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賴寇蒂 - 從《鏡報》獨家談萬美玲法案 與 2025-2027年台灣治安雙破口

台北時間2025年5月1日,《鏡報新聞網》獨家揭露:中共透過在台內應,系統性建構了一份名為《台灣黑幫武裝勢力分布圖》的情資地圖。
這個系列報導接露了台灣令人擔心的治安隱憂,然而這不是一則普通的社會新聞,同時也揭發了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深層警訊。
這份報導所揭露的,不是「黑幫親共」而是黑幫已成軍,已成為中共在台佈建的戰術代理人。
作為一個普通的市民,我們或許會想:
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警察局就在不遠的街角,街道如常、商店依舊營業?
真有狀況打個110,警方就出來保護我們吧?
但現實,恐怕並不如表面那般理所當然。
治安的穩定從來不是如永凍的冰層,它是一個有機的生態圈。「平衡」—仰賴的是一群經驗成熟、具備戰術判斷與緊急應變能力的基層執法人員。
所以當我們要去思考問題的關鍵,你是否想起—就在2025年的春天,立法院低調通過了一項極具爭議的法案:由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提出的《警察人員退休條例》修正案?
▌時間軸的巧合與思考:兩個關鍵事件的重疊
當我們將兩個看似獨立的事件放在同一時間軸上考量,值得深思的模式開始浮現:
2025年5月1日:《鏡報新聞網》揭露「台灣黑幫武裝勢力分布圖」,顯示有系統性的黑幫組織建構
2025年春季:立法院低調通過了由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提出的《警察人員退休條例》修正案
2025-2027年:預估將有約12-18%警力可能因新退休條例而流失
這兩個事件在同一時間段內出現,不禁讓我們思考:當一方面黑幫勢力正被系統性組織,另一方面執法系統卻可能面臨人力斷層,這樣的時機重疊是否引發更深層的治安隱憂?
▌萬美玲修法:警力保障還是斷層危機?
我在2025的4月1日曾依據網友 Ahking Chiu的提示資訊,做過一篇關於萬美玲提出的《警察人員退休制度修法》的分析。從多方視角檢視,這項法案引發諸多爭議與疑慮。
萬美玲提出的修法主張,將警察、消防等人員的退休年資門檻從21~22年大幅下修至15年,只要滿15年就可領取43.5%的所得替代率,實質鼓勵大量提前離退。
▌警力退場關鍵數據:
預估流失人力:占全體警力12–18%約8,000–12,000人(但此數據需要官方進一步確認)
▫️時間集中:2025–2027
▫️質量流失:以中階指揮官與實戰一線為主
▫️系統斷層恢復期:至少5–7年
這個估算是基於警察人員年齡分布、服務年資結構,以及新制對退休條件的變更綜合評估所得。
根據警察退休資格變更為服務年資滿15年即可領取43.25%的所得替代率,符合此條件的人數確實為數不少。
▌從不同視角整合分析兩個事件的潛在關聯
從執法專業來看:資深警察主管指出,中高階警力的流失不只是數字減少,更是專業判斷力與經驗的斷層,可能削弱對複雜犯罪網絡的應對能力。
從國安分析來看:如《鏡報新聞網》報導中國安人員的評估,黑幫勢力的組織化已構成潛在威脅。
該報導指出台灣約有7萬多警力,與報告呈現的2、30萬黑幫分子相差懸殊,加上雙方武器火力差距,這種力量對比本就不平衡。
從行政管理來看:行政院對萬美玲法案提出的覆議理由之一是「影響機關人事遷調及勤(業)務推動」,反映了對警力系統穩定性的擔憂。
▌中共的黑幫武裝地圖:不只是情報,值得警惕的風險
《鏡報新聞網》揭露的那份黑幫地圖中,記者發現其採用同心圓標註方式,分析各地黑幫據點的影響半徑。
該報導揭示情資涵蓋幫派武裝力量、擁槍數量、動員時間,特別列出與地方政要關係、宮廟據點、金流來源、政治意願(ABC分級)。根據報導,最親共的A級幫派數量持續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報導中提到警政系統據點也被一一標記,某些地區附有"此地警力已高齡化"等評估。這些情報若屬實,顯示有組織、有計畫的資訊蒐集活動正在進行。
▌全世界都知道這樣做不行,只有台灣敢斷崖
在國際民主社會中,安全體系改革都有「風險時期禁止變動」與「過渡期銜接」兩大基本原則:
▫️美國:公安體系改革通常設有10年計畫、逐階退出、預留接替人力。
▫️日本:強調人事改革必須「平滑過渡」,避免瞬間人力質變。
▫️新加坡:更明文禁止於區域軍事緊張時,啟動內部安全人事變革。
▫️以色列:所有涉及安全人員調整須經國安委員會完整風險報告
而台灣的萬美玲版本:
❌無過渡期
❌無人力訓練與招補計畫
❌無警政指揮結構重建配套
❌無國安風險評估報告
在警力早已吃緊的現況下,這根本不是改革,是一次性系統抽空。
▌黑道需要金流,而我們可能已經正在供養他們
鏡新聞報導中揭露:中共在拉攏黑幫的同時,也持續「掐住其命脈」——也就是金流。
這包括:
▫️毒品販運:2023年以來,台灣海關查獲量明顯上升,合成毒品擴散
▫️宮廟×宗教洗錢:捐款名義掩護資金流,與中國「紅色佛教系統」互通
▫️地下賭場 × 高利貸 × 建設投資案混融:如北部幫派高層在中國華南設有物流公司與電子零件走私網,年營收逾3億
當一個黑幫在中國設廠、在台灣收保護費,在宮廟藏槍、在LINE群裡號召投資……他就早就不只是「兄弟」,而是中國特戰系統的代理分支。
▌從全球戰略到街頭觀察:這些不是抽象的威脅,而是每日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實
上述系統性滲透與金流控制看似宏觀且遙遠,但實際上黑道與金流活動也正以無數微小的方式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的個人經歷恰恰印證了這種無處不在的隱形威脅如何潛藏在看似平靜的社區中。
▫️從社區到個人:一個普通家長的觀察
以下的經驗我要寫出來要有相當勇氣了,以下分享我的個人有限觀察,僅代表一個普通市民的視角,無意對任何體系做全面評價。
我曾在新北市某著名的公教區居住近四年,選擇該地區是因為靠近台北市區,居民多為公務員和上班族,印象中是一個單純而安全的環境。
然而,才剛搬到該區不久,我就發現這地區與我過去的印象大相逕庭。
由於小孩通常晚上10點多才下補習班,下課後我們常一起去宵夜,在為數不多的深夜營業小火鍋店外,常聚集有許多成群的改裝車和陌生人聚集。這些人或站或蹲,在店外抽菸閒聊,明顯與社區原有的寧靜氛圍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這個區域有許多標示為「棋牌室」的場所,我們常去的洗衣店附近就有一家「棋牌室」,由於這種店常大門緊閉,我也以為可能是某種類似圍棋社的交流教學場所。
在某一次等待洗衣烘乾時,我目睹一位中老年男子帶著一群年輕人抵達洗衣店旁的棋牌室,店內立即有許多年輕「阿弟仔」出來恭敬地稱呼「大哥」並迎接進入。這才讓我意識到,這些看似尋常的場所,可能是某些組織的活動據點。
接著我重新留意自己居住環境的新聞報導,這才了解到這個地區的山區部分,長期以來存在製毒活動。由山區的地理位置遠離人口密集區、氣味不易被察覺,且有快速道路連接台北市大安區,便於運輸,所以常有毒品交易被破獲。同時也有報導這一帶也是特定新興黑幫組織的活動範圍,這一切都讓我感到非常的震驚和重新思考自己的居住選擇。
但值得欣慰的是;此區的治安在稍早前已有改善,更引人深思的是,在當地政治人物參選總統前的半年內,這些長期存在的「棋牌室」突然關門歇業。
同樣的警力、同樣的法律,只因為政治需要,突然間就能有效執法。
這證明了一件事:問題不在於「能力」,而在於「資源分配」和「政治意願」。
▫️制度性漏洞與基層困境
在那幾年居住期間,我們還曾目睹了一些狀況,這些是政客和官方報告永遠不會透露的真相。
有天深夜,我先生又在同一間洗衣店等待衣服烘乾時,看到一輛警車經過,但在經過棋牌室前突然關閉了警示燈,悄無聲息地通過後才重新開啟。
這不是偶然,我感覺這是反映了一個灰色困境—基層警察在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做出某種程度的現實妥協。
在這種環境下,萬美玲的退休條例修法一旦實行將造成什麼後果?
試想:當大批經驗豐富的中階警官提前退場,留下的年輕警員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去向各種現實「妥協」。
他們缺乏足夠的專業自主性來抵抗政治干預,也缺乏處理複雜情勢的經驗。當每個派出所都缺乏資深帶領者時,這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無奈選擇可能從例外變成常態。
尤其萬美玲所屬的國民黨,是一個有立委徐巧芯連違停都不願接受違規罰單,而要求警員要回警局談的案例。
除此之外,台灣的警政雖具體由內政部警政署負責。但各縣市警察局則由地方政府(縣市政府)監督,執行地方警務工作。
2024年2月,國民黨執政的基隆市,也曾在謝國樑剛上任市長不久後,在沒有法院執行命令、法令的前提下,由基隆市警局第一分局局長林詔徹指揮大批刑警、員警等人,在全部人員不表明身分下,直接切開各處門鎖佔領東岸廣場。
而後NET(主富公司)提告基隆市長謝國樑等人涉犯加重強盜等罪雖不起訴。但是只要是一般市民商家,都能理解體會這種「人民與官鬥」之不易—以及雖然對方合法但自己吃虧的感受。
我在此並非要直接批評地方警察,而是想要指出:
由於地方警力直接受當地政府調動管轄,當政府的行政命令要求執行,假若沒有制度支持和足夠的專業養成,未來的年輕警員很可能被迫一上現場,更會直接陷落這種無法兼顧所有執法責任的灰色困局。
更令人痛心的基層警員悲劇還不只於此。
2024年底新北市新北市土城警分局清水派出所長劉宗鑫在執行例行攔檢時,被一名吸毒婦女撞死的慘劇。我看到這則新聞內心非常難過並且五味雜陳。
這名婦女為什麼能接觸到毒品?誰在供應?為什麼這些供應網絡能在高度管控的社會中持續運作?
事實上面對罪犯和治安危機,最高風險的暴露者往往還不是一般民眾,而是一線的執法人員。他們的工作風險迫使他們日日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我們若削減他們的資深帶領者,不只是傷害警察體系,更也是傷害整個社會的安全基礎。
▌連結與反思:當零散事件形成系統性風險
當我們將這些看似零散的現象串連—新北市的黑幫據點、基隆東岸事件、徐巧芯干預執法、殉職員警、選前治安突然好轉—
一個深層的結構性問題浮現眼前:治安已成為政治工具,而非公共安全的基本保障。
治安不只是警民比例的簡單數字,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生態系統。
警察能否不受外力干擾地依法執行職務、是否有足夠的專業經驗應對複雜情勢,以及執法資源是否持續而非政治週期性地投入才是治安穩定的核心。
萬美玲的修法直接瞄準了這系統的關鍵支柱—中階指揮官與資深基層員警。這
些人是警察組織的"提升力":有足夠經驗和人脈能判斷應如何抵抗政治干預,足夠技能能確保執法過程的安全和有效。更重要的是執法人員數量的穩定性。
最能說明這點的是總統大選前的治安整頓。那些長期存在的「棋牌室」如何能在選前半年內突然消失?
這證明了一個危險事實:執法能力一直都在,缺乏的只是持續性的政治意志。在警力斷層後這缺陷恐將更加明顯—資淺警員缺乏專業自主性,更容易受到政治力量的直接操控。
回到《鏡報新聞網》揭露的黑幫武裝地圖,注意那段駭人的評估:
「此地警力已高齡化,需掌握宮廟管道與紅包網絡即可影響值勤力」。
這不是隨機描述,而是針對警力結構的分析。
當經驗豐富、專業自主的警力被抽空,取而代之的是年輕缺乏經驗但服從性更高的警力,整個治安體系的防禦能力就會大幅削弱。
當我們將一切拼圖連接—中共的黑幫武裝地圖、萬美玲的警察大退場、治安與政治週期的緊密關聯—這已經不只是單純的人事政策,而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重大風險。
所以身為市民我們該問的是:
為何萬美玲堅持大幅縮短退休年資?
為何這個時間點如此特殊?
為何不設過渡期?為何沒有國安風險評估?
當這個時間點恰與中共規劃的「高風險視窗期」完美重疊時,我們還能天真地視之為巧合嗎?
▌若治安問題沒改善,城市由誰接管?
很多人以為黑幫配合中共,大概就像元朗地鐵站的白衣人只會拿棒球棍上街打人。
但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及頓巴斯地區經驗告訴我們,黑幫所扮演的並不僅是打手,而是「複合式城市接管工具」,模式可能包括:
▫️癱瘓交通節點:發動圍城、堵塞交通、攻擊捷運站
▫️破壞通訊基礎設施:燃燒基地台、癱瘓調度系統
▫️奪占地方資源設施:佔領糧倉、加油站、地方政府
▫️假裝群眾行動:動員穿便服人員製造「自發性暴亂」
▫️精準暗殺/綁架軍警要員:讓調度系統瞬間失能
這些都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曾經在其他地區實際發生的歷史事實。當地下組織與外國勢力結合,形成的不只是治安問題,更是國家安全威脅。
尤其當萬美玲修法導致經驗豐富的警力大量流失時,台灣應對這種混合威脅的能力將大幅下降。
▌曙光已經出現: 台美打擊犯罪的實質合作以及全民大罷免修正惡法
儘管局勢嚴峻,但希望仍在。
2025年5月,美國在台協會(AIT)與台灣執法單位宣布了前所未有的合作行動,聯手打擊跨國犯罪組織。
這次合作不僅是技術層面的交流,更是對台灣面臨的混合威脅的重要支持。
台灣調查人員首次飛往美國,與美國國土安全部、聯邦調查局等機構共同執行行動,標誌著我們的國際夥伴已經認知到這不僅是單純的犯罪問題,而是具有地緣政治性質的安全威脅。
同時,由公民社會發起的 全台大罷免正在進入第二階段連數尾聲,台灣公民希望藉由改變立法院席次及生態,針對國民黨立委在會期進行的預算刪減及 「萬美玲警退法」 等惡法做出修正及改變。
依據五月五日媒體根據桃園罷團資料:罷免萬美玲總收件數41,673張以上(含不合格件及未滿20歲等原因剔除536張)、造冊 41,137 份,門檻達成率135.99%
這一切展示了公民對於自身所處社會國家議題的關心,也呈現了選民對萬美玲所屬的黨團,以及對「警退法」的不信任,並展現民主韌性與修補。
然而修補仍在進行中,黑道活躍但維持治安及行政的白道不能被掐喉。
市民若仍未能覺醒,台灣治安恐將進入永夜,一如沒有蝙蝠俠的高譚市。
只有公民力量的覺醒,我們才能搭建完善台灣的治安工程,成為系統性威脅最強大的防線。
我們需要關注但更需要大家具體的行動。
#鏡報獨家 #台灣治安 #警力危機 #萬美玲法案 #警察退休條 #賴寇蒂觀察
━━━━━━━━━━━━━━━━━━━━━━
➡️ 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頁面:https://www.patreon.com/c/citizencoty
💡 本文為獨立研究分析,若有不足敬請見諒,也歡迎讀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