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粗糙並不是輕小說的藉口


標題已概括了我對這篇小說的評價。雖然「輕小說」本身就是個爭議重重的定義,到底是什麼輕?題材輕?篇幅輕?段落輕?還是對白與敘述文字輕?各種定義各有其擁護者(還沒提到與上述四者全然無關的定義);但所有人應該都會同意一句話:那就是粗糙所造成的「輕率」顯然不是優秀輕小說應該具備的性質,更不是寫壞的藉口。儘管輕小說鎖定的客群本就不是嗜食文字的人們,而更接近「習慣多方接收娛樂與刺激,而小說只是其中一種(很可能還非主力)娛樂管道」的ACGN消費者;這群消費者對小說寫壞的容忍度普遍比嗜食文字者更高,批評時往往也更溫柔;但「可以忍受」並不等於「好」,更遑論「輕小說本來就這樣的,別要求太多啦」這類,反倒把寫壞當慣例或潛規則的論點了。如果這類論點盛行,則這文類的壽命也將近盡頭了——當消費者習慣的是不再期待,那麼包含作者在內的出版產業相關人士又怎麼能期待他們會持續掏錢出來?那不就只剩四個字,叫「倒掉活該」?


讀者會花錢買書的原因不外乎兩者:買知識,或者買認同。大概沒太多人會預期輕小說必須乘載什麼嚴謹的知識來作為核心價值;那麼如果連認同都沒有,像這樣的產品就不過是期待消費者因為太過年輕而犯了錯誤,等讀者長大,終究會被忘得連記憶渣子都不剩。即使是輕,也不等於沒有技巧。最好的輕小說是把外表包裝得看似輕鬆好入口,像是個會跟你瞎扯皮的好朋友;可要是它真的「只是個會跟你瞎扯皮的朋友」,那就完蛋了。輕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武器,而不是目的。小說畢竟是一種工藝製品,目的是娛樂讀者;而要達到這目的,需要的是技巧、心機與設計。很遺憾在這篇小說裡並沒有做到太多,所以它沒有娛樂到我,我預期它大概也不會娛樂到太多人。


事先聲明:我完全同意當批評者面對輕小說這類的通俗文學時,其批評方法理應與嚴肅文學小說分開。因為兩者雖然目的都是娛樂讀者,卻是鎖定不同群的讀者,也因而有著不同的技巧與構成方式。有些在通俗文學裡好用的技巧,跨到另一邊會變得行不通;反之亦然。簡而言之,嫌輕小說「對白都在插科打諢」或「題材太詭異」這類的批評是行不通的,因為插科打諢或設定專走偏鋒可能正是它的強項。所以,接下來的評論也將會以這文類所訴諸的要點出發,並以此為基準,探討這篇小說的表現。 [1]


[1]粗糙不是輕小說的藉口,這段話以及前面的稻草人鋪陳也不是無能(或無心或刻意為之)得只能寫出跟小吐板吐槽文差不多水準的評論的藉口。


角色


說起輕小說的重中之重,我認為並非設定是否出奇,而是角色塑造是否有魅力。雖然有不少輕小說會以驚人的設定來爭取讀者的目光,但即使設定再出色,一翻開發現角色全都不OK,照樣會GG。反之,如果角色弄得好,就算設定老梗也能長得鬱鬱蔥蔥。理由很簡單:小說裡最讓人即刻有感的元素就是角色。當你喜歡這角色,管他演什麼你都會興味盎然。


而這正是這篇小說最大的敗點:它的人物塑造超級不OK。普遍平板、刻板、大多時候均淪為只因劇情需要而反應的人偶、甚至不惜與其預設的前提相互矛盾。用一個非常老梗的說法:這樣的角色沒有自己的靈魂。我們經常聽到類似的說法,但這虛無縹緲的靈魂到底是什麼玩意?


所謂的靈魂,說穿了就是「個性」。而所謂「個性」又與角色的「選擇」、「行動」與「對白」習習相關。簡言之,如果一個角色在上述的三點都完全不出奇,只會選擇多數人都選擇的路,面對任何衝突都只會做些毫不出奇的舉動,說些誰也知道的廢話,那這樣的角色在小說裡的意義就跟舞台上當佈景的樹差不多,差別只是會動會說話而已,就像RPG遊戲的NPC,毫無反應只是個長老。長老只會交代任務,任務完成後說感謝你,村子和平了。這樣的角色甚至不像是人,而像用過即丟的人偶。雖然為了劇情需要,許多不重要的配角無法細細刻劃而只能用人偶化帶過,這很常見;但如果連主要角色也全都是人偶,事情就大條了。


這正是這篇小說出現的問題:書中的主要角色除了主角的姊姊之外,全都是人偶。先說主角。其實他剛出場時讓我有點驚艷:一個不甘平凡的少年,在升國中的暑假燃起了當吉他之神的夢想。他與啟蒙之師的相遇、著魔似地狂練吉他、為求一把好琴不惜做出一個中學生能做的所有努力:打工、幫家裡忙、甚至向父母下跪,最後終於在師父離去前買到了他手上那把價值顯然不只一萬元的二手吉他。到這裡都很不錯。一個個性鮮明又獨立的少年躍然於紙上。
然後接下來的一場戰鬥就毀了一切。


少年莫名被捲入一場戰鬥——很正常,輕小說嘛。他在曠野練著琴,突然出現了一神秘美少女,以及像特攝電影裡會出現的改造怪人,然後神秘美少女就把吉他奪去砸怪人的頭。這把理應灌注了主角所有思念與夢想的吉他,就此毀在一場毫無意義的戰鬥裡——雖然過程有些生硬且近乎愚蠢(大致流程:美少女被怪人擊飛到主角身邊,就這麼直衝過去跟主角要吉他,主角就這麼傻傻地給了,然後她就拿它去揍怪人的頭,期間主角除了在旁邊哇哇大叫之外別無他法),但單就這個發展而言是OK的,毀掉的夢想與思念可能會變成懸念,並且在未來變成支持角色前進的主要動機。然而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


這裡最重要的不是神秘美少女的選擇與行動(姑且就當她真的沒更好的選擇了。儘管這很不可思議:因為她背後理應有著整個神秘組織的支援,竟然還淪落到要去搶一個路過少年的二手吉他來當武器?組織的後勤補給顯然大有問題),而是主角的選擇與行動。整段戰鬥過程中,主角的應對令人感覺不出那把吉他對他的重量。儘管作者寫了不少激烈用詞,比如「那是神明留給我的電吉他怎麼可以用這麼猥褻的拿法握著?殺了妳喔妳這個白癡」之類的內心OS;但同時主角卻又有大量與此完全無關的內心OS,導致「夢想被毀掉」的緊張感被稀釋到缺乏重量——比如被美少女一個迴旋踢踢走時,他因為看到美少女內褲而露出幸福的微笑之類;或者怪人拿出刀時他還有心思去想「看起來很像柴刀,但比柴刀更巨大,應該是鉈刀吧」之類,大量無關又沒用的細節。依照故事發展的脈絡,那把吉他應該是你的命耶!如果這麼容易就各種分心,一會又在那想「身為男人,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女生戰鬥嗎?」、一下又是「如果我帶的不是吉他,而是西瓜刀,是不是比較好?這麼說來是我的錯?」,那似乎這把琴也沒這麼重要了,是吧? [2]


[2]這段文字實在非常之無恥,完全無視、或說選擇性地避開紀有潤對吉他的重視與被毀的心情,甚至使用不精準的段落扭曲(比方說紀有潤何時笑了?艾莉絲選擇搶吉他為何不是不願意接受組織支援的解讀?),企圖單方面以主角少部分的內心獨白來凸顯撰文者的「不有趣」觀點。


這裡涉及了作者在角色塑造時犯下的第一個大問題:實在太多無聊的主角內心OS了,而且一點用都沒有,多數都刪掉比較好。通常輕小說不介意插科打諢吐槽,但什麼叫做好的插科打諢?前提就是要有梗。說出來會讓人覺得好笑/聰明/怪異/犀利,那也不失為一種塑造角色的手段。但主角多數的內心OS不是在講些誰也知道的廢話,就是些不知所云的話。比如一開始神秘美少女被怪人擊飛到他身邊時,他的內心OS是「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海星身上似乎穿著裙子,海星真是個方便的生物呢……」之類的,一點都不有趣,只讓人覺得這傢伙腦袋有洞的OS。或在形容神秘美少女的氣質時,他的內心OS是「毫不留情的銳利視線像是要把人徹底刺穿。/簡直是一把黃金製成的轉輪手槍。」這比喻沒問題嗎?刺穿跟手槍到底有什麼關係啊?[3] 至於那些「出其不意發動攻擊!」、「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待無花空折枝」之類的浮濫內心OS,根本不用心疼,麻煩刪掉刪掉吧。無聊的內心OS不只無助於角色魅力;剛好相反,只會讓角色顯得愚笨,對其魅力有直接的妨礙。[4]而當這些爛爛的內心OS出現在戰鬥場景裡,妨礙的就不只是角色魅力,還有關鍵要素的呈現(比如在這裡,最重要的應該是夢想失落的痛苦)與戰鬥的流暢度。關於這作者的風格,多數讀者同意的是他戰鬥寫得好。這本書的中後期戰鬥確實是寫得頗為流暢;但偏偏就是開頭第一場戰鬥,因為過多無聊的內心OS導致節奏整個爛掉。說句嚴肅的:如果不是受《秘密讀者》委託必須要看完整份稿件,我看完第一場戰鬥就會直接棄追了。[5]


[3] 一樣是不精準的段落複製,可以停止這種行徑嗎?尤其第二段的OS,兩段話所修飾的事物根本不同,卻硬要把兩者混為一談的用意是?
該段原文:
閃耀著美麗金髮的艾莉絲學姊從黑暗中浮現。穿著牛仔短褲和連帽上衣的她看起來殺氣騰騰,運動鞋在地面留下咕啾咕啾的摩擦聲。
她目光直視阿一,毫不留情的銳利視線像是要把人徹底刺穿。
簡直是一把黃金製成的轉輪手槍。

[4] 這句話我能不能解讀成:反正我就是不喜歡笨蛋。

[5]如果不是受《秘密讀者》邀請並回應,這篇「評論」我也真的不想再讀下去。這種評論素質真的沒問題嗎?


主角的問題很大,配角的問題也不小。雖然配角沒有被大量主角無聊的OS轟炸以至於顯得智力低下,卻也受到了波及。比如當主角看起來就是這麼碎嘴、容易分心又腦袋有洞的時候,其他角色卻必須因應劇情需要而說些「你真的很聰明」之類的話……很抱歉喔,角色聰不聰明並不是作者說了算。要說服讀者,麻煩請讓主角真的做些很聰明的事。但主角做了什麼呢?好不容易買到把好吉他,就這麼傻傻地交出去然後被毀了。回去哭了幾聲,也沒幹什麼特別的事(比如對那個毀去他夢想的神秘美少女做什麼報復),就這麼決定放棄夢想。於是一開始鋪到現在的吉他之神梗就這麼廢了。他把對吉他的愛投注到另一個神秘的女同學身上,跟她還完全不熟(就連能否成功約她出去玩都不知道)、僅僅只是有好感的情況下,就可以為她犧牲一切,變成類似假面騎士那種全身被改造的「戰士」……這真是腦袋有洞啊,還能說什麼。 [6]


[6] 又是一次扭曲。只要有用點心看書,都會知道我所塑造的紀有潤是一個十分笨拙、不愛讀書、成績也只是勉勉強強的少年。所謂「其他角色卻必須因應劇情需要而說些「你真的很聰明」之類的話」,是在本書終章,紀有潤拆穿西裝男謊言的時候,西裝男對他的揶揄,僅此一次,什麼時候變成我說了算?


當主角是這副調調,要怎麼讓其他人昧著良心稱讚說他真的很聰明很厲害好棒棒呢?這行為模式就只是個中二病深重的少年啊。[7]為了配合他的智商,裡面所有人——尤其是成年人們的智商也被拉低了。比如所謂的幕後黑手阿一,穿著實驗袍出場,主持著沒人知道詳情的神秘實驗室,一看就是腹黑科學家的模組,確實很適合當黑幕;開頭還動員一架美軍直昇機幫他撐場面,儼然就是個至少國家級甚至跨國陰謀的負責人,可他講起話活像是另一個中二青年穿著戲袍。比如為引誘主角加入組織,他連「我可以告訴你喜歡女孩子的情報喔,不管是身高體重甚至胸型我全都知道喔」這種鳥話也說得出口,這對白換成他班上某個好色同學說出口也毫無違和感,但他可是大魔王耶[8]……雖然大魔王並非不能講些幼稚的話,確實可能存在有「老是講些幼稚話的魔王卻很厲害」這種可能性;但前提是他必須做出什麼「厲害的事」,才能讓讀者有感覺。但仔細想想,他有做什麼厲害的事情嗎?研究半天只做了個怪人雷達,另外就是養出主角然後被反殺。這角色除了不符年齡與角色前提的幼稚行徑之外沒別的了,一整個就很空洞啊。而主角父母就甭提了。因為主角被改造成「戰士」,頭上突然長出角,他們就「啊啊啊長角了怎麼辦」;去醫院,被醫生呼嚨說沒事,就變成普通的擔心;隔天角消失成一個小小的突起,連問都不多問了。你們是正常的父母嗎?[9]或者該說,故事裡有正常的成年人嘛?


[7] 誰昧著良心稱讚他很聰明?還是有人昧著良心硬要扭曲?主角確實就是個中二少年啊。

[8] 是喔,誰告訴你他是大魔王?

[9] 寫了你要看啊?真的不用在那邊假欸。前面說主角的OS該刪,都是無用的細節,現在父母的關心又突然變得很重要了。


再說一次:這小說裡所有的主要角色,除了主角姊姊外,都是平板的人偶。一開始戰鬥的神秘美少女艾莉絲(就是姓艾名莉絲,這梗有點……算了,勉強OK)[10] 從頭到尾只有兩個情緒,要不爆怒,要不冷淡且若有所思;但若有所思也沒思出什麼,最終就只留下動不動暴怒的形象。這其實很浪費。因為她是毀掉主角夢想的那個人,這是個有力的操作點:如果能讓主角對她由恨轉愛,那就等於讀者對她由恨轉愛[11],只要給她個夠好的理由或苦衷,合理化這一切行徑,就有可能做到。這才是創作技巧。而艾莉絲從頭到尾就只是個討人厭的衝動傢伙,形象完全沒變,這處理完全沒技術含量可言,角色會空洞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10] 我覺得齁,人名有什麼哏在裡面最好是解讀得出來再說,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無聊。

[11] 又是扭曲,紀有潤對艾莉絲的情緒是恨嗎?對她有恨的是你個人吧?


另一個空洞得驚人的角色是芝織繪——又是神秘美少女[12],被主角莫名愛上並宣誓捨命保護。連姓艾名莉絲我都給它過了,但這裡還是忍不住想吐槽:芝織繪到底算哪門子的名字。作者真的有唸過覺得OK嗎?就算不會被改編成動畫,想像主角大喊「芝織繪~」的畫面,不覺得很突兀嗎?把女角名字取得像起司的品牌真的沒問題嗎?[13]


[12] 本書中到底有哪句話說芝織繪是美少女?又是一次扭曲。
芝織繪登場時主角的第一人稱描述:(芝)織繪同學容貌普通(我是覺得很可愛但其他人似乎不這麼覺得),身材普通頭腦也普通,成績並不算特別優秀的樣子。

[13] 對您來說大概姓名裡面有芝的聽起來都像起司吧。


芝織繪就是公主角色沒什麼疑問,問題是她整個內在都是空的[14],無專長無偏執,唯一的喜好是吃甜食(可以再沒特色一點……),唯一的特殊之處只有強加給她的先天威能:「增加戰士的能力」,但這能力在故事裡從來沒用過,也沒提到該能力如何影響她的性格組成。於是這角色除了偶爾出現的可愛言行(其實也沒真的可愛到能產生記憶點)與等著出事然後被救之外,就沒用了。而這,就牽涉到了下一個致命的問題。


[14] 您怎麼不去探討,為什麼作者要讓這個角色是空的?


情節

即使人物空洞,如果情節夠精彩、能說服人,也可能扳回角色上的失分。目前這篇小說技術最熟練的大概就是戰鬥情節的處理。去除上述有問題的初次戰鬥,後續當學姊開始大殺特殺的時候,那流暢度與節奏感還不錯。而當主角與姊姊「研究」如何把角去除,那段感官描寫也不錯(只要是姊姊的段落,節奏都OK;怪的是只要阿一跟艾莉絲相關就各種崩 )[15]。大致可說:這作者擅長把腦中的電影畫面翻譯成文字,所以對於這些畫面感強烈的橋段多能處理到位。
遺憾的是,像這樣的情節——動作描寫或感官刺激並不是小說的強項。論畫面衝擊力、以分鏡強勢帶領閱讀節奏與張力,小說遠不及動畫、遊戲甚至靜態的漫畫畫格。沒得說,這就是它們最擅長的部分。換言之,以小說而言,在這方面拿的分數怎樣也有上限,而且隨時可能被好的ACG作品用幾張圖就巴過去。能用文字流暢地描述動態場面當然也是技巧,而且是娛樂小說必備的能力;但僅有這個是不夠的。


[15] 怎麼崩?(反正崩就是崩,這是一篇好的評論?)


小說最厲害的部分,終究是梳理因果,並且抓住最能引動讀者情緒的細節發揮。以戰鬥而言,這一戰怎麼打;為何要打;因何而勝因何而敗;其中有什麼細膩的心理轉折;最令人揪心的兩難與矛盾又是什麼;描繪這些細膩且與畫面無關之處才是小說最厲害的地方。[16]如果把這些放空,單單去描繪殘虐的打鬥場景,讀者當然有從文字腦補的樂趣,但更強烈直接的樂趣卻可以從其他載體上獲得,那他們為什麼要來看你的小說呢?


[16] 我也沒看到你試著去分析啊?反正就是平板刻板的沒靈魂人偶,有什麼好分析的,對嗎?


所以回到剛說的致命問題:為何放空芝織繪很糟?因為這樣讓主角「必須奮戰的原因」也都跟著放空了。 [17]


[17] 紀有潤是「只為了芝織繪而奮戰」還是「覺得自己是在為芝織繪奮戰」,我覺得差異很大。


恰如前言,芝織繪對主角而言絕對不算熟稔,就只是一見鍾情的單相思,而且對方心意未明,所以隨時被拒絕都不奇怪的狀態。以這個前提,要主角為她做什麼奉獻犧牲奮鬥都是說不通的。[18] 但他無視任何警告,阿一說:「再過去就回不了頭了」,艾莉絲說:「所謂奉獻是完全沒自己的生活,持續一輩子」,不聽就是不聽。太脫離現實的犧牲奉獻,只顯得主角的思考完全站不住腳,只這麼一頭熱,反倒讓人很想看看他被打臉會怎樣。然而作者並沒有真的打主角的臉,他的腦熱就這麼一順到底,從小魯蛇[19]升級成天下無敵的戰士,只讓人覺得這一切都毫無因果可言。而故事也因此失去了最根本的魅力——梳理因果,並把想要說的話藏在其中,而不是直接說出來。比如「世界不會毀滅,會毀滅的只有人類而已」這種帥話,如果沒有情節去展演、梳理出足以支撐這句話的因果[20];只是一句孤單的斷言擺在那裡,對這小說或讀者而言都沒有任何意義。


[18] 紀有潤就是這麼中二,這樣說得通嗎?我也覺得本書這麼無趣,被嫌說看不下去,到頭來還能寫出八千字的評論,邏輯上也是說不太通。

[19] 看得出來你對角色的解讀就是這樣吧。

[20] 身為讀者,當然可以當這是一句空話,不願意認真去讀的話,什麼都是空話。


除角色空洞外,另一個重大硬傷就在於這小說明明叫《守護她直到終結世界》,卻對於感情線的情節幾乎完全放空。主角從完全不認識芝織繪到產生戀愛的感覺到願意為了她捨棄一切,這些情節只短短散落在章節裡,彷彿在交代設定,但它卻是讓後續一切成立的核心。這當然是不夠力的。即使經常被說濫情的九把刀,《那些年》好歹也有用原子筆戳背、一起讀書與考試競賽之類,非同尋常的事件發生;而主角呢?還在想要不要約芝織繪回家,好不容易才套出她身體不好要定期看病的情報;然後呼~地,就願意為她犧牲一切了,簡直莫名其妙。


感情線不只貧弱,還不合理。比如主角去到實驗室的原因是看到芝織繪與艾莉絲放學走在一起,頓時「腦筋發麻變得一片空白」,讓人很想吐槽你是在空白三小,女孩子感情好走一起也要管,真是住海邊管很寬。那她們要是一起去上廁所你豈不要暈過去了?基於對艾莉絲不合理的戒心與懷疑,他開始跟蹤他們,因而見到了大魔王,成為後續被改造成「戰士」的契機。但這一整個情節從開頭就不合理,導致後續的一切發展就像毒樹結出的毒果,變成純粹是主角(或作者)的一廂情願,沒有說服力可言。 [21]


[21] 這不叫斷章取義什麼才叫斷章取義?假設您是個國中生,前幾個禮拜看到陌生的學姊在自己面前跟可怕的怪物搏鬥,並且虐殺了怪物,開學後,看到該學姊跟自己心儀的同班同學在放學時走在一起,請問您的反應是:
1.沒事兒沒事兒,跟兩個女孩子手牽手上廁所差不多。
2.幹,三小,到底怎麼回事?跟過去看看。
請選擇。
依照您獨樹一幟的文學毒樹毒果原則,您這通篇錯誤的「評論」大概也是一篇廢文。



如此一廂情願的發展,不只情節跑起來不順。誠如先前說過:當主角的行徑看起來腦袋有洞,卻依然選擇相信他、讚美他的角色就顯得同等腦殘。這是相互關聯的:情節的崩壞會影響到角色設定。即使再想讓角色顯得聰明/深沈/有魅力,如果情節老是在逼他們做些很蠢的事,那麼堆再多形容詞也是假的。比如阿一,即使堆上國家級研究機構負責人的名牌[22]、又態度神秘、說話不著邊際,好像很酷;當他選擇相信這個腦熱的小子[23],把珍貴的改造藥劑[24]打在主角身上時,已經注定了這角色的智商上限怎樣也不會高到哪去。[25]


[22] ???

[23] ???真的搞不懂你在說什麼。

[24] ???

[25] 是喔,但他創造了兩個最強戰士,這點我說了算。最後造成他失敗的因子為何,您大概也沒想去解讀。


反之,如果情節合理,角色就好做事,魅力也才有機會被彰顯出來。


如果對作者而言,想像主角與神秘美少女[26]之間如何逐漸熟稔、經歷獨特事件與建立感情之類的實在太過困難,那或許這設定本身就有問題。為什麼要挑個超出自己能力的設定呢?把芝織繪設定成主角的青梅竹馬,一開始就很熟,那些確認彼此為獨特的事件以及必須為她拼命的理由全都可以用回憶來呈現,不就搞定了。還可以用姊姊來拉抬芝織繪的聲勢,玩個三角關係修羅場,多開心。[27]幹嘛弄個神秘美少女[28]來逼死自己。


[26] 誰啊?

[27] 對啊,我怎麼不去寫廢萌爽撈,要來這裡給您亂評一通?

[28] 到底是誰啊?


但在那之前,可以的話,請把芝織繪這名字改掉吧。你可以不信姓名學,但最好相信:奇怪又難記的名字只會造成角色的不幸而已。[29]


[29] 奇怪是您說的,難記也是您說的,完全沒有解釋,您要不要用聲韻學分析一下?


設定


誠如先前所說,設定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雖然一個吸引人的設定能讓小說贏在起跑點,如果空有設定,角色跟情節卻爛掉,那還是假的。


以這篇小說而言,其設定並不突出,作者也說了他想嘗試書寫假面超人與改造怪人那樣的戰鬥,所以不是「新類型的開發」,而是「既有類型換在台灣搬演」。但如果真是如此,就產生了設定上的吐槽點:亦即本作其實並沒有真的致敬到假面超人或特攝電影的戰鬥。除了有戰士有怪人,其他重要的元素,包含變身、必殺技等等大都付之闕如,看起來也沒有反類型的打算,換言之,是不是假面超人元素,其實就跟本作品一開始引入的吉他元素一樣,看起來好像想做些什麼,其實根本不太重要。[30]


[30] 如果假面騎士(我想您應該是在說假面騎士)跟怪人的戰鬥只是「變身、必殺技」等元素的演繹,那您說的沒錯。



另外,艾莉絲身為最強戰士,唯一的弱點是月經,這部分的處理真的不OK。雖然作者想處理女戰士的月經問題這想法本身是不錯的,但把它作為「最大的先天限制」,並且變成不得不招募主角、而她因而要忍受主角,這樣的發展則很糟糕。等於從先天否定了她。背後想法說穿了就是「女生就是難免有弱點,戰鬥還是要男生來啊」,這很刻板而且無趣,彷彿又回到過往少年漫畫裡的蒼白女角,那只是一種「往例」,卻絕不等於「好」。[31]即使要處理月經也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烙印勇士》裡的喀絲卡,月經只是作為一次重要事件的起因,卻沒有限制住這個角色。[32]她依舊走出屬於自己的戰士之路,用獨特的戰法與韌性在殘酷的戰場站穩腳跟。艾莉絲也一樣,幫她設計個弱點是必要的,但不該是某個先天因素這種一翻兩瞪眼的東西;最好是個性,與其過去相關。如此刻畫,角色形象就立體起來了。


[31] 即使是艾莉絲最弱的狀態,也比「當時」的紀有潤強,請問您有注意到嗎?

[32] 如果這本書打算寫個十集,那您說的其實沒錯。給我十集,我連主角的阿嬤還有烙鍊的腳踏車都刻畫給您看。
我再說一次,月經確實讓艾莉絲變弱了,但前提是,沒變弱的她是無敵的啊。


同理,最後她與主角發起一場爭奪芝織繪的對決,最終攤牌的結論竟然是:「可是妳是女孩子啊」,言下之意「她終究不會是你的,因為你跟她同性別」,這真的超級無敵弱的。令人非常想吐槽主角「你又知道芝織繪不喜歡女孩子了。說穿了:你跟她又不熟,哪來這種天大的信心認為自己能爭贏啊?」[33]


[33] 是啊,您說的完全沒錯,然後呢?為什麼停了?


結果卻是艾莉絲因而崩潰 並且把自己的子宮拔掉,然後噴血而亡(默)。[34]


[34] 艾莉絲崩潰只因為這句話嗎?要處理掉這個「弱點」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為何艾莉絲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作?又,如同紀有潤所說的,她大可和紀有潤一起把芝織繪救出來,她為什麼不作?好吧,你(默)我也只能(默)。



如果前面角色只是平板和無趣,那麼這部分的處理已經崩壞到致命的層級。角色已死,有事燒紙。如果作者不知道怎麼處理性別議題……那麼最簡單的解法就是不要處理。不會又硬要,結果就是大爆炸。這部作品就算了,炸就炸了;但如果作者不知道這樣的設定背後的想法有什麼問題[35],那麼未來就只會死在同個地方。一次是遺憾、運氣不好、所知難免有限;但第二次就是愚蠢了。


[35] 您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解讀有什麼問題,反過來說也是一樣。


結語


先前提到唯一沒有崩壞的角色是主角的姊姊,原因並不是喜歡裸體走來走去或提供刺激的想像之類,那只是浮面的因素,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角色的身上有謎。


所謂謎,並不單純只是把真相遮住。謎的本質必須包含「讓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動機,反之則無法成立。比如阿一,我知道這傢伙有些陰謀詭計,但因為他過於幼稚的言行讓我對這角色完全不感興趣,所以即使有些被遮住的真相,也不會急著想一探究竟。「反正也大概就那種等級的陰謀吧?時間到了就會背叛,然後被主角打爆,還不就那樣?」這樣的角色是沒有謎的。同理,艾莉絲沒有、芝織繪沒有、主角更沒有。這讓他們平庸、刻板,也妨礙了讀者想繼續看下去的動力。 [36]


[36] 如果您的前提是「不感興趣」,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不是嗎?


只有姊姊這角色具有謎的特質。


她的神秘言行與暗示跨越道德邊際的亂倫想像,都讓人「想要知道她的真相」。她全程似有若無地掌握著事件全貌、卻又不橫加干涉的態度也加強了這點(至於博覽全書過目不忘這種外掛就只是裝飾而已)。重點是這角色一出場總讓人不知道她想作什麼,正因為不知道,才更想知道。這正是謎的本質。


我不確定作者在刻畫主角姊姊這角色取得的成功是巧合抑或控制下的結果。[37]因為這角色最終的處理方式只能算是閃躲:最後仍沒有給出任何關於她的答案,而只是把她藏了起來。主角姊姊在本書的運作模式就有點像《超人對蝙蝠俠》裡的神力女超人,出場時刻短暫,但存在感滿點;驚鴻一瞥,打完收工,不留任何崩壞的餘地,所以讓人格外關注。


[37] 成功不成功不好說,但整本書的角色都是控制下的結果。


或許也因此,關於她的段落敘述節奏才會不錯。因為只要穩穩寫她的怪異言行就很有趣了。這暗示了故事能吸引人的重要本質,並不在於炫麗的武打、設定、繁複的細節之類;而是某些神祕卻讓人無比在意的事物,通常還有些挑戰道德與認知的邊際。其實把姊姊這角色成立的要件換到情節安排上,也是同樣成立的。當我不確定作者想幹嘛[38],又把我撩撥得心癢難耐,故事才開始有趣。


[38] 您這篇評論也都不知道我寫這本書在幹嘛。可惜。


祝這位作者未來能寫出有謎的角色,與故事。

分數:滿分1分,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