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科技續持續並快速進步,同時汙染也持續嚴重。 被汙染物種越來越多並逐漸消亡。 地球上宜居的陸地也逐漸變小,人口也越來越集中密集,最後分別形成了三個聯合國/勢力,並於翌年簽立協約建立國際研究所,致力於共同恢復維護地球。 相較以前汙染速度有減緩,但清理淨化速度仍舊跟不上,主要都市部分生活系統也開始受到些許影響。 離開地球找新的宜居處的聲音漸大,於是再次開啟世界會議,最後決定留有部分人員繼續淨化,並遣新一批菁英人員離開地球,先至已記錄的某星球建立起小規模基地與研究所居住觀測,並同時發射出數枚新的探索衛星航行出更遠的距離去探索。 其中一枚新探索衛星在航行第十個年頭,偵測到來自太陽系外的大型未知彗星,並回報基地與地球。 基地的科學家們在彗星經過時,切確計算出該彗星各種可能的行經軌道以及於何時經過地球。 當彗星群經過地球時,主彗星比起初次紀錄與經過基地時的紀錄已些微變暗,面積也略微縮小,但從地球上看去用肉眼觀察仍看得到。同時從世界各地觀察到各種非污染造成的自然或不明的異象,並傳出有極少數人短短續續聽見或看見難以描述的現象,然在彗星離開地球後,這些異相便消失。最後在繞經過太陽後,以進入時的相同弧度離開了太陽系。 科學家將該彗星的各種紀錄及運算出的週期軌道,存放在國際研究所的高級別的觀測文件裡。 其後數十年間陸續接獲發現急速突變的物種,或者幾乎是異變成的新物種,並有著領域性強或兇性偏高的特點。 社會上出現各種的猜測與討論,其中以「地球/自然生物的急遽反撲」較為大眾熱議,而學術界則猜測與彗星帶來的異相相關,以「新的未知物質影響」為主要研究。 突變/異變物種逐漸原棲息地的生物密度過高或擴張領地而出走,進而影響到城市周邊,於是各地派出軍隊進行強力驅逐並控制,使之退回。人類與異變生物間維持一段時間的僵持與平衡。 期間出現了極少數的人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好,然除此外無太特殊之處,僅在在網路上熱議幾天就被其他的消息給取代。 基地失去了一衛星的消息並判斷已毀壞的可能,負責人便更改一鄰近衛星的路徑去搜索,傳回於衛星殘骸裡尋出的最後紀錄──衛星迴避不及被流星群撞毀。 在基地的研究人員反覆研究影像後意外發現,雖然似乎快少了一半,但在當時引起異相的彗星也在其中,鑒於怪象不解,基地立刻調動一些宇宙船艦與衛星至可能出現的軌道上尋找,並在找到後重新計算出移動軌道,確認了經過地球的可能。 最終計算結果,流星群會十分貼近地球,並會有可能有部分受到引力影響墜入,但在經過大氣層等因素的耗損下難以存留,即便墜地也是落在無人區域,影響並不大。 最終被吸引的隕石大多數被燃燒殆盡,只有極少部分落在大洋區,比預估的墜落地點有點偏移,另較意外的是那奇怪的彗星也墜入地球,落在一座原始海島上。 國際研究所組織了一小型研究團前往大洋區的海島,為紀錄採樣彗星落下處的隕石。 因為撞擊海島的隕石不小,使得原本的叢林被破壞得幾近全毀,以隕石為中心的一公里內已無任何生命。 該隕石不小,現場簡單採樣後發現,並非以往已知的成份。外層一圈岩石極硬,卻仍保有柔軟度,需要極高溫加熱後連續重擊才能敲下一些碎屑。中間有個破裂開的縫隙中,能看見裡頭的密集的凹凸坑疤,內層溫度比起外圍略高,硬度卻低於外層許多,甚至有些凸出的地方輕輕一掰就斷了。 研究團完成了各種記錄與取樣後,便返回。 從宇宙基地的觀測數據中發現,地球軌道在彗星接近地球時出現了細微的變化。 某聯合國的內陸區域出現巨型未知風暴,重創該國重要城市與生產區域,經衛星影像觀測與實地偵測取材,初步研判為近年常有的異常天象,後有一研究者提出可能為某未知能源與原本的氣象交互作用所引起,而這未知能源作用說,因為無實際證明且論文內容過於空泛,並無引起特別研討。 二次地殼變動,造成部分陸地上升或消失,也使各國或多或少的損失,但尚未重建完成,氣溫急速下降,進入冰河期。 高緯度區域連年大雪,大多數人口往低緯度遷移,同時作物難以生產,糧食庫存告急,因而大量生產各種人工食物或營養劑,逐漸變成一般人的主要食物。 原因不明且高致死率的發燒/高熱病,全球人口銳減。 白薔薇事件。 異能者/特殊人群開始浮現於社會。 與宇宙中高等文明的接觸。 二次的科技大突進,急速進入星際時代。 普通人與異能者/特殊人群的衝突與對立加深。 來自宇宙的不明生物入侵,地球與宇宙基地皆受重創。 異能者/特殊人群的活躍,逐漸改變社會結構。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70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