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 [ 最後的二十世紀少年 ] 《什麽歌》| 心得 鐘聲響起來了。在《什麽歌》的開始。 那是上課鈴或下課鈴,也許是教堂的鐘樓打點, 總之,那關於時間。 十二年前這個樂團的主唱說:“我希望可以創造出一個封閉的宇宙。” 如果說每一首歌都是這宇宙中的一個星球,那麽那些相互關聯的歌詞就如同星與星之間的特快列車。 “只要在五月天這個世界裏面,你好像有憲法一樣,每一件事都可以相互印證。” 時間到了,憲法豐滿,宇宙落成。 只要你對這個宇宙還算熟悉, 你可以輕易從 “為了要擁有那些付出什麽”想到“這些年讓步的你是否會嘆息”(《頑固》); 用“那麽多名車名表名鞋,最後我們只能帶走名為回憶的花園”(《諾亞方舟》)去回答“追逐的人換來那些什麽,最後能帶走什麽”; 在“從何時我們都已擁有很多”的“騎虎難下”(《人生無限公司》)回到只有彼此能夠欣賞的“無聊話題”與“惡行惡狀”(《兄弟》), 在傷痛過後的清算中,轉念在貧瘠小行星種一顆玫瑰(《最好的一天》) 在歲月輕快的追問裏,細數一顆苦果,一點美夢,還有你,陪著我(《一顆蘋果》)。 雖說拆解與考據不應增減歌曲的審美體驗,但作為脫離了《自傳》專輯的框架結構之後第一首真正意義上五月天的新歌,《什麽歌》的歌詞卻比往常都更接近一次總結: 通過源源不斷關於“什麽”的發問,邀請聽者乘上星際特快,由一點輻射擴散,用一首歌的時間,在“五月天宇宙”之中巡遊。 如同長篇動畫的片尾。 這就是為什麽,當作曲與編曲已經營造了相當清亮激越的情緒,熟悉這個宇宙的人,卻依然在歌曲中遭受到結實的“重量感”和無法抑制的眼淚。 也因此,盡管可以盡情類比,可以形成參照,《什麽歌》卻不會屬於創作者的任何其他時期,而只屬於完成《自傳》後的此刻。 - 歌曲進行到主歌第二段唱: “每一首歌曲都在尋找耳朵,每一顆寂寞的心還是寂寞”, 創作者在這裏像是在坦露某些懷疑,而這懷疑又要回到那最根本的命題: 一首歌曲能移風易俗嗎?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一個人可以通過創作觸動另一個人心嗎? 出了一張唱片的人無法回答;但寫了上百首歌,繞著地球巡演,一個人總能從現實裏得到某些回饋。 這回饋或許讓創作者得到安慰,也或許答案是: 每一首歌都在尋找寂寞的心,而每一顆心卻依然守著它寂寞的理由; ——在令人忐忑的時代長夜之中,在觀點的激蕩對峙中,在價值捍衛的焦土戰裏,難免有失望的回響,有的失望如此深刻,“讓每次呼吸都痛”。 用作詞家的技巧,用征途過後的一種從容,你把這疑慮深深包裹。 十五年前你唱著這首像是回答了一切的篇章: “回憶童年唱遊,轉眼惆悵宇宙,有誰能夠逗留, 靈魂能有多重,為何刮起狂風,還是不能飛走。” 五月的雪,覆蓋沙漠,融化之後,愛是綠洲。” ——歲月走了,意念留著;冒險結束,情誼留著。 可是,五月怎麽會有雪呢,雪怎麽會下在沙漠呢,沙漠怎麽能長出綠洲呢? 這最後的二十世紀的少年殘存的美夢啊, 他所執著的不過依然是:在貧瘠的現實裏,用愛灑下一點種子, 期待當五月過境,也還有一個豐沛的夏天在等候。 - 前些天批踢踢版友回顧2006年的某次采訪,裏面主唱和馬世芳老師有如下對話: — 阿信:有時候會覺得好像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有時候又覺得這個世界好像任性得要命。就你可能使出了你吃奶的力氣,你用全身、你整個生命的力氣用力地撞上去卻發現你只是輕輕地撞了火車一下。搞不好自己還會被捲進去碾死。可是火車依然是在他的軌道上面疾駛。那時候在寫這個歌詞的時候就想說六七零年代那些一起參加反戰、嬉皮運動的人,現在搞不好現在在穿著西裝賣軍火。非常悲傷的事情。 — 馬:不過也許他們當年擋火車的動作,有讓這個火車稍微慢了一點。(阿信:有嗎?)不一定。誰知道呢?或者至少當年擋火車的英姿被我們這些年輕人發現了。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能擋下來也不一定。(阿信:真的嗎?) 現在是2018,烏托邦沒有實現, 你用盡了力氣,你還好好的, 這是《什麽歌》,這歌裏依然有那小小坦露的執著, 那些聽著你的歌在各自的土地上長大的人,也開始產生聯結, 並迎頭直面自己的狂風, 也許你想說的是,這就好了,這就夠了。 - 我想象這首歌的現場, 我想象歌曲的最後,當我們合唱, 我們一起唱到“我擁有你,你擁有我”, 你知道嗎?其實是我們在重復彼此的話: 你的“我擁有你”,是我的“你擁有我”, ——我們彼此努力重復對方的上一句話,像是應答,像是答應, 好像能從“此刻擁有你”的時間緊張感裏解放出來,好像眼前的漂流不值得擔憂, 天真可以從此照舊。 - “ 珍妮說那時她才五歲 一切死氣沈沈,什麼都沒發生 每次打開收音機,聽到的都不值一提 直到某天美好早晨,她轉到哪個紐約電臺 她不敢相信聽到的聲音 她開始跟著音樂搖啊搖 她被搖滾樂救了一命 那怕斷手斷腳,你都可以跟著搖滾電臺跳舞 然後一切就沒事啦 一切就沒事啦 ” … ... —— 親愛的藝術家,這就是你的音樂給我的天堂。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60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