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我自己本身是在深藍教育下長大的小孩,父親是會認真繳黨費去開會去投黨內初選的國民黨員,從小聽中華民國的國民黨史長大,其實蠻可以理解原po的想法,我二十歲的時候很大部分也是這樣想的。想分享一下為什麼我現在的想法和以前不同的原因,我小時候非常的「藍」,高中去高雄念書時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同學會這麼「綠」,但隨著了解的事情越多,想法也越變越多。


●原po (1)共識
  在1.當中,原po提到的共識是,「生活在台澎金馬地區的人們都不想被共產黨統治」。我想這點確實是所有「人民」的共識,無論是國民黨支持者,還是民進黨支持者,都有這樣的共識。但這是政黨、權貴、商人的共識嗎?不一定,這我們留待後面討論。


●原po (2)華獨和台獨
  原po表示「不是不支持台獨就是想被中共統一」,這點回應了前面所提的共識:「人民都不想被共產黨統治」,也就是說,人民都不想統一。如果不想統一,那我們就只能獨立,獨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中華民國獨立,一種是台灣獨立。

  但現實我們遇到的困境是:華獨比台獨還要困難。華獨是真的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理性,華獨挑戰的思想是一個中國。中華民國是「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但「China」和「中國」這兩個詞彙都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壟斷,只能有一個「中國」,世界上只能有一個「China」。

  從國際上面來看,只要我們使用「Republic of China」這個名字,我們就等於在宣稱自己是「China」,從此很難和China劃分開來,必然要攪進「中國」的歷史裡面,變成我們本來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現在要從「中國」裡面「分裂」出來,甚至等同我們意圖宣稱自己能夠代表「中國」。但實際上我們從來不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壟斷的中國」的一部份,我們實質上一直是獨立的,不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過。

  現階段來說,華獨這種說法是用來維持現狀用的,目的是不挑戰中共的神經,為什麼有這種效果?因為「中華民國」這個國名存在,意味著台灣還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對於中共來說,「中華民國」是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他未來必然是要把這塊土地拿回來的。也就是說,當我們使用「中華民國」這個國名的時候,就暗指著我們是國共內戰的延續,台海之間的事情是一個國家自己內部的內政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有時華獨會被其他人認為是希望統一,因為華獨某種意義上會被解讀成認同一個中國、台海問題是內政問題,雖然大部分的華獨派自己不這樣想)

  但很顯然華獨解決不了問題,華獨只是一種模糊的口號,用途在於穩定現狀,撐多久是多久,但現實面上不可能因此而有任何改變。比如像「中華民國」的領土劃定範圍嚴重悖離現實,如果要華獨,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修憲,先改變中華民國的國土疆域,讓中華民國的領土不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周圍其他十五個國家重疊。但有可能嗎?一旦修憲,華獨這個模糊口號的用途就破滅了,他必須面對「台獨」需要面對的所有困境,比如台海開戰的威脅,同時還要面對台獨不需要面對的困境,比如在國際名稱上的混淆、爭奪「中國」代表權的爭議、和「中國」歷史牽扯不清變成內政問題等等。

  《與中華民國有領土爭議的十六國地圖》:
  https://images.plurk.com/UGnH34VeHVYqyoVvzPBvC.jpg

  我個人並不覺得國號非要用「中華民國」或「台灣」不可,但就現實考量來看,台獨和華獨都超難,而華獨又比台獨更難。我不反對用華獨這個口號當作維持現狀的口號,像李登輝就是這樣打算的,但我認為把華獨當作終極目標並不是這麼理想,對現況沒有甚麼太大幫助。


●原po (6)台獨、台灣史與中國史
  前面談的是現實考量,關於國名,接下來我們討論的是歷史情感。為什麼有人想要用「中華民國」這個國名,而不是「台灣」?是因為歷史情感,有的人真的很認同中華民國,深刻了解中華民國的歷史,甚至自己本身就是中華民國歷史的一部份。這樣的情感是必須要被尊重的,但同樣,也有一群人,他們和「中華民國」這個國名是缺乏歷史情感的。

  首先,我們要先來談論,民族國家是很近代才出現的概念,這我們現在的社會中,是到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才開始有的概念,而且中華民國還很尷尬的沒有通過神意裁決,沒有建立真正的民族國家。這部分的概念推薦可以看劉仲敬所寫的《諸神之戰:世界秩序與現代中國(上)》和班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在這裡很難用三言兩語去解釋清楚。但我們可以確定,清朝不是民族國家,而是一個類似神聖羅馬帝國那樣的政權,也就是說到清朝中國的民族國家概念都還不存在。

  劉仲敬《諸神之戰:世界秩序與現代中國(上)》線上全文:
  https://tinyurl.com/y9kzdrzz
  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68357

  清朝在1895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但那個時候是日本正在建立起民族國家的時候,台灣作為日本的殖民地,地位尷尬,但同樣延續了日本當時風起雲湧的思辨,直到後期日本走向獨裁的軍國主義。台灣這片土地上有很多的祖先確實來自中國,但我們必須知道,他們的歷史經驗,是從類似神聖羅馬帝國方式的大清,變成明治維新後往民族發展的日本的殖民地,再來是民族國家確立但走向軍國主義的日本的南進基地,然後甚至是第二次大戰被盟軍空襲而後戰敗的戰敗國。

  再然後,才是代表「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光是前面這整段歷史事實,就可以造就出和從1945到1949間從「中國」接管/撤退到台灣的外省軍民,完全不同的歷史情感。一開始確實是有人熱烈歡迎中華民國政府到來,還成立了「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但他們得到了甚麼?二二八事件,動員戡亂,戒嚴,還有白色恐怖。鍾理和《原鄉人》所寫的「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就是這整個從期待「中國」這個「原鄉」,到最後希望完全破滅的過程。一生抗日的林獻堂,到了晚年,居然諷刺地逃到了日本,再也不願意回到台灣。

  台灣獨立從來不需要否認歷史,台獨所要求的是正是我們必須重新去正視歷史事實,正視那些被國民政府所編撰的教科書所遮掩掉的歷史。我們不能只看見中華民國的歷史,我們必須回去看台灣的歷史,我們必須同時了解兩者,這當中才有可能和解共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轉型正義,轉型正義的目的不是為了清算,「它假定:雖然正義沒有獲得伸張,至少讓歷史真相得以大白、加害者得以懺悔、受害者得以安慰、後代可以記取教訓;同時更重要的,國家社會得以避免分裂。」如果今天我們只去看中華民國的歷史,只去看國立編譯版審定的歷史,只去看國史館的史料(當然這些歷史很多也都是真實的),無視其他的歷史事實,那麼,擁有不同歷史經驗情感的人,必然永遠是恨著的,必然永遠仇視這個無視他家族歷史苦難的主流歷史思想與體制。

  同樣,今天我們的國號一定要叫做「台灣」或「中華民國」嗎?我們可以有第三個國號的選擇嗎?比如大員、福爾摩沙、鯨魚島?前面談的都是漢人的歷史,那對原住民來說呢?這中華民國/台灣這名字又符合原住民所擁有的歷史情感嗎?

  為什麼我們的國號一定要是「中華民國」而不是「台灣」、甚至不會是第三種可能的名稱?這才是華獨派應該要面對的問題,是甚麼讓我們堅持「中華民國」這個國號而不能接受其他?是不是我們的歷史經驗情感使然?還是真的存在某種優勢、符合公共利益的好處,讓我們選擇去使用這個國號?

  在過去,我曾經是華獨派的,但隨著我讀的史料範圍增加,我越覺得我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的堅持越站不住腳。而後我甚至必須很難堪的承認,我過往對於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的堅持是基於我對歷史事實的偏頗了解。如果我們提不出歷史情感以外強而有力的理由,我們就無法說服他人一定要使用「中華民國」而非其他國號。

  我們不能只看《一把青》而不看《燦爛時光》,同樣,也不能只談《阿罩霧風雲》而不談《太平輪》、《冲天》與《梅花》,正如《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互為表裡,只看一方都無法完整,更別說,我們還有《賽德克巴萊》、《KANO》和《灣生回家》。


●原po(3)(4)國民黨與民進黨、經濟問題/(5)移民
  在社會中,每個人有他不同的位置,所以會有不同的政黨傾向。但因為前面談論的情感問題,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有各自不可動搖的鐵票。討論這部分差不多等同於討論歷史,可以先按下。

  原po提出,國民黨不會想要統一。但這是存疑的,尤其是在國民黨候選人高喊九二共識的時候。我們可以確定,不管是哪個黨派的支持者,都不希望統一,但對於政黨來說,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實際上,國民黨以前黨庫通國庫,當時的蔣家政權形同皇帝,和中共是死對頭,他不可能想要統一,因為那危及他的政權。但現在的國民黨呢?當國民黨失去可以揮霍的黨產,而中共又願意給予大量金錢的時候,國民黨真的不會想要統一嗎?不會想要做兩岸統一的最佳買辦嗎?更別說,有大量的政治人物,他們都有雙重國籍。

  更明確的是,馬英九直接說出了「不排斥統一」,他的父親馬鶴凌的骨灰罈上正寫著「化獨漸統」。這次縣市長選舉結束後,高雄市長韓國瑜、台中市長盧秀燕、南投市長林明溱也理所當然地對中共的國台辦高喊「九二共識」要設立兩岸工作小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甚至直接公開對蔡英文喊話,要求蔡英文接受2016年中共以陸客施壓要求蔡英文承認但蔡英文拒絕的九二共識,並指稱這是主流民意,而所謂的「九二共識」,對中共來說,就是「一個中國」。國民黨不想統一嗎?這個假設是完全沒有說服力的,事實是,國民黨中,有不少人希望可以和中國統一,並且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表態。

  這也就是原po(5)提到的,有人開始討論移民。這是真的,縣市長大選往往是總統大選的風向標,如果是不希望被中國統治的人,看到這次選舉的狀態,尤其是聽到新上任的市長們以及國民黨主席大喊九二共識的發言,一定會有人開始懷疑台灣的主體性是否大勢已去,是否最後必然走向統一?移民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需要長期籌備,理論上,統一不會突然發生,香港回歸也是走了20年才從輝煌繁華走到今天的窮途末路,現在開始準備,十年後離開台灣,是非常剛好的。

  兩岸統一一定不好嗎?香港回歸初期,有多少人賺得金滿缽?而現在呢?香港首富李嘉誠早就逃走了,當初大賺的人和現在受苦的人是不同的人。如果台灣和中國統一,初期一定有買辦可以從中受益,誰不想做那個買辦?這同時也代表,民進黨也可能賣台,比如我們可以看見,中國電影大亨于品海入股了民進黨中常委陳勝宏的陽信商銀。我們要做的是,不讓那些持有政權的人可以輕鬆成為獲利滿滿的買辦,而現在最糟糕的是,我們清楚看見國民黨裡面出了超級多的買辦,如果我們還高聲支持國民黨,等同贊成他們成為買辦,就算是國民黨的支持者,也應該要表達異議,讓國民黨知道自己這樣的作法沒辦法獲得原支持者接受才是。我們可以看看2014服貿要通過時的太陽花運動,難道裏面沒有國民黨支持者嗎?絕對是有的,但支持者雖然支持國民黨,一樣表達出了他們絕對不接受國民黨去當買辦的想法。

  我們可以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中,清楚看見中國在台灣所建立的各種買辦、各種管道,這裡面很多都和國民黨的權貴有關,我覺得這是很需要我們去深入了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認為支持國民黨等於賣台等於統一,這種二分法確實過於粗暴,但也是其來有自。只是我覺得這種二分法實在很不利於討論。

  《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7380

  再來是柯文哲,柯文哲的立場也是被大家所詬病的。早年在柯文哲還沒當台北市長的時候,柯文哲說自己是深綠,但是等柯文哲成為台北市長後,他說「兩岸一家親」。這句話之所以會引起軒然大波,是因為「兩岸一家親」是中共在十九大時習近平所提出的對台方針:「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但是,柯文哲也說「台獨可以做不能說,統一可以說不能做」,當記者問柯文哲是否接受九二共識的時候,柯文哲直接反問「所以九二共識是甚麼?」,會這樣問,很清楚他也知道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而記者自己也知道,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所以記者也不敢回答。實際上,柯文哲所表現出來的,與其說他親中,更像是暫時妥協、曖昧模糊的華獨。

  而不談柯文哲的表現,柯文哲的家庭背景就注定柯文哲想要當中共的買辦沒有這麼容易,當買辦怕的是甚麼?怕中共過河拆橋,你幫忙把台灣談了個好價錢賣掉,而轉眼中共來了就直接送你進勞改營。柯文哲沒有足夠堅強的背景,也沒有其他國家的國籍,也就是說,若他和中共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這不是柯文哲的人格問題,這是現實問題。這就是我們前面談到的,一般的民眾、勞方大多不希望統一,柯文哲的背景更接近一般的民眾、勞方。更別說,這次柯文哲選得多麼艱難,姚文智選前狀況如此低迷,居然還可以拿走將近二十五萬票,就知道這有多傷。

  另外談到經濟問題,為什麼我們和中國貿易要戒慎恐懼?和中國貿易,會讓經濟變好嗎?

  首先,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他們是權貴資本主義,他們的資本和政府是綁在一起的,這點非常建議可以看看《中國:潰而不崩》這本書,他很詳細的介紹了中國現在的政權體制,我們不能用和一般國家交易的邏輯去討論中國,因為他們完全是以政領商,他們的企業有非常多都是國營企業。再來,台灣現在對中資的限制很多,為什麼中資還硬要想辦法進來?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台灣有這麼強大的商機,讓中國的企業非要進台灣不可嗎?顯然是沒有的。那麼,中資為什麼要進來?顯然在經濟考量外,更多的是政治考量。

 《中國:潰而不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8528

  比如「陸客觀光團」,就是近幾年中國用來經濟制裁各個國家的常見手段。中國有十四億人口,裡面有快兩億的中產階級,當中又約有5800萬人相當富裕,雖然中國有十二億人過著悲慘窮困的日子,但我們只要看那5800萬人,就已經是很大的商機了。2008年馬英九執政,中國讓大量陸客來台,2009年,高雄電影節規劃要撥放有關新疆熱比婭的電影《愛的十個條件》,立刻引來中共抗議威脅減少陸客,同時台灣的旅遊業者也擔憂中共威脅,對高雄市政府施壓,希望禁止撥放該電影。後來高雄政府挺住了,但也付出了政治代價,高雄市新聞處被市議會裁撤,一直到2010年底高雄縣市合併,才重新恢復編制。十年後,2016年蔡英文執政,中共也用同樣的手段,透過減少陸客,希望能迫使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這都是非常血淋淋的教訓。

  今年三月,南韓意圖和美國一起部署薩德,中共就用了相同的手法去對付南韓。這些前例清清楚楚,誰能再輕巧地說和中國貿易不需要戒慎恐懼?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聽到韓國瑜要大量引中資進高雄時,會如此的憂慮。但同樣,對於工商總會之類的群體,聽到中資能夠來台,會大為振奮,這不是對錯問題,這是所處的社會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大部分的人民,大部分不希望和中共統一的人民,都是勞方,而非資方,但最有影響力的群體,從來就是資方。

  當我們拿掉兩岸政治的問題,我們來看,如果是正常國與國間的貿易,和中國貿易,可能會發生甚麼事情?這點我們可以看《致命中國》,裡面談的就是美國在和中國大量貿易後所遇上的困境。當然,很多東西我們可以說是美國咎由自取,他們確實也有拿到好處,但我們需要借鑒的是,美國所遇上的問題,我們同樣也會遇到。中國的產品在價格上非常有競爭力,但這是建立在非常不公平的競爭之下,中國沒有環境保護的問題,而且政府藉由控制人民幣的匯率,造成了貨物進出口的關稅壁壘,讓中國貨可以輕易出口,外國貨卻很難打進中國市場,這使各國的製造業往中國移動。

  《致命中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9102

  《致命中國》認為,一個製造業的工作,可以扛起六個人的生活,也就是說,一旦我們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一個製造業工作,就可能需要處理六個人的貧困,這是很難用創造新職缺去填補的漏洞。此外,研發和製造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研發和製造分家的道理,沒有製造鏈在,研發這邊非常難做,一旦製造離開,研發也會跟著離開,這在很多製造業外移的經驗中得到了驗證。如果中國繼續是製造大國、2025中國製造,下一個跨時代的重要發明絕對會出現在中國,而不是美國或歐洲其他國家。

  經濟以外,還有戰爭的考量。二次大戰時,日本和德國都有超級強大的軍需工業,可以生產出當時世界上最高品質的軍武,但為什麼他們還是輸了?納粹軍官曾經說,盟軍派出一輛坦克,他們把坦克擊毀,再派出一輛坦克,他們再把坦克擊毀……就這樣反覆下去,他們就沒有彈藥了。一旦戰爭發生,製造業可以快速轉型成軍需工業,他們不用製造出超精良的武器,只要能造出海量的武器,就有機會可以戰勝對方。(所以我們一直想扶持自己的汽車工業裕榮,嚴凱泰也才剛去世,但顯然這裡面相當失敗。)而現在的中國不但有大規模的製造業,還有越來越精良的技術,再這樣發展下去,未來,中美一旦真的在軍事上開戰,美國很有可能會輸掉這場第三次世界大戰。

   回到我們自己的經濟議題,國民黨和民進黨,誰比較會「拼經濟」?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尷尬的,實際上,民進黨執政也只有陳水扁的2000~2008這八年,而且還是國會沒有過半的八年(我以前天天聽家裡、週遭人罵陳水扁,那時也很討厭他,但我現在回頭看,只覺得他在那種情況下還能做這麼多事根本天生練武奇才),要說那八年民生凋敝,但那時大學生的起薪還有27000,而馬英九2008~2016這八年又真的做得好嗎?他讓我們遇到了22k。但這樣就要說馬英九差也是不合理的,因為2008年遇上了金融海嘯。但從這兩個八年裡面,我們幾乎提不出甚麼證據去說國民黨比民進黨還會拼經濟,同樣,我們也很難去說民進黨擅長經濟發展,我們大抵只能從過往的工程中得出一個結論,民進黨在施行工程這件事上,有時似乎表現得比國民黨省時省錢非常多。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有一個「國民黨很會拼經濟」的預設?因為我們的教育。包括我自己,因為從小生長環境的緣故,也一直有國民黨很會拼經濟這樣的預想。我從小聽的就是黨國神話,類似這些:國民黨撤退時非常聰明,不但把黃金從中國搬過來,還把故宮最珍貴的品項都搬來了,所以台北故宮裡面的藏品都是中國最精華的;當年李國鼎和孫運璿推動竹科,才有台灣今天的台積電;國民黨非常懂經營,像好樂迪就是國民黨的黨產,他們經營得有聲有色;蔣經國十大建設超有Guts,「有些事我們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奠定了台灣今天的基礎......這些可能都是事實,但可能都只是一部份的事實,當然有些成功確實可能是當時的某些人真的有遠見,但有些成功其實只是吹捧,有些成功是剛好順應那個亞洲四小龍的時代而起飛。

  『吳叡人曾經說大略這樣的話,蔣經國時代的政治悲劇往往被以「大時代的悲劇」、「結構的必然」所開脫,但若講到蔣經國的豐功偉業,這裡面卻又有個行動理論,就是蔣經國如何擺脫結構,大刀闊斧成為民主的開創者。這時候,「大時代」與「大環境」又不再局限著當政者。當政者搖身一變,成了民主先驅。「論殺戮與失敗則推給歷史結構,論成就與功勞則歸於統治者之英明領導,這真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這不是要去抹滅那些已故之人的貢獻,而是我們必須回頭去檢視這些黨國神話,是否在我們心中造就了一些其實不是那麼經得起檢驗的意識形態?否則一直堅持要「拼經濟」的我們,怎麼會在一個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中國快被打爆,進行嚴重的金融管制,開始想盡辦法從民間挖錢出來比如開始課徵房屋稅、找藝人開刀、討論二胎稅,一帶一路金流不足考慮去動香港外匯存底讓港幣崩潰的時間點,為了「拼經濟」而去支持和中國靠攏這種完全背離拼經濟邏輯的政策?

  我們需要破除的是心中根深蒂固的黨國神話,而不是消滅國民黨史,如果我們無法破除自己心中的黨國神話,無法認識真正的國民黨史與台灣史甚至是中國共產黨史,我們就永遠沒辦法好好的去討論過去,也無法真的去深入討論未來,更遑論務實地去討論各種經濟政策。


●原po(7)平權議題與政黨
  如果可以,希望在討論之前,我們能先把【釋憲70週年紀念之湯德宗大法官談同性婚姻自由案】這一系列的影片看完。我們常常討論到最後會發現,關於婚姻平權的議題,很多時候我們的爭執或歧異其實在於並沒有真的把大法官《釋憲748號》到底說了甚麼弄清楚,因此當中有很多的誤區。

  【釋憲70週年紀念之湯德宗大法官談同性婚姻自由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uj1UC6bco&list=PLwsaaLhzIklctli70LuqpAE7olxmhtUKl


  所有的社會運動,最終如果要成功,都必須藉由實際的政府機關來執行,不管我們今天的訴求是甚麼,任何訴求,都不能只停留在社會運動的層面,所以除非這個社運本身的力量強大到可以自己組織成一個政黨,否則去談論「社運歸社運、政黨歸政黨」是很不切實際的。

  在談論公投之前,我們必須先來看《釋憲748號》是從哪裡來的,大法官1997年修憲,2003年施行,新的制度是大法官只能一任,一任八年,所以不會有終身大法官的存在,總統只要能夠連任,就可以決定十五位的大法官人選,總統就算只當了一任,也可以決定一半的大法官人選,這種情況下,大法官有任期,同時也有了微弱但確實存在的民意基礎,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替換人選,如此的人事更迭,也會帶來思想的轉變。

  【湯德宗大法官談釋字748 「臺灣準備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BBy21mpWQ&feature=youtu.be

  而最近的《憲法訴訟法》的草案,更有機會可以鞏固同婚的釋憲成果。這個法當然不是為了同婚修的,但執政黨多少可以透過他們的意識形態傾向去加快或拖延法案進行。

  這裡並不是要去稱讚民進黨和蔡英文,也不是要去稱讚除了戚家威外也提了釋憲的台北市政府,同婚能走到今天,是很多人的努力,這成果得來不易,所以有人會認為這個議題被民進黨、蔡英文、台北市政府挾持了、收割了。這一路走來沒有人是容易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可以跳過是否允許同婚,直接進入立專法和修民法的對決?這就是政府機關的權力,因為同婚議題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停留在社運階段,他已經走進了執政團隊現實的執行面,所以他才能有這麼大的力量。

  同樣,這也是為什麼愛家公投找上了國民黨。我們可以預見,一旦支持愛家公投的政黨成為執政黨,當推動愛家公投的組織進入執政團隊現實的執行面後,能有多大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說,投票給國民黨,某種意義上,幾乎等於反同。

  我們不能無視這些事實,說現在開始,平權議題要和政黨脫鉤。這與好壞無關,與是非無關,不是說甚麼黨支持甚麼,他就是好黨,甚麼黨不支持甚麼,他就是壞黨,每個議題的正反方,都有他們的理由,政黨和議題連動才是一種常態,政黨之所以存在,本來就是為了把某種意識形態、國家實質方向、長遠願景變成我們的真實世界,我們本來就該對我們支持的政黨施壓,迫使他們去支持我們支持的議題,去執行實際的政策,如果不存在支持的政黨,我們甚至必須自己創黨。支持同婚者如此,反同者亦是如此,否則我們要政黨政治何用?我們全部靠社運就好了。

  同婚不需要綑綁民進黨,他需要的是任何願意幫助他實現的政黨,只是今天我們現有的選項剛好只有民進黨,如果國民黨今天願意大轉彎,說要支持同婚並願意實際執行,那同婚議題的支持者為此去支持國民黨,絕對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