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新聞眼/標籤化邊緣人、病患 徒增社會恐慌 http://udn.com/news/story/9676/1605535?goo.gl/FPOLcK 新聞眼/標籤化邊緣人、病患 徒增社會恐慌 2016-04-03 03:05 聯合報 本報記者陳惠惠 台北地方法院釋放「搖搖哥」的裁定昨出爐,法官認為,搖搖哥遭強制送醫時,很難認定有傷人或自傷之虞,卻違反他的意願,逮捕程序有瑕疪,等於打臉北市府。搖搖哥被釋放後,昨天重回政大遊蕩。 強制送醫時機敏感,強硬手法更是惹議,市長柯文哲卻覺得委屈,直言感人故事被寫成強迫就醫,這番快人快語卻挨部分網友抨擊,甚至有臉書粉絲團發起「將柯文哲強制送醫 寫下台北最感人故事」,酸言酸語到了最高點。 四歲女童「小燈泡」在內湖慘遭斷頸殺害,發生這樣的慘案,人心惶惶可想而知。柯市府第一時間沒拿出安定人心的具體作為就算了,話可沒少說,儘管台北市聯合醫院無法判斷凶嫌精神狀態,市警局卻發新聞稿直指嫌犯患有精神疾病,醫界警界各執一詞,推來推去引發爭議。 動作大的還不只警局,社會局長許立民打算比照「街友」模式,處理疑似精神疾病患者,協助就醫。而副市長陳景峻則是指責殺童案凶嫌父母,縱容兒子啃老揮霍,遷怒譴責。 王姓凶嫌究竟是不是因為吸毒引發幻覺,抑或是罹患精神疾病,仍尚待鑑定。但是柯市府這一連串回應和作法,企圖以最簡便的方式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在在可能「標籤」邊緣人與精神疾病患者,與危險攻擊行為加以連結,讓精神障礙患者感到不安,除了加深社會躁動與集體恐慌,無助解決問題。 出處: 政大駐衛警:搖搖哥曾持棍砸路燈、隨地便溺 - 民生戰線 - udn城市 http://city.udn.com/54543/5461593#ixzz5EQBdsIZU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4106138359429&set=a.10150333615624429.360819.658744428&type=3 http://blog.udn.com/ah5488/52252249 > -------------------------------------------------------------------------- < http://blog.udn.com/ah5488/52252249 政大搖搖哥事件,關鍵不是人權與政府作為 2016/04/03 08:19 由聯合報4月3日的:新聞眼/標籤化邊緣人、病患 徒增社會恐慌(http://udn.com/news/story/9676/1605535),評論所言,責怪政府作為失當,但是,這樣的評論沒辦法解決「精障人士的待遇」與「社會大眾的不安」問題。 其實,我覺得最奇怪的事情是:搖搖哥的監護人呢?他的家人該負起的責任呢? 這才是最該追究的吧?不管是是堪憐的無力照養,還是惡質的棄養,總該把問題的源頭探清楚。責怪政府施為,非常的廉價,通常也不必付甚麼責任,可惜的是,根本沒辦法解決這類現象,如果我是記者或主編,應該要以公器告訴社會大眾的是:法律對這類人的處置方式是否得當,以鞭策民意代表修法;家中有精神障礙的成員,家人有甚麼資源可以借助?訪問身處第一線的精神科醫護人員,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讓大家了解政府還能做甚麼?這才是能解決問題的公共評論吧? 當然,家有精障的家庭我們同情,但我每天都要面對7個過動、妥瑞、亞斯、情障的14歲國中男生,累歸累,因為不放棄,他們的脫序行為已經有改善。所以我認為,若資源足夠,肯花心力,而且,絕不放棄,家庭才是解決精障人士的最佳場所,因為如果連家人都沒有愛來處理自己的家人,又怎麼能奢望其他人付出愛心處理呢? 該要求搖搖哥的家人負起責任了!如果沒有家人,政府強制他就醫,負起法律上的責任,又有甚麼錯呢?畢竟他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作為的精神耗弱者。如果擔心就醫環境不佳,那麼該檢討的是該如何提供精障者一個合宜的環境。捨此兩項不探察,一直檢討政府權力與個人人權的衝突,於事無補。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63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