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其實出社會越發的久,不只ACG少碰了,遊戲也沒玩得很認真,但可以聊得很開心地往往都是宅宅時期認識的那些朋友,然後有新番有新遊戲如果不小心聊太嗨他們就會雷爆我(。 這次的還願因為前導(或實際上劇情內容是後日談)只參與一半,而且那個讓大家哀號連篇的3.5磁片卡關我公司剛好還有軟碟機能讀呢,但那天記得要補班,我只拿了瓶水和明信片就衝回公司了,開了電腦瀏覽現場進行到這階段的玩家哀號也於事無補。 覺得應該就是等群眾新鮮感過了跟返校一樣,等打折再買一套支持。 但不知道為什麼雷我最多的不是噗浪也不是台灣任何一個SNS平台,是微博。我那追了百多個追星帳(和十分之一數量的洋裝店)不只用國產遊戲TAG轉發,二創作品也是超多,要不被雷或不被雷到生氣都有困難;接著就是印章事件了。 我可以理解自家人被罵白癡所以生氣這個道理,但是針對由他們創造出來的文字獄發癲就非常不能接受,小熊維尼到底是什麼罵人的話? 更別提之後穿鑿附會的"內涵"解釋(中國用語,用來替代影射一詞),不管是邪教陸心青年團的陸字指大陸(你們叫中國,沒有國家叫做大陸)、包子蘿莉控(又扯主席,包子是遊戲工程師的綽號),之前像台灣之光一樣整碗端過去用的國產遊戲瞬間就被他們自己的糾察隊限流屏蔽,然後還爆出中國13億人口只有9000個人買正版遊戲,其他通通是下載盜版。 氣得我直接買遊戲支持而且要親自跑完來寫心得。 我還是第一次自己玩恐怖遊戲,而且是第一人稱視角。所以聊天室螢幕分享開著直接和朋友哭說不敢往前走,這家裝潢風水真的很差處處是死角,我超怕跳跳(Jump scare),六個小時遊戲體驗分兩次玩,第一章就花了兩個小時瞎聊分散注意力緩慢前進 比維他命C更有效!只要2星期就能改善你臉上痘痘的〇〇! 而且是半夜兩點玩,超有FU (wave) 隔天到收集素材的章節深深的體會了這款遊戲的不友善對象:路癡。 才四扇門而且一扇最後才能開,我每進一扇門記憶就被重置,每出一扇門方向感就離家出走,我好像想起來為什麼魔物獵人只玩了新手教學就放著去玩Patapon了 然後前面怕得要死,在經過一二三紙紮人的洗禮後我連莉芳媽媽也不怕了,問美心?噢不好意思,我這個人最喜歡人偶了。更何況美心娃娃的建模很可愛,沒有像安娜貝兒一樣刻意醜化或做得嚇人(鬼娃恰吉今年六月重拍上映喔)。 第二次玩雖然是白天但也很嗨,遊戲裡迎慈孤,聊天室BGM是朋友家在誦唸觀音,一整個身歷其境。到了收集素材的環節,本著TRPG和密室逃脫多年經驗就開始冷落上班很辛苦的靈騷現象,改擔心走錯路重來或掉拼圖線索。 後半段的部分……因為奪魂鋸也沒少看所以……豐于爸爸辛苦了。 我非常喜歡真人影片和3D建模混合使用的表現方式,小時候很不喜歡影視作品從2D突然切換3D的不適感,像是柯南系列電影的交通工具。但遊戲在銜接的部分搭配得很好,從電視機的節目廣告到家裡的海報和全家福照片,剛剛好而且互動上還能增加氣氛。 遊戲裡經常打不開的廁所門轉開門把迎來的結局很美,搭配主題曲把故事的句點畫的又圓又漂亮。 比起青春校園偶像劇,我會更偏心台灣推出這種充滿傳統的味道但是很認真在講故事的作品,昨天社群甚至發生了言靈騷動,但沒事,我覺得那是因為很多人都對這部作品產生了共鳴(雖然很很大的一部分只是因為他是恐怖主題(還扯上了政治 連帶牽動的社會議題更是錦上添花,就因為生的是對/錯的性別,我不知道更偏向哪種多一點,台灣是2000年後才開始正視並且面對去處理女性權利和處境這點至少是不會錯的,弱勢也是。 那些過年或是茶餘飯後才有機會冒出來,誰家的親戚或朋友為了子女或父母、另一半,甚至是自身問題信了邪教把家產擲光、把健康透支等等轉化成讓大家願意探討的話題,我覺得社會的種種反應就是對這一部遊戲最大的讚美。 即使這個社會經常讓人失望,大部分的人也不在意自己是跟隨誰統治或相信什麼,我不知道人還有沒有來世的機會,但我還願意以身為台灣人為傲。 20190225 zoe. |
Direct link: https://paste.plurk.com/show/27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