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嚴格來說,這是一篇討拍文
 
這幾天一直在猶豫是否應該說些什麼,最後我決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事件。
 
除非是已經經營多年人氣的作者,不然輕小說作者在面對市場和讀者的時候,經常是很無力的。少數能看到的,大概是出版社放出宣傳的時候讀者反應如何,或者偶爾會有比較熱心的讀者願意寫出心得與評論(其實這有時候也與作品所瞄準的客群有關),再不然,就是收到銷量單的時候了。(嗯,得獎作是看不到銷量單的)礙於很多因素,在討論的頻繁度上,台輕很難有日輕的熱絡,因此,作者對作品所能收到的最大反饋,除了願意花時間幫看作品的親朋好友(還必須是有品鑑、參考能力的)之外,就只剩下出版社編輯。對新人來說更是如此。作品的優缺、不足之處,作者往往只能信任甚至仰賴編輯的建議。編輯的專業性和為作品指引的方向,對商業作品的發展來說事關重大。有些創作時的難關,在面對自己的作品時會產生的視覺死角,光依靠作者自身的視角去突破也十分困難。所以,儘管有時不以為意,有時不願承認,或者根本斥之以鼻,但讀者的見解對於尚未膨脹起來的作者來說,是非常具有重量的事物。
 
從很久以前就在關注著角川比賽,許多得獎作品一一讀畢,再上網搜尋各種心得與評論,其中不外乎有相當分歧的各種見解,也有幾乎一致好評的作品。確實有許多人認為《翡翠的香料師》是更值得拿金賞的作品,甚至是「角川歷屆以來最優秀的作品」的評價。當然,也有認為作品仍有相當的不足之處,給予普通或稍嫌可惜的評價,總結來說,大約是在偏佳的普評到好評之間的作品。以書評和心得的數量來看,《翡翠的香料師》已經算是獲得許多讀者反饋的作品。這段時間大概是輕小說發展最被看好的時刻,但隨著時間過去,能明顯感覺到的是,至少在某些網路集群和個體內(對我而言可能是最積極想知道評價的一小撮人),對台輕,或說整體輕小說的討論度下降的十分嚴重,除非是特別具有存在感的作品或作者,否則很難從中獲得資訊。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好像面對著一道看不見邊際的長城,讀者們看完之後覺得好看嗎?他們有在故事中得到感動或某些作品中想傳達的事物嗎?這些聲音就好像被海綿吸收掉一樣,朦朦朧朧地無法傳達過來,我始終覺得是很可惜的事情。
 
最令人感嘆的是,往往是出現「負面消息」的時候,才會久違地熱絡起來被討論一下。比方說九十九十八前輩過世的時候,又或者是這次事件的時候。讀者們的應援、支持的聲音,才會亡羊補牢式地發出來。這當然不是讀者的錯,或許是這個「系統」還沒被強化到值得讀者們信賴的程度。或許對於不幸的消息才更願意吐露出一點心聲也說不定,但說實話,我從來不曾見過或想過,原來「台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有這麼多人願意關注的。是的,從來未曾。
 
或許這不是廣泛發生的事情,但我想在業界內,絕對發生過許多不斷重複的類似的事,而這次,大概也是反響最大的一次。但追根究柢,本質也可能根本與台輕無關,只是對於還無法站穩腳步的、台灣的ACG產業路見不平的一種怒吼和發洩。我常想,我們就像拿著從他者那裡學習來的武器在戰場上衝鋒的士兵,然而他者或許有戰略轟炸機開路、有來自大後方的炮火掩護,再不然,手中可能還握有更加精密更優良的武器。而有更多的人是以萬歲衝鋒的姿態倒下了。
 
我只希望,讀者能給予台灣創作者們多一點關心。這甚至不需要買書,可能只是點個讚,推個文,說句加油,留個言,對創作者來說都會轉化為一種能量,知道確實有人在期待著自己的作品問世(當然這可能會有泡沫化的問題)。能在市場上找出一兩個自己喜歡的本土作者,就算是「感覺還可以」的作者也好,麻煩大家盡力地「培育」吧。
 
看完書的讀者不吝於讓作者看到自己的想法,即使只是簡短的,我想僅僅這樣,就能讓現在的狀況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