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手】湯底:

人們總說,這個世界是那樣的喧囂,但他們依舊離不開聲音、離不開吵雜,倘若哪天這個世界只剩下寂靜,或許他們才會想念聲音的美好吧。

關掉枕邊不停震動的手機,又是一個美好的早晨,離上課還有一段時間,或許我該去星巴克買點咖啡提神,早上的課可是不能偷睡覺的!只是到了星巴克後,我才想起那件被自己給遺忘的事——。

「Hi, 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Vanilla Latte I want, thanks!

面前的店員親切地準備為我點餐,而我則手忙腳亂地拿出了背包中的紙筆,又迅速的在上頭寫了自己平時常點的咖啡種類,希望自己沒耽誤到店員以及後方客人們的時間。

這種事情發生了無數次,人們總是因為我的不一樣而對我感到厭煩,甚至是同情,但我們和一般人並無區別,我們一樣努力的生活著、一樣朝著自己的夢想而前進,要是這個世界能慢慢的試著理解我們就好了。

而那天以前的我,從沒想過願望能成真的這麼快。

這天晚上,我收到了不少親友們的訊息,內容無一不是在說那家新開的星巴克,起初我並未對這件事有過多的關注,也並未仔細將親友們傳給我的連結一一看過,直到我在社群網站上滑過某篇新聞的大標題——全美第一間手語星巴克。

我開始搜尋更多相關的資訊,更是意外的發現了,那間分店就位在我們學校附近,於是我抱著期待的心情,準備在明天一探究竟。

一早,排隊的人潮便淹沒了入口,幾乎所有排隊的客人都在打著手語,都在用我所熟悉的語言,而我期待地跟著隊伍,終於排到了櫃檯前——。

【Hi, order you want what?】

【Vanilla Latte I want, thanks!】

面前的店員親切地準備為我點餐,而我不再為此感到緊張無措,這是我熟悉的語言、這是我熟悉的一切,我如同「普通人」似的點著餐,如同「普通人」似的喝著手中的咖啡,這曾經在我腦海中夢想過的一切都在今天實現了。

或許我們未來還是會受到許多不平等的對待,或許這樣的幸福真的來得太快,但是這個世界似乎已經開始嘗試理解我們了。

繼續努力下去,就能等到一個喧囂和寂靜的平衡,對嗎?


-

其他細節部分以及小知識補充:

1.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是美國的國家語言。

2.美國於2018年開張了全美第一間的美國手語星巴克。

3.美國手語和英文的文法結構不同,因此聽障人士在書寫或打字時,文字組成會令聽人覺得有些前後顛倒。

4.美國手語除了ASL之外,還有分成PSE以及SEE,但只有ASL為國家語言,其餘兩者不算是正式的「手語」,因為是以英文的文法結構拼湊而成的。

5.就算只學了PSE或SEE,也能和聽障人士做簡易的溝通。

6.臺灣的臺灣手語已於2018年正式成為臺灣國家語言之一。

7.有些聽障人士能讀懂唇語,有些則無法。

8.對於聽障人士而言,手語即是他們的母語。

9.打手語除了手部動作之外,也非常注重臉部表情。

10.全世界的手語都是不同的,無法通用,美國有ASL、英國有BSL、臺灣有TSL、日本有JSL......等等,當然,也有「國際手語」。

11.一個單字可能有好幾種不同的打法。

12.湯底中的「那間分店就位在我們學校附近」,該學校為高立德大學,位於華盛頓特區,該校為第一所為聽障人士建立的大學。

13.在ASL中,有個叫做「Name Sign/手語名字」的東西,美國聾人文化中,聽人的手語名字只能由聽障人士幫忙命名。

14.手語名字通常會以你的個人特色去做命名,例如你的頭髮可能是蓬鬆長髮,而你的一般名字是Angelica的話,你的手語名的打法可能就會是「手打A這個字母,然後比出頭髮蓬鬆的動作」。

13.手語並非逐字打成。例如「大家好」,打成「大」(手比很大)、「家」(手比一個家的形狀)、「好」是錯誤的,應該直接打成「大家」(手向前指所有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