服會很好賺,
結果,你的孩子畢業後,發現大家都在賣衣服了…

via
https://www.facebook.com/kaobegroup/photos/a.912880062108988.1073741845.536229449774053/1064103756986617/?type=3
http://paste.plurk.com/show/23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