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全球資本開始注入航運,阿里巴巴卻「翻船」了

2021年09月18日 21:59 HKT
@ 資訊咖/財經


根據航運機構Clarksons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干散貨船舶訂單量排名前二十的船東中,已經有五家中資融租企業,而在五年前,整個航運市場還是傳統船東的天下。金融資本紛紛介入航運業,目的意圖究竟是什麼?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電商企業發家的巨頭,旗下的菜鳥先是對外推出航空與海運貨櫃定采服務,後有面向平台商家推出中美無憂暴擊專線,這些舉動都說明了阿里已經參與進航運業,想要分一杯羹的勢頭。至此,阿里成為新一任的「船東」。



可惜出師不利,8月2日首次出海的名為「A KINKA」的貨船因為新手掌舵導致船頭直接被撞變形了。船上印有阿里巴巴國際站和文鰩科技的貨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可以說,阿里巴巴的首航失利了。除此之外,涅普頓也捲入了貨船運輸事故之中。7月22日,由太倉港出發的一艘貨船也因為運輸事故而被迫返航。文鰩科技的背後是阿里巴巴,涅普頓則是中集旗下的物流公司,本質上可以說這其實是由資本操控進行的。兩家新手航運公司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而始作俑者卻是自己。兩家公司都是新手船東,根本就沒有海上運貨的經驗,因此容易出現事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這樣一來沒撈著半天好處,錢沒賺到,貨物也得重新再包裝運輸,圖些什麼。

其實,阿里巴巴早就有了踏足航運業的「野心」,一直以來都在默默地做好準備。現實想中集花重金購買航運用的貨櫃,後面又在諸多平台上推出對應的航運服務。主要是因為中海遠控日進斗金的情況,讓阿里也很想插一腳,畢竟,有這麼多錢不賺的是傻子。只是這錢也不是好賺的,你看這不就出事了。





阿里巴巴憑藉自己的電商業務已經贏得滿盆體波,只是看著眼前航運業的那塊「肥肉」實在是肥美的很,沒忍住,下手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美國消費需求激增,導致航運業的訂單和營收隨之增長,貨物運輸也迎來了春天。作為傳統的航運業,每天的訂單量基本都是爆滿,賺得肯定多,所以很多資本企業都眼紅了,也想多賺點錢。

2007年可以稱得上是航運業的頂峰時期,那時候BDI指數直接從4400漲到了11000,一年之內漲幅高達150%,可惜好景不長,到了200年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現在受到全球市場的影響,航運業似乎又迎來了高峰期。



只是這船東可不是好當的,做船員的時候只需要把貨物一運,把資金一交就可以了;做船東就必須得對所有運輸的貨物負責,不能出一點差錯,否則可是要照價賠償的。有行業內的人員猜測,為了能夠更快的出貨賺到錢,涅普頓不顧危險,沒有對船進行改裝和檢查,這才導致一撞上就造成大量的貨物損失。雖然涅普頓官方聲稱這是一次創新性的舉動,這次事故是成長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可是這代價也太大了些吧。這次事故直接導致大約200箱集裝貨物受損,全船800多TEU貨物延期。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要命的是這些資本介入航運業後,整個航運市場直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有很多傳統航運企業買不到貨櫃運貨,要知道貨櫃就相當於是給貨物穿了一身保護外衣,減少貨物受損。但是被他們一搶先訂購,不僅短時間內買不到,要命的是價格直接上漲了很多。作為專門製作貨櫃的中集,為了交付阿里的訂單,快馬加鞭毫不停歇的趕工,人力和物力成本上漲,哪能不漲價。



其次,資本承包的運輸價格並不便宜,傳統主流船東的價格大概是5800-6000美金一個高箱,而涅普頓的價格則是13000美元每40尺高箱,文鰩科技的價格也並不便宜。主要是因為他們租船的成本過高導致的,文鰩科技的租船成本每日15萬美金,這也難怪他們要急著發船,要不然成本如此高多拖幾天得虧損不少錢。而且有很多貨物因為船返航而無法及時抵達,需要賠付違約金。一旦船出了任何問題,船上的所有東西就只能全部退回去重新發貨,給很多商家都造成了困擾和損失。

但商家最主要關心的點並不在於價格而是貨物的安全,作為貨物運輸行業,貨物安全是必須遵守的第一原則,既然付錢幫忙運貨,至少得保證貨物不受損,不然又貴又沒有保證,誰願意找同一個貨運公司。

在接二連三的出事之後,新手航運公司只能被迫叫停,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們放棄了這塊市場,他們很有可能再次做好準備然後再重新出發。作為企業們最吸引他們的就只能是資金了,沒有誰會願意拒絕送上門來的金錢。隨之而來的,國內的船舶領域租賃公司也從10家增加到了30家。例如,行業龍頭交銀租賃已經和中船澄西簽訂了10艘散貨船訂單,中國租賃公司放款超120億美元,但是這麼多資本的湧入,直接打亂了航運市場,未來的發展還會出現許多問題。



首先,如果人人都來搶占市場,那麼意味著供應量會大於需求量,到時候會直接導致市場運力過剩。其次,如果資本持續介入航運市場,未來傳統航運公司海岬型大型船舶市場也將隨之消失。海岬型船是干散貨或運輸中很重要的部分,如果被大企業和租賃公司壟斷了,那麼市場也就失去活力。而事實上,投資專家分析後發現,要知道這一輪下來,意味著未來10年內的大訂單全部都簽完了,如果在這樣下去,干散貨運輸市場就失去了吸引力。其實航運業的投資空間並沒有這麼大,這麼做只能導致市場空間直接被壓縮,往後對於航運業的投資將會很困難。雖然資本的介入確實幫助一些航運企業度過了難關,但是大量的資本湧入,總的來說還是弊大於利。



資本介入航運業似乎已經成為近些年的趨勢,不只是在國內發生了同樣的事情,就連海外也有不少野心勃勃的新手船東準備趁此機會大賺一筆。倫敦上市資金公司Tufton Oceanic Assets也正在尋求核心板塊追加投資,期望能夠在貨櫃船運行業帶來更大的收益。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投資公司也紛紛行動起來,所有資本都看到了航運業的上漲空間,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有很多投資公司願意把資金投入到航運業的原因。

雖然航運業近期的發展確實很不錯,但是過了這段時間就是下降期,不可能永遠都處在上升的階段,只是到時候這麼多資本的投入不知道該如何收場。希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睛,不要被一時的形勢迷了眼睛,紛紛跟風做出了不理智的判斷。作為阿里巴巴這種大企業,想要涉及新的領域,開發新的商機並沒有錯,但是需要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進行,不然造成損失的可不是他一家企業,還有很多商家會跟著「受傷害」,如果持續一直出事故,損失的金額量可是巨大的。如果他們能夠在自己的領域在作出更好的創新也不失為一個新的商機,而且越是在這種資本瘋狂入市的時候,越是要小心謹慎,否則可是很容易翻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