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雜談】功底是山,圈子為海——論同人寫作的質量與熱度**

作者:林朵
原文http://forestandflower.lofter.com/post/1cbe1712_9eb1312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繁化轉載/

====================================

接觸同人圈有一段時間了,冷圈熱圈也都算見識過,發現一種很普遍現象,有些同人文品質極佳但是應者寥寥,有些同人文水準平平但卻追捧者甚眾。


當然,這是將不同圈子的文放在一起比較得出的結論。客觀的說,若只看單個同人圈,其同人作品的質量與熱度大致還是成正比的。但是把不同的同人圈放在一起,圈子熱度對同人作品可提供的支持就要遠遠大於作品質量本身。


舉個例子,曾見過某作品衍生同人文在LOFT上熱度動輒數百的超級熱圈,會有寫手只因熱度不足百便生氣揚言要封筆撤文;也見過某些超級冷圈,苦苦堅守的寫手熱度不過二三十便已欣喜若狂。——雖然從我主觀感受而言,後者的寫作功底大約要甩前者百八十條長安街,奈何有句老話說的好,形勢永遠比人強啊。


這種現象可以用一個比喻來概括,即個人寫作功底就像山的絕對海拔,靠的是寫作者的自身積澱,成就的是作品本身的質量好壞;而圈子的冷熱就像海平面的起伏,決定了山的相對海拔,呈現的是觀者的多寡與反響。若圈冷水深,高山也給淹沒成深海暗礁;若圈熱水淺,低丘也能托起做平地險峰。


這是一種專屬於同人圈的有趣現象,也是使其區別於原創圈的一大特徵——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原創圈不存在冷圈熱圈之分,所有作品同屬一個圈,互為競爭對手——這種特徵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但寫作者身處其中,就不免要受其影響,甚至產生誤會。


而這其中最大的誤會莫過於,在圈子的冷熱不均中,錯誤地評價自身寫作水平,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後續誤判。


於是我們就能經常能在同人圈裡看見這樣兩種現象,一種是有人在熱圈中自我膨脹的厲害,以為自己的寫作水平已達「一覽眾山小」的境界,忽視了這熱度其實有一大半要歸功於原作和圈子,對原作與同好都缺乏應有的尊重和友善;另一種呢,則是有人在冷圈中自我懷疑,對自己的期許與磨礪都在無人反饋的局面下難以為繼,甚至心灰意冷,不再提筆,白白浪費了不錯的天賦和基礎,真是讓人惋惜的很。


以上兩種情況雖然表象不同,但內裡卻是相通的:都是寫作者被圈子這面凹凸鏡所折射出來的假象所迷惑,忘了一點,任海平面潮起潮落,山的絕對高度可是始終如一的。


當然,這麼說也不完全準確,因為山的絕對高度也可能提升或崩塌,但這與圈子冷熱無關,看的是寫作者本身是堅持還是懈怠,自身功底是進步還是退後。


而這才是能真正留給寫作者的東西。


至於圈子冷熱能帶來的,不過是一時的孤單或虛榮。


無論圈熱時被稱為什麼大手大觸,倘若沒有自身過硬的實力為基礎,等圈子一散,往往會被立即打回原形,昔日榮光難再續。


這種現象是由同人圈是以特定粉絲群體為基礎的客觀事實決定的,長遠看來既不會滅失,也不會輕易改變。在這樣的環境下,每一位同人寫手,在享受或忍耐寫作的過程中,不妨也停下片刻,問問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再熱的同人圈也總有冷卻的一天,若有誰想熱鬧之後還能為自己積攢點什麼,那就務必不要執念於一時的冷熱,畢竟大部分同人圈子從熱到冷的時長總是很有限,往往達不到讓人潛心磨礪的程度,總是跟著熱度跑就難免落入急躁的陷阱,只求當下,不謀長遠。沉下心來,老老實實打磨自己,才是跨越單個圈子侷限的唯一出路。


要知道,熱圈的超級大手必然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有過孤獨的堅守,要想成為超脫於圈子的存在,達到「不是別人喜歡看什麼我就寫什麼,而是我寫什麼別人就喜歡看什麼」的神之境界,必須付出非凡的努力,不是光靠投機取巧渾幾個熱圈、寫幾個熱梗就能長盛不衰的。


若參與同人寫作只是想追求一時的愉快熱鬧,那就一定要時時抓緊新興的熱圈,經典的熱梗,切莫落單。只要圈子捧場的人足夠,即使寫作水準止步不前,同樣的故事模式套入不同的圈子,也總會有新的觀眾,新的讚美。


雖說這種做法可能有些取巧,但這也是個人的自由選擇,無可厚非。以開心為目的同人寫作向來最是愉快,可在這份愉快之中,也應當對自身底子保持清醒的認知,不要過早對追捧與讚美沾沾自喜。


畢竟,同人圈也與這世間的許多平台一樣,脫離了它巍峨如山的根基,毫無積累的個人,就如那打水漂的石子,短暫地彈升幾次,便會被湧起的浪潮淹沒,什麼也留不下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