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生平簡介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清光緒六年陰曆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

「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錦衣紈?,風流倜儻,做公子時像公子

少年李叔同愛貓,蓄有七八只之多。後來留學日本,常有電報回來,其中必有一句:「我的貓安好否?」

早先李家常邀僧人誦經拜佛,李叔同即與侄兒李聖章以床單做成袈裟,扮成法師,口誦佛號,形神俱備。李叔同七八歲時有乳母劉氏侍側,劉氏常誦《名賢集》:高頭白馬萬兩金,不是親來強求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
此類格言多參人生禪機,描述榮華盡頭是悲哀的光景,李叔同不但能懂,還能提出相關問題——此可謂存根早宿,超然物外的情志已露端倪。

1901年,21歲的李叔同考入上海南洋公學「特長班」,同窗中有黃炎培、邵力子等。少年才俊濟濟一堂,恃才傲物在所難免,以至於不少教員不敢開課,敢上講臺的也常有被轟者。後來校方百般無奈,請蔡元培執教鞭。蔡元培在講臺上一站,戒尺一拍,台下即刻鴉雀無聲——可謂一物謂一物也。

26歲那年,李叔同母親魂魄。李叔同治喪,一改傳統樣式:撰詩文、書對聯、贈呢緞軸、紙箱禮彩、洋錢銀圓的,一概拒絕。豆腐飯不辦,只備蛋糕、奶油沙拉等西餐,以饗來賓。悼念儀式上,不用鑼鼓嗩?,而用西洋管樂,他自己邊唱邊彈奏當時國內罕見的鋼琴,讓眾親友目瞪口呆,後有稱「三少爺辦了件奇事」之說。

濕潤厚道,誨人不倦,做教員時像教員

李叔同曾受聘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主講音樂。

「高高瘦削的穿著,整潔的黑布馬褂,寬廣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樑,威嚴的表情。扁平的嘴唇兩端常有笑渦,顯示著愛的表情。講臺上放著點名薄、講義、講課筆記、粉筆等。譜表擺著,鋼琴衣解開了,琴頭上放著一只懷表,閃閃發亮。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容。李先生端坐著,上課鈴響,他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課就開始了……」這是豐子愷對當李叔同的描繪。

上課時有人看閒書,有人隨地吐痰,李叔同看在眼裏,並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後,他輕聲說:「某某等一等。」於是這幾位同學只得留下。「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話畢李老師就向學生們一鞠躬。

出來的人滿臉通紅,羞愧得無地自容。
1912年冬,學生劉質平作了一首歌,去請教李叔同,李看後說:「今晚8點35分,赴音樂教室,我有話講。」

晚上下大雪,劉質平準時赴約,但教室內外一片漆黑。劉質平以為老師誤點,就在走廊上等候。十分鐘後,教室內電燈大亮。開門後走出李叔同,只見他手持懷表,說:「相約無誤,知你已在室外久等,今日先回吧。」

原來這就老師在考驗學生的守信和認真。劉質平過了此關,李叔同也垂顧有加——每週單獨輔導兩次,還介紹他到美籍鋼琴家鮑乃德夫人處學琴。不久劉質平在李老師的資助和鼓勵下赴日留學,終成一代音樂家和教育家。

豐子愷於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他的繪畫天賦很快引起了李叔同的注意。一天晚上,李叔同邀豐子愷敘話,說「你的圖畫進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有天分的人……豐子愷知道李老師平時吝於贊人,現在如此鼓勵自己,就非常振奮,繪畫興趣也更濃。後來他有回憶文章說:」當晚這幾句話,便改變了我的一生……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

浙江第一師範原有日籍教師本田利實頗具才藝,傲慢自負,不把中國同行放在眼裏。有同學索要字幅,因筆墨未備,請他到李叔同辦公室借用。本田動筆之前,特別安排人望風,並一再叮囑,一旦李叔同回來要趕緊報告。問他為什麼,回答說:「李叔同先生德藝雙馨,無人能及,連日語也說得那麼漂亮,真是了不起,他的辦公室我不敢擅入,筆墨也不敢擅用。」字幅才就,有人報告:李先生回來了!本田聞言,三步並作兩步溜出,飛快地回了自己的房間。

其實李先生未回——是學生用來嚇唬玩兒的。

歐陽予倩是現代著名的戲劇家,有一次他拜訪李叔同,約好時間早晨八點。歐陽予倩又是徙步又是乘電車遠道而至,名片弟入。一會兒,樓窗打開,李叔同探出頭來,大聲說:「約的是八點,你已遲到了半個鐘頭。現在已經不便,我們改天再約吧。」說完便關窗謝客。

歐陽予倩愣了半天,最後只好打道回府。

有一次某宿舍財物失竊,眾人有懷疑對象但沒有確鑿證據。當時舍監(輔導員)很苦惱,前往李叔同處討教對策。李叔同回答:「你肯不肯自殺?出一張佈告,說做賊的快來自首,如三日內不來,說明舍監無能,將以一死殉職。此招定可感動人,也定有自首者——」.
「如三日後沒有來,我怎麼辦?」

「那你就自殺,君子言必信,行必果,不可失信。」

這話讓輔導員聽得頭皮發麻,看李叔同的神情,卻嚴肅認真,沒有開玩笑的意思。輔導員說,很慚愧我不能,李叔同搖頭,但也不責備。

此輔導員即為年輕時的夏丐尊。

甘守枯寂,了無牽掛,和尚出家便無家)

有一次,李叔同與夏丐尊在西湖內的湖心吃茶觀景——但見水天一色,飛鳥相與還。夏丐尊有感而發:「如我輩等,剃度出家方是歸宿!」言者無意,聽著有心,一旁的李叔同仿佛醍醐灌頂,身心一時入定。1916年,李叔同讀到日本隊的一本書,裏面說到,斷食可以使俗人身心清爽,修養精進,他便在當年11月跑到杭州虎跑寺,做了二十幾天的斷食實驗。結果不但毫無痛苦,反而身心輕快,好似脫胎換骨一般,由此皈依之心日濃。

有人說,李叔同的出家,起因於夏丐尊的一句玩笑話;也有人說發端於日本人的一本書。豐子愷則猜測,原因是李叔同是「嫌藝術的力量薄弱,滿足不了他精神和靈魂的追求。」

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那是俗人所為,與化外人大異。李叔同1918年出家之前,將半屋西洋油畫、美術書籍送北京美術學校將印章送杭州西泠印社;將平生所藏字畫裱裝之後送夏丐尊;將幾十年收集的音樂、書法作品送給學生劉質平;豐子愷是與他相洽甚歡的知音,李叔同就以零散雜物相送;自己是最好的朋友,李叔同就留與三衣破衲,兩袋梵典,一杖一缽一芒鞋。

李叔同皈依三寶,自然也就顧不得家裏人了,他曾留有文字說:「及到民國六年的下半年,我就發心吃素了。在冬天的時候,即請了許多的經……天天燒香,到了這一年放年假,我並沒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裏去過年。」

出家後,李叔同發妻俞氏和一雙兒子由親友安置,而他的日籍夫人福基則不好打發。癡心女福基漂洋過海,由楊白民夫人、黃炎培夫人陪同,在杭州找了三天,終於在西湖邊找到了李叔同,而後在嶽廟前的素食店共餐,席門,三人有問,李叔同才答,一席終了,低眉垂目,既不發言,也不看人。飯畢,李叔同雇船工離開,三人到岸邊送行,但見一槳一船蕩向湖心,直到淹沒在水霧深處。

自始而終,李叔同都不回頭一顧,楊、黃二夫人黯然神傷,福基更是慟哭而歸。

李叔同出家後,更名弘一法師,謝絕俗世應酬。有一次杭州某名人三番五次相邀,弦一迫不得已敷衍。在西湖邊的素館子裏,主人忙了半天辦了盛饌,陪客到齊已一點鐘。眾人饑腸轆轆,相繼開吃,忽見弦一師碗筷前端坐,絲毫不動,問之則曰:「我是奉律宗的,過午不食,各位居士自便。」

弘一法師早起早睡,每日黎明即以冷水擦身,故而雖然清瘦,但精力凝練。但凡染病,他從不經意。有一次病骨支床,有師傅前往問候,李叔同說:「你不要問我病好了沒有,你要問我佛念了沒有。」

63歲時弘一法師沉屙不起,知大限將至,吩咐弟子說:「我命終前請在帳外念佛,但亦不必多念。命終後勿動我體,鎖門八小時。八小時後,不必擦體洗面,隨身衣被裹了,送往後山坳中即可。曆三日有虎食我最好,虎不來則就地焚化。化後再佈告周圍,萬不可早通知。」

1942年10月10日,西歸前三天,弘一法師手書:「悲欣交集」四字。此為大師人間絕筆。